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學生數量急劇增長,其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需求日益凸顯。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與服務的一線工作者,其談心談話工作在預防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現實中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工作量大、專業化水平不足、方法單一等問題,導致談心談話效果不佳,學生滿意度不高。本研究旨在深人剖析當前職業院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探索有效提升談心談話工作質量的對策,為構建和諧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路徑[1]。
一、職業院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現狀分析
(一)談心談話工作的重要性與意義
談心談話作為職業院校輔導員的一項核心職責,是連接師生心靈的橋梁,對維護校園穩定、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具有深遠意義。它不僅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擾,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還能增進師生間的情感聯系,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與支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業、生活及職業生涯規劃上獲得全面發展。此外,良好的談心談話機制能夠營造一個包容、理解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構建和諧校園奠定堅實基礎[2]。
(二)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
職業院校學生群體呈現出多樣性與特殊性。他們往往在高中階段經歷了學習成績與升學壓力的挑戰,進入職業院校后面臨新的學習模式、職業規劃的不確定性以及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刻板印象等多重壓力[3]。這些因素使得他們更易出現自我價值感低落、學習動力不足、就業焦慮等問題。同時,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情感波動較大,人際交往需求強烈,但又可能因社交技巧缺乏而感到孤獨。因此,這一時期的學生心理輔導需求尤為復雜且緊迫。
(三)當前談心談話工作的主要形式與內容
目前,職業院校輔導員的談心談話工作主要以一對一面談、小組討論、主題班會等形式展開。內容涵蓋學業指導、生涯規劃、情感咨詢、人際關系處理、心理困擾排解等多個維度。面談時,輔導員通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近期狀況,提供個性化的建議與指導;小組討論則側重于共同話題的探討,鼓勵學生相互分享經驗、相互支持;主題班會則是集中講解特定主題,如時間管理、壓力調節等,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學生自我認知與自我調適能力。盡管形式多樣,但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不少局限性和挑戰。
二、談心談話工作的問題詳細分析
(一)談心談話機制不健全
當前,許多職業院校的談心談話工作缺乏一套系統化、定期且規范的交流機制。一方面,談心活動往往是偶發性的,缺乏固定的時間安排和流程規范,導致部分需要幫助的學生可能被遺漏。另一方面,談心談話的記錄、跟蹤與反饋機制不完善,使得學生的問題難以得到持續的關注與跟進。這種機制上的缺失不僅影響了談心談話的深度和效果,也難以形成對學生個體成長的持續性支持體系。
(二)輔導員專業能力欠缺
輔導員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線工作者,其專業能力直接關系到談心談話的效果。然而,現實中許多輔導員在心理學專業知識和溝通技巧上存在明顯短板。一些輔導員雖具備教育熱情,但缺乏專業的心理學訓練,難以準確識別學生的心理問題,也無法運用有效的干預策略。此外,溝通技巧的不足,如傾聽不夠深入、反饋不夠恰當,也影響了與學生的互動質量,降低了談心談話的信服力與親和力,進而影響了學生的開放度和信任感。
(三)學生參與度低
學生參與談心談話的積極性和信任度是影響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當前,一些學生對談心談話持保留態度,主要源于信任度不高和主動性較差。學生可能擔憂個人信息泄露,或認為談心談話無法實質性解決問題,從而不愿敞開心扉。此外,缺乏主動尋求幫助的意識也是學生參與度低的一個重要原因。這種情況下,即便輔導員努力推進,也難以達到預期的交流深度和輔導效果。
(四)心理問題識別與應對不準確
在談心談話過程中,準確識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極為重要。然而,由于缺乏科學的心理健康評估工具,輔導員往往依賴個人經驗和直覺來判斷學生的心理狀態,這容易導致問題識別不準確,干預措施不夠專業或針對性不足。沒有標準化的評估手段,輕微的心理困擾可能被忽視,而嚴重的情況也可能得不到及時轉介至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增加了問題惡化的風險。
三、談心談話工作問題解決的對策與建議
(一)構建系統化的談心談話體系
針對談心談話機制不健全的問題,構建一個系統化、規范化的談心談話體系至關重要。首先,應明確談心談話的目標與原則,強調其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制定一套完整的流程規范,包括定期預約制度、會談記錄模板、后續跟進機制等,確保每次談心都有計劃、有記錄、有反饋。此外,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追蹤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實現問題的早發現、早干預。通過這樣一套體系,可以增強談心談話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效果[4。
(二)加強輔導員專業能力培養
為提升輔導員的專業能力,應實施一系列系統性、持續性的培訓計劃。一方面,定期舉辦心理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邀請心理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理論講授與實操指導,內容覆蓋心理問題識別、情緒管理、危機干預等方面,以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注重溝通技巧的培訓,通過角色扮演、模擬對話等方式,增強輔導員的傾聽、同理心表達及有效反饋的能力。同時,鼓勵輔導員參加國家認可的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提升職業資質,確保談心談話工作的專業性與權威性。通過這些措施,輔導員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學生心理,還能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有效干預,增強學生的信任感和滿意度[5]
(三)推廣多元化談心方式
為了提高學生參與度和談心談話的靈活性,應積極推廣多元化談心方式。首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線上談心平臺或APP,為學生提供匿名咨詢、在線預約等服務,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隱私需求和便捷性要求。其次,增加小組討論、同伴輔導等集體談心形式,通過團隊動力促進學生間的相互理解與支持,增強歸屬感。此外,結合主題活動、工作坊等形式,將談心談話融入校園文化的各個方面,讓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生動、貼近學生實際,從而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自我提升的動力。
(四)引入心理健康評估工具
為了提高心理問題識別與應對的準確性,應引入科學的心理健康評估工具。選擇經過驗證的標準化量表,如抑郁量表、焦慮量表、應對方式問卷等,用于初步篩查和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態。輔導員應接受培訓,學會如何正確使用這些量表,并結合談心談話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以便更精確地識別學生的心理問題。此外,利用心理健康軟件或系統,進行數據管理與分析,為學生建立個性化心理檔案,為后續的輔導與干預提供依據,提升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四、實證研究設計與結果分析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聚焦于某職業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精心選取了兩個同年級平行班級一一A班與B班,每班學生人數均為45人,作為實證研究的對象。A班被指定為實驗班,承擔實施一系列旨在優化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效果的改進措施;而B班則作為對照班,繼續沿用現有的常規模式,無任何額外干預。這種設計旨在通過控制變量,精確分析改進措施對提升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效果的直接影響,為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實證基礎。
(二)實施過程
在實驗班A班,采取了以下五項具體改進策略:(1)構建系統化談心談話體系:設計并實施了一套規范的談心談話流程,包括每月至少一次的定期談心、詳盡的談心記錄及后續跟蹤機制,確保談心工作的系統性和連續性。(2)加強輔導員專業能力培訓:A班輔導員參加了為期6個月的專業培訓課程,內容涵蓋基礎心理學、溝通技巧、情緒管理及危機干預技術,以提升其專業素養。(3)推廣多元化談心方式:除了傳統的面對面談心,A班還采用了線上聊天室、心理健康工作坊、小組分享會等多元化交流方式,增強了談心的互動性和學生參與度。
(4)引入心理健康評估工具:利用標準化心理健康量表,如《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MI),對A班學生進行定期評估,確保心理問題的早期識別與科學干預。
對照班B班維持了該職業院校現行的傳統談心談話工作模式,主要包括輔導員定期或按需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面對面交流,旨在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情緒變化及遇到的問題。這種模式較為依賴輔導員的個人經驗與判斷,缺乏系統化的流程和標準化的評估工具。談心活動通常基于學生主動尋求幫助或輔導員觀察到的表面行為變化而觸發,而非基于定期的、結構化的心理健康檢查。
(三)數據收集與結果分析
本研究設計了前后測問卷以評估新的談心談話模式對學生滿意度及問題解決效率的影響。問卷包括對談心過程的滿意度評價以及學生自述的問題是否得到有效解決的反饋。數據分析涉及計算平均滿意度得分及問題解決的比例,并比較實施前后的變化。
1.兩個班級學習成績提升情況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在實施新教學方法后,平均成績提高了約11分,而對照組僅提高了約3分,證明了新方法對于提升學生成績的顯著效果。
2.兩個班級課堂參與度情況對比
從表2可見,實驗班(A班)學生課堂參與度由干預前的 60.52% 提升至 85.36% ,提升幅度為24.84個百分點;對照班(B班)僅由 62.33% 升至 68.47% 。t檢驗結果( 1=9.762 plt;0.05 )表明實驗班的提升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說明改進措施有效增強了學生課堂參與度。


五、總結
本研究通過對職業院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的問題深入剖析,結合實證研究,提出并驗證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改進建議。結果顯示,通過構建系統化談心談話體系、強化輔導員專業培訓、采取多元化談心方式及應用心理健康評估工具,能顯著提升談心談話工作的效果,增強學生滿意度,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未來,職業院校應當將優化輔導員談心談話機制視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不斷投入資源于輔導員的專業成長,創新談心談話的實踐形式,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緊跟時代步伐,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建立更為緊密的校內外合作網絡,整合多方資源,為輔導員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持和持續學習的機會,進一步鞏固談心談話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前沿陣地的地位。總而言之,職業院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的優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育管理者、輔導員、學生乃至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期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共筑心理健康之盾,照亮每一位學子的心靈之旅。
參考文獻
[1]丁艷芳,李翔輝.淺談職業院校輔導員如何進行談心談話[].中文信息,2017(05):174-175.
[2]吳曉琴.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初探—以談心談話為例].現代職業教育,2023(18):173-176.
[3]陳羽彤,薛冬群.高職院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現狀研究——以江蘇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Ⅲ].贏未來,2023(11): 9-11.
[4]劉暢.高職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實效性探究[]鄂州大學學報,2024,31(02):20-22.
[5]時倩.高職輔導員談心談話實效探析[].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3):67-69.
[6]萬藍婷.高職院校輔導員談心談話策略優化研究[J].快樂閱讀,2023(08):112-114.
(作者系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