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結合目標化健康教育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3月至2024年7月醫院收治的92例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術后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聯合目標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心功能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運動耐力[6 min步行試驗(6MWT)]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6MWT長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聯合目標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功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運動耐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關鍵詞:跨理論模型;早期心臟康復護理;目標化健康教育;心臟瓣膜置換術
心臟瓣膜病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其主要病理表現為瓣膜口狹窄、瓣膜閉合不全,患者可出現氣短、心悸、乏力、運動耐力下降等癥狀,若未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其生命健康與日常生活能力[1~2]。目前,瓣膜置換術是臨床針對心臟瓣膜病的首選治療手段,雖能有效修復受損瓣膜,但是該種術式需要建立體外循環,加上手術創傷大,患者術后需要接受長時間的康復訓練,而多數患者術后可能存在恐動情況,加上缺乏心臟康復知識,導致康復效果難以達到預期[3]。因此,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促進術后心功能恢復有重要價值。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康復護理模式,基于患者需求,制定個體化的階段性康復策略,將逐步引導患者糾正不良健康行為,并促進其執行護理計劃;在此基礎上實施目標化健康教育,能顯著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與健康意識,幫助其建立健康行為[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結合目標化健康教育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至2024年7月醫院收治的92例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35~57歲,平均年齡(44.68±4.01)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4.92±1.36)年;二尖瓣置換術26例,主動脈瓣置換術7例,雙瓣膜置換術13例;紐約心臟病協會心功能分級(NYHA)Ⅱ級24例,Ⅲ級14例,Ⅳ級8例。觀察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33~59歲,平均年齡(44.19±4.34)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71±1.32)年;二尖瓣置換術24例,主動脈瓣置換術5例,雙瓣膜置換術17例;NYHAⅡ級22例,Ⅲ級15例,Ⅳ級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心臟瓣膜病診斷標準[5],且符合心臟瓣膜置換術指征;年齡18~60歲;認知功能正常;可正常溝通交流;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術后體質極度虛脫;合并神經系統疾病;伴有嚴重免疫系統疾病;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心力衰竭;伴有嚴重精神或心理疾病;依從性較差。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術后接受常規護理干預
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待穩定后開展康復訓練,術后2 d內進行床上被動活動,2 d后開始逐漸下床活動,根據患者心功能情況制定心臟康復方案,監督、鼓勵患者嚴格按照康復方案執行。持續護理至出院后6個月。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結合目標化健康教育
(1)無意向期:通過與患者溝通,評估其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了解其內心需求,從而制定目標化健康教育方案,并設定目標。(2)意向期:針對患者病情制定心臟康復方案,內容包括每一項動作的要點、作用、動作技巧、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及應對方式等,幫助患者掌握心臟康復相關知識,了解康復計劃中內容實施的目的及康復技巧。(3)準備期:通過親友鼓勵、既往心臟康復成功患者分享自身案例,增強患者康復信心,進而提高護理依從性。(4)行動期:護理人員定時協助患者完成每日心臟康復計劃,對執行良好者予以鼓勵,執行存在不足者予以糾正。心臟康復訓練結束后,詢問患者感受,針對其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方案,確保訓練的有效性。(5)保持期:定期在微信群與公眾號發布關于心臟康復相關知識與科普視頻,指導患者每日將心臟康復訓練視頻發布至群內打卡,鼓勵患者之間相互分享經驗,探討康復技巧。持續護理至出院后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心功能指標:干預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2)比較兩組自我效能感:干預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估,分數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3)比較兩組運動耐力:干預前后,采用6 min步行試驗(6MWT)評估。
(4)比較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如低心排血量、心律失常及瓣周漏、瓣膜功能障礙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前LVEF、LVEDd及LVES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自我效能感與運動耐力比較
兩組干預前GSES評分、6MW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6MWT長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心臟瓣膜置換術能快速糾正瓣膜功能異常,恢復心臟功能。但該手術屬于高風險心臟外科操作,不僅會導致機體產生嚴重的生理應激反應,還會給患者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6]。臨床觀察發現,多數患者因健康知識缺乏、心理負擔較重、術后恐動、缺乏康復知識等因素,在術后早期對心臟康復訓練存在顯著抵觸情緒[7]。常規護理干預通過護士根據醫生指揮被動開展,未針對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方案,導致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因此,臨床亟需探尋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以促進術后心臟康復的順利開展,改善遠期預后。
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基于患者心理變化將早期心臟康復護理過程分為不同階段,有序發現問題,并針對不同階段的問題給予兌現支持,不僅能糾正患者不良行為與認知,還能促進心臟康復訓練的開展[8]。目標化健康教育是一種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根據患者認知情況設定不同階段的健康教育目標,鼓勵患者完成目標,提高主觀能動性[9]。兩者聯合應用,在無意向期開展目標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知識與心臟康復知識認知水平,能充分調動患者積極性,減輕其對心臟康復訓練的恐懼心理,進而提高其護理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6MWT長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結合目標化健康教育,可促進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心功能恢復,增強患者運動耐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兩種護理方案聯用,可發揮協同作用。在無意向期開展目標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提升健康知識認知水平,糾正其負性情緒與錯誤認知,為后續早期心臟康復護理的執行奠定基礎,也能增強患者康復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及運動耐力,改善心功能[10]。觀察組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結合目標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減少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聯合目標化健康教育應用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運動耐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黃麗,徐英.醫護一體化模式下的長期必要時醫囑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補鉀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3,18(3):385-388.
[2]謝貴華,成忠莎,萬艷平,等.基于健康行為改變整合理論的健康教育在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23,38(1):73-76.
[3]樊龍會,楊巧芳.Ⅱ期心臟康復方案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影響[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21,33(4):
17-19,26.
[4]薛璐.基于跨理論模型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3,43(3):587-596.
[5]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1-73.
[6]高艷,劉君,李嘉琦,等.Ⅱ期心臟康復方案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心肺功能、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3,23(5):855-858,903.
[7]張曦,張群,蔣雯雯,等.全路徑護理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臟功能和術后恢復的效果研究[J].生命科學儀器,
2023,21(6):220-224.
[8]姚璐璐,夏艷玲,宋瓊.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協同護理對AMI患者PCI術后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7):5-8.
[9]王希,李葆青,吳鋆.基于行為目標達成度理念的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藥依從性、自我效能及健康素養的影響[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3,29(6):1180-1185,1196.
[10]趙燕,劉洋,沙麗.專科護士為主導的多學科協作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24,41(12):1175-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