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以來,神農架林區黨委組織部創新開展黨員隊伍“一崗兩隊三帶”建設,搭建黨員全時段、全方位作用發揮平臺。通過這“一二三”,推動全區黨員進一步提振精神、提升能力、擼起袖子加油干,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貢獻力量。
建好群眾身邊“一崗”
認領環衛督導崗后,53歲的無職黨員賀生銀就多了一個小習慣——去村邊的河道里撿垃圾。每隔一段時間,他還會帶領村民開展房前屋后環境衛生整治。
像賀生銀這樣認領環衛督導崗的無職黨員,神農架林區紅坪鎮紅河村還有2人。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們整治環境衛生的積極性持續提升。“哪里有問題,只需一個電話,附近的群眾都會及時處理好。”賀生銀說。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也能站得出來。
5月20日下午,受強對流天氣影響,紅坪鎮突降暴雨。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山洪、泥石流等災害,在鎮黨委的領導下,紅河村黨員集體出動,10分鐘之內就完成了危險地段居民轉移和牲畜歸欄。
“降雨后不到20分鐘,就有地方出現了泥石流跡象。”紅河村黨支部副書記劉良傳心有余悸地說,“沒有黨員的積極作為,后果不堪設想。”
不但如此,在隨后的路障清理、電力通訊恢復、農田排水疏通等工作中,無職黨員們還積極充當起了信息員、聯絡員、監督員,帶動80余名群眾共同參與。在大家的努力下,村民生產生活很快恢復正常。
一邊是農村“事多人緊”,一邊是無職黨員“無權管事”……2024年9月,神農架林區印發工作方案,廣泛開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通過設置宣傳教育、民事調解、治安巡邏、環衛督導等服務崗位,引導黨員根據自身特長、興趣愛好、工作能力、身體狀況認崗領責。
“可一崗多人,也可一人多崗。”神農架林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程愛華介紹,崗位確定后,村級黨組織還將定崗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為激發無職黨員干事創業內生動力,林區黨委組織部要求,建立無職黨員履職檔案,按照“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實行一年一評,動態管理;同時,對表現優秀的,在評先表優、創業扶持、后備培養、慰問幫扶等方面優先考慮。
“我們還通過加強培訓輪訓,幫助無職黨員提高履職能力本領,引導他們積極作為,真正把服務做到群眾身邊。”程愛華說。
截至目前,林區已有1100余名農村無職黨員參與到活動之中,每人認領1—2個崗位、承諾3-5個事項,集中破解了一批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
建強護航護綠“兩隊”
木魚鎮是神農架的南大門,也是六大旅游區之一。每到旅游旺季,這個常住人口僅幾千人的小鎮,都會涌入三、四萬人。
一段時間來,為給游客提供更為周到細致全面的服務,木魚鎮黨委政府多次花錢招募志愿者。然而,由于招募的人質量良莠不齊,往往是“錢花了,效果不理想”。
木魚鎮的困境不是個例。針對這一情況,林區黨委組織部提出,統籌鄉鎮機關、村(社區)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力量,在旅游重點鄉鎮、交通要道、民宿集聚地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開展旅游咨詢、交通引導、應急救援等服務。
“現在,木魚鎮節假日和旅游旺季的志愿服務,全部依靠黨員志愿服務隊。”木魚鎮黨委組織委員田瑋瑋介紹,相較于以前,黨員志愿服務隊對神農架各景區和交通、醫療、應急等方面的情況更為熟悉,應對旅游咨詢和交通疏導更加得心應手,對應急事項的響應也更加及時,“在他們的帶動下,旅游從業人員的行為更規范了,占道經營、不誠信經營等現象也大為減少。”
據統計,僅今年“五一”期間,木魚鎮就有83名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主動犧牲休息時間,每天值守十多個小時,累計為2000余人次提供服務。
除旅游外,生態也是神農架的一張亮麗名片,全區森林覆蓋率保持在91.12%以上。
神農架林區整合林長、河湖長、生態管護員、農村無職黨員等力量,以神農架林業管理局、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管護員、巡護監測員為主,以村(社區)無職黨員為輔,單獨或聯合組建黨員遠山巡護隊80余支。
“每支巡護隊至少有3-5名黨員帶頭。”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人事科科長吳述春介紹。
通過組建黨員遠山巡護隊,神農架林區進一步織牢了生態管護網,護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理念持續深入人心。
“每年10月1日到次年5月31日的重點防火期間,我們紅河村的巡護隊都會不間斷、無死角相互穿插巡邏。”劉良傳說,“如今村里人人都知道進山不帶火,個個都是護林員。”
建優聯系服務“三帶”
6月4日,參加支部主題黨日的木魚鎮老君山村的黨員們欣喜地發現,會議室里多了一個新面孔——入黨積極分子牟立志。
曾在宜昌市興發集團工作的牟立志“能力、學歷都不錯”。為招引他返鄉,近年來,老君山村黨支部書記毛光華多次與他對接,并鼓勵他向黨組織靠攏。在毛光華的引導下,牟立志正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前不久,他從興發集團離職、回村跟班實習。
“當前,鎮黨委也已將牟立志納入村‘兩委’后備干部庫重點培養。”田瑋瑋透露。
這是神農架林區開展黨員人才“雙培雙帶”行動的縮影。
“雙培雙帶,即通過健全‘把黨員培養成人才、把人才培養成黨員’雙向培育工作機制,持續建好用好村‘兩委’后備干部庫、青年黨員發展庫,積極引導能人黨員發揮幫扶帶富作用。”程愛華解釋。
為推進“雙培雙帶”行動走深走實,一方面,神農架林區通過送技術、送資金、送項目,組織開展民宿經營、電商直播、餐飲服務培訓等方式,鼓勵和支持黨員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特色農林產業、旅游民宿,使有勞動能力的黨員都有致富項目,每個村都有黨員致富帶頭人;另一方面,及時對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具備條件的培養發展成黨員。
為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神農架林區還實施“鄉音幫帶”行動,即實行“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包戶包人”聯系流動黨員機制,確保一對一包保、點對點聯系。
“我們還注重利用節假日、流動黨員返鄉等時機,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反哺家鄉等活動,激發流動黨員‘離村不忘本,流動不忘根,外出不忘黨’。”程愛華介紹,林區已回引能人返鄉7批46人。
“此外,針對困難群眾,我們還組織開展‘結對幫帶’行動。”程愛華介紹,結合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社區和鄉村振興駐村幫扶,發動機關下沉黨員和駐村工作隊員與困難群眾“結對子”,每名黨員至少結對幫扶1個困難家庭、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幫扶活動。
截至目前,林區已有190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200余名駐村工作隊員與下沉社區困難居民、派駐村困難群眾“結對子”,累計為結對居民群眾辦實事、解難事38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