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安全護理措施對疫苗接種率及兒童配合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4年3~9月在醫院接種疫苗的148例兒童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綜合安全護理措施,比較兩組兒童接種配合度、家長接種認知水平、家長知信行水平及家長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疫苗順利接種率、兒童接種總配合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接種認知水平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長知信行評分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健康教育、護理質量、護理服務評分均大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綜合安全護理可有效提高疫苗接種率和兒童配合度,同時提升家長接種認知水平、知信行水平及家長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疫苗接種;綜合安全護理;兒童接種配合度;接種認知;知信行
疫苗接種作為最經濟、最直接的公共衛生干預手段,被廣泛應用于傳染病預防領域。通過構建個體免疫和群體免疫屏障,疫苗接種顯著降低了包括麻疹、脊髓灰質炎等多種傳染病的發病率和致死率。然而,盡管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科學驗證,全球范圍內仍然存在疫苗接種率不足的問題。影響接種率的因素包括公眾對疫苗的認知不足、對副作用的擔憂以及接種服務的可及性差異,這些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和偏遠地區的表現尤為凸出[1]。在兒童疫苗接種過程中,兒童的配合度直接影響接種效率和體驗。由于年齡特點和心理因素,兒童在接種時可能出現恐懼、哭鬧甚至強烈抗拒行為,不僅增加了接種操作的難度,還可能影響家長對接種服務的滿意度[2]。傳統護理方法多側重于流程管理,但在應對兒童的情緒反應和行為配合方面往往存在不足。綜合安全護理措施是一種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模式,通過心理支持、行為引導、健康教育及安全保障等多維度手段,能夠有效提升疫苗接種的質量和效率,減輕兒童對疫苗接種的恐懼情緒,提高家長對接種重要性的認識[3~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安全護理措施對疫苗接種率及兒童配合度的影響。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4年3~9月在醫院接種疫苗的148例兒童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4例。對照組男38例,女36例;年齡3個月~4歲,平均年齡(2.71±0.21)歲。觀察組男39例,女35例;年齡4個月~4歲,平均年齡(2.41±0.29)歲。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國家計劃免疫接種程序;家長愿意參與研究,能夠配合完成護理干預措施并填寫問卷;兒童和家長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或特殊心理障礙影響護理干預的實施;家長文化水平能夠理解基本健康教育內容并配合護理指導。排除標準:在研究期間出現發熱、急性疾病或其他原因無法完成接種;存在疫苗嚴重不良反應或禁忌證。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對家長和兒童進行健康宣教,介紹疫苗相關知識,同時安撫兒童的情緒,避免其出現過度害怕緊張情緒。
1.2.2 觀察組采用綜合安全護理措施
(1)健康宣教:建議兒童接種前注意休息,避免攝入刺激性或油膩食物,以減少胃腸不適的風險;向家長詳細介紹疫苗類型和接種時間,分發包含接種地點、疫苗種類和聯系方式等信息的宣傳資料,并提醒家長按時帶孩子前往接種。
(2)接種前準備:核對兒童的姓名、年齡、接種類型及疫苗批號等信息,以確保安全無誤;仔細詢問兒童在過去一周內是否出現感冒、發熱或服藥的情況。
(3)接種過程:采取不同的方式緩解兒童的不良情緒,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可以通過握住他們的小手、給予溫暖的觸摸來增強安全感,同時用柔和的語言安撫他們的情緒;對于年齡較大的兒童,則可以采用更加豐富的方式,例如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或贈送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小禮物,以轉移注意力,幫助他們減少對接種的恐懼和緊張。在接種過程中,醫護人員需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同時保持溫和的態度與耐心,以建立兒童對醫療環境的信任感。
(4)接種后管理:提醒家長觀察注射部位是否有持續滲血,并用棉簽按壓,在接種室內避免讓兒童劇烈活動,觀察半小時無異常方可離開。接種結束后,告知家長應密切觀察兒童的后續反應,如注射部位是否出現紅腫、瘙癢或抓撓等,并叮囑其避免讓兒童的皮膚接觸到水,防止出現局部感染。同時,建議兒童多喝水以促進代謝,保證充足的休息以增強身體的恢復能力。若發現兒童出現如發熱、持續哭鬧或其他異常情況,家長應盡快帶其就醫,確保及時處理,避免延誤病情。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疫苗順利接種率:記錄兩組疫苗順利接種情況。(2)比較兩組兒童接種配合度:兒童不畏懼接種,對疫苗接種沒有較強的反抗心理,能輕松完成接種,為高度配合;兒童有一定的畏懼心理,伴有明顯躁動,但在引導下仍可完成接種,為中度配合;兒童完全不愿配合,表現出踢腳、抓撓等激烈反應,需通過必要的約束措施才能完成接種,為完全不配合。總配合=高度配合+中度配合。(3)比較兩組家長接種認知水平: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總分100分,包括基礎知識、疫苗分類、接種計劃、接種準備、接種處理5個維度,各維度25分,分數越高則代表家長接種認知水平越高。(4)比較兩組家長知信行水平: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總分15分,包括接種認知、接種傾向、實踐行為3個維度,各維度5分,分數越高則代表家長知信行水平越高。(5)比較兩組家長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總分100分,包括健康教育、護理質量、護理服務3個維度,分數越高則代表越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疫苗順利接種率及兒童接種配合度比較
觀察組疫苗接種率、兒童接種總配合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家長接種認知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認知水平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接種認知水平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家長知信行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知信行評分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長知信行評分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家長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治療前健康教育、護理質量、護理服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健康教育、護理質量、護理服務評分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關鍵公共衛生措施,其效果受到兒童配合度和家長健康認知水平的影響。傳統護理模式在情緒管理和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臨床亟需更全面的干預策略。綜合安全護理措施注重患者的整體需求,以實現“疾病治愈、心理舒適、生活質量提升”為核心目標,通過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行為引導,能夠優化接種流程,滿足患者的整體需求,實現疾病治愈、心理舒適和生活質量的提升,提高兒童配合度和家長滿意度,進而提高疫苗接種率[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疫苗接種率、兒童接種總配合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綜合安全護理措施應用于疫苗接種能有效提升接種效率,降低因兒童不配合造成的操作難度。在接種過程中,兒童由于年齡特點和對未知環境的恐懼,常表現出抵觸情緒。綜合安全護理措施針對不同年齡段采用不同的安撫策略,如對低齡兒童以肢體接觸緩解緊張,對高齡兒童通過鼓勵和贊揚引導積極配合,可顯著提高兒童的配合度。疫苗接種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家長對接種必要性、程序及注意事項認知不足,甚至存有安全性方面的疑慮。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接種認知水平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長知信行評分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健康教育、護理質量、護理服務評分均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綜合護理措施通過健康教育、知識普及與互動指導,能夠顯著改善家長對疫苗的認知深度,提高態度積極性,促進其行為上的主動性。綜合安全護理措施通過系統化、多層次的干預,顯著提升了疫苗接種率和家長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綜合安全護理措施應用于疫苗接種,可有效提高疫苗接種率和兒童配合度,同時提升家長接種認知水平、知信行水平及家長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馬秀琴.綜合護理在兒童計劃免疫接種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24,40(3):145-147.
[2]王靜,張曉.全程護理指導應用于計劃免疫接種中對兒童家長接種認知水平及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15):177-179.
[3]宋天霞,宋施.健康教育和綜合護理措施在基層醫院嬰幼兒預防接種中的應用效果[J].母嬰世界,2024,(3):220-222.
[4]宋廣宇.護理指導干預在兒童計劃免疫接種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2,33(13):2022-2024.
[5]陳玲.護理指導在兒童計劃免疫接種中的重要性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72):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