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整合式醫學護理模式在慢性脊髓損傷干細胞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7月至2024年9月醫院收治的70例慢性脊髓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整合式醫學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脊髓損傷程度[美國脊髓損傷協會損傷量表(ASIA)]、抑郁程度[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生活質量[健康調查簡表(SF-36)]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干預3、6個月后ASI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
3、6個月后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3、6個月后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整合式醫學護理模式應用于慢性脊髓損傷干細胞治療可顯著優化干細胞治療效果,減輕脊髓損傷,改善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
關鍵詞:慢性脊髓損傷;干細胞治療;整合式醫學護理;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質量
慢性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具有較高的患病率和致殘率[1]。盡管干細胞治療在神經再生領域展現出一定的神經修復潛力[2],但其療效仍受多種因素限制。整合式醫學護理通過多學科協作,結合精準功能評估、并發癥分層防控及系統化術后監護等核心要素,可建立標準化護理干預體系,在老年腦梗死康復中已展現出顯著臨床效益[3~4]。然而,該護理模式多聚焦于心理干預維度,而在脊髓損傷領域的應用則尚不充分[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整合式醫學護理模式在慢性脊髓損傷干細胞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7月至2024年9月醫院收治的70例慢性脊髓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22-EC-028)。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脊髓損傷[6]診斷標準;具有MRI或CT成像特征;接受干細胞治療;病程>6個月,病情穩定;年齡18~70歲。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存在重度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近3個月內接受過大劑量激素沖擊或手術;伴有結核、HIV等活動性傳染病;罹患或既往患有惡性腫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
包括基礎生命體征監測、體位管理、泌尿與腸道管理、并發癥預防及干細胞治療護理。(1)生命體征監測:術后24 h內,每2 h監測體溫、脈搏、血壓和血氧飽和度,重點識別高熱(>38.5 ℃)、低血壓(收縮壓<90 mmHg)等急性反應。
(2)體位管理:每2 h軸向翻身,保持肢體功能位,并使用踝足矯形器防止足下垂。(3)泌尿與腸道管理:采用間歇或留置導尿,結合每日會陰護理并記錄尿液情況;實施定時排便訓練,必要時輔以緩瀉劑或人工協助。(4)并發癥預防:每日進行下肢被動活動3次,遵醫囑注射低分子肝素,以預防深靜脈血栓;術后3 d內每日監測血常規與C反應蛋白,72 h時更換導管敷料,以降低感染風險。(5)干
細胞治療護理:術前,進行常規健康教育與風險告知,完善血常規、肝腎及MRI檢查;術中,密切監測生命體征,關注輸注過程中的過敏反應(如皮疹、呼吸困難);術后24 h為重點觀察期,每1 h
評估肌力與感覺平面變化,并密切監測免疫反應,出現發熱(>38 ℃)、頭痛等癥狀時,及時予以物理降溫及對癥處理。持續干預6個月。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整合式醫學護理
(1)神經功能優化管理:開展基于美國脊髓損傷協會損傷量表(ASIA)評分的階段性康復方案,包括關節活動度維持(0~2周)、肌力強化訓練(3~8周)及感覺再教育(9~24周)。每日進行2次30 min機器人輔助步態訓練,并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術后建立每小時ASIA評分電子監測系統,設定運動評分下降≥5分時觸發多學科團隊會診機制。(2)并發癥主動防御系統:采用Braden壓瘡風險評估量表每日動態評估壓瘡風險,≤12分時啟動氣墊床聯合4D壓力監測襪干預。導尿管升級為智能膀胱掃描儀引導的間歇導尿,并基于尿路感染預測模型(整合白細胞計數、尿培養及體溫)實現48 h預警;血栓預防在常規措施基礎上增加每日2次阻抗血流圖監測,制定抗凝-運動協同方案(低分子肝素+個性化踏板訓練)。(3)心理-神經同步康復:每周實施3次標準化認知行為療法,同步開展生物反饋訓練(基于心率變異性調節焦慮水平);建立患者-家屬-病友三維支持網絡,實施每周線上團體治療;疼痛管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智能追蹤系統,動態調整多模式鎮痛策略(藥物+虛擬現實分散療法+經皮電刺激)。出院時叮囑患者按時接受康復訓練并按時入院復查。持續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脊髓損傷程度:干預前,干預后3、6個月,采用ASIA評分評估,包括運動及感覺2個維度,得分越高表示脊髓損傷嚴重程度越輕。(2)比較兩組抑郁程度:干預前,干預后3、6個月,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情緒越嚴重。(3)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尿路感染、壓瘡及深靜脈血栓等。(4)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脊髓損傷程度比較
兩組干預前ASI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3、6個月后ASI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抑郁程度比較
兩組干預前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3、6個月后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7.14%,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51.4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干預前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3、6個月后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在慢性脊髓損傷的治療領域,干細胞移植雖展現出潛在的治療前景,但其臨床療效不僅取決于技術本身,還與圍手術期護理密切相關[7]。有研究表明,在干細胞移植術后患者轉至普通病房的過渡階段實施過渡期護理干預,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治療依從性,并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8]。表明對行干細胞移植術患者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既能確保干細胞治療的療效,又能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將整合式醫學護理應用于在宮頸癌患者的護理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彈性水平,預防并發癥發生,顯著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3、6個月后ASI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3、6個月后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7.14%,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51.4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干預3、6個月后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在生物學機制上,干細胞分泌神經營養因子促進神經修復。整合式醫學護理結合康復訓練與智能監測,協同機器人輔助治療、經顱磁刺激等技術,可動態調控神經修復微環境;在心理干預層面,標準化認知行為療法與生物反饋訓練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10];社會支持方面,患者-家屬-病友三維支持網絡可有效增強患者康復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同時,智能化預警系統聯合多學科協作,能精準防控壓瘡、感染等并發癥。
綜上所述,整合式醫學護理模式應用于慢性脊髓損傷干細胞治療可顯著優化干細胞治療效果,減輕脊髓損傷,改善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
參考文獻
[1]王子奡,宋文慧.創傷性脊髓損傷藥物治療和細胞治療研究進展[J].國際骨科學雜志,2022,43(1):41-44.
[2]郭棟,常素娥,賀西京,等.間充質干細胞遷移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22,47(10):1133-1138.
[3]王欣.整合式多學科診療護理模式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2,33(1):127-129.
[4]馮曉梅,張友琴,韓金鳳,李祥微.整合式心理干預對脊髓損傷患者抑郁狀態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4,(5):462-462.
[5]屈海翠.整合式心理干預對脊髓損傷患者心理康復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8):2815-2816.
[6]創傷性脊柱脊髓損傷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2版)[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2,20(4):6-9.
[7]黃露,韓杉,羅麗莉,等.協同康復訓練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22,37(24):78-81.
[8]朱搏宇,張志芳,徐偉敬.HSCT術后病人轉普通病房過渡期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23,37(14):2647-2651.
[9]洪秋英.整合式醫學護理模式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3,27(15):51-53.
[10]馬果,高雪,劉繼華.“生理-心理-社會”視角的認知強化綜合干預對脊髓損傷患者康復期焦慮狀態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4,32(12):1813-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