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馬克思生產力理論視野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機制研究”(24MLC007);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動力密碼研究\"(2024SJYB004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我革命重要論述的原創性貢獻研究\"(B220201076)。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25)07-0019-05
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對自我革命的地位、價值和實踐等方面的觀念,其核心內容是回答為何進行自我革命及如何進行自我革命的問題。回望黨史,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并推進強國偉業,之所以能夠不斷得以革命性地淬煉,必不可少的一大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主動順應時代變化,不斷構建具有指導意義的自我革命思想體系。新時代,梳理黨的自我革命思想的深刻內涵,回顧黨百余年來對自我革命思想的構建邏輯,并汲取經驗,將有益于推進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加強黨的自身建設。
一、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的內涵特點
“自我革命”概念雖然是習近平總書記最早提出的關于黨建的重要范疇,但是“自我革命”精神在中國傳統儒家的修養論以及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當中均有體現,而且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逐漸自覺地將“自我革命\"精神融入立黨固黨興黨強黨建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成為推動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行動指南。
(一)黨的自我革命思想是具有意識形態根本屬性的理論
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是一種具有意識形態屬性的理論。從一般意義而言,“自我革命”偏重于個體性的發展,旨在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形成對自我的理性認知,往往并不具有意識形態性質。但是,當我們論及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時,首先就要考慮其意識形態屬性,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概念精神主要來源于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即按照對象不同,馬克思主義“革命\"概念可以劃分為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是無產階級政黨革命運動過程中加強自身建設的理論產物。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實際上是以社會革命與自我革命辯證統一原理為指導,在共產主義革命運動中,以初心使命為動力,以實事求是為原則,不斷在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一系列觀點。這一思想天然地彰顯了黨自身的革命性與批判性特質。
(二)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協調好“兩個偉大革命”關系
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的重要面向就是要協調好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之間的關系,在統攝“兩個偉大革命\"的過程中加強自身建設。在百余年征途中,中國共產黨總體上實現了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之間關系的和諧目標,成功地使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但也曾因為時代條件改變或自身錯誤領導等導致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之間的失衡。比如,在黨的領導核心成熟之前,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革命過程中,曾犯過教條主義、宗派主義、經驗主義、山頭主義等錯誤。究其原因,其中一點就是黨的自我革命機制的缺乏與不健全,使得黨的自我革命無法與社會革命相協調。因而,處理好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之間的關系,有助于黨自身以及黨的事業興旺發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志,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關鍵所在\"I75
(三)黨的自我革命思想具體內容會隨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作為一個歷史范疇,其時代主題、黨建要求、敘述話語、偉大成就等內容會因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2J50-5'更進一步說,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既深深植根于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的社會歷史土壤,又通過指導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等具體實踐,持續推動著黨內政治生態凈化和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既由黨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也會對相應社會歷史現實產生作用。
二、中國共產黨建構自我革命思想的邏輯理路
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之所以能夠在推動黨的百余年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其根源就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主動將自身建設水平與具體的使命要求相協調,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構建了符合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所需的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對黨的自我革命思想的歷史性構建是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的秘訣之一。
(一)建構以思想改造為基礎的建黨型自我革命思想
近代中國,人民備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國家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態,迫切需要有志之士尋求救亡圖存之良方,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之使命。當時,封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由于缺乏自我革命思想的理論指導而受困于狹隘的階級觀念,唯有無產階級組成的中國共產黨無私為民,敢于自我革命,不僅在建黨之初就強調了自我革命的重要性,而且在革命實踐中自覺建構了以思想改造為基礎的建黨型自我革命思想,加強了黨的建設,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毛澤東同志強調,黨的隊伍大部分都是純潔的,但為了更好地領導并更快地完成革命運動,“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頓,需要展開一個無產階級對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斗爭”3]875。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糾正黨內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提高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提升黨的工作能力,有著一套理論框架。比如,中國共產黨自我思想改造的對象包括山頭主義、地方主義、軍閥主義、官僚主義、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等錯誤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改造的原則主要是“懲前毖后”和“治病救人”;改造的方針是“團結一批評一團結”;改造的方法是黨內教育、民主合作、說理、批評和自我批評、經驗總結、學習等;改造的動力是人民群眾。之所以不斷強調黨的思想改造的基礎性作用,一是因為當時黨內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成員占多數,如果小農思想和小資產階級思想不能被改造好,那么黨的階級基礎就不牢靠,黨的先進性就容易受阻;二是因為當時革命形勢的瞬息萬變,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認識要與時俱進,否則在具體的工作執行中,容易犯違反中央政策的錯誤,給黨和人民革命事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中國共產黨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黨,成功地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革命熱情,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二)建構以作風整頓為抓手的固黨型自我革命思想
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同志以“兩個務必”告誡全黨,革命勝利后黨的優良傳統不能丟,人民群眾不能脫離。“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4438新中國成立后,在資產階級\"糖衣炮彈”和居功自傲的不良情緒影響下,部分黨員干部擺官老爺、擺老資格的譜,采取漠不關心和輕蔑式的與己無關的方式對待黨外群眾和民主人士,黨內興起了一股驕傲自大、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作風,嚴重阻礙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了使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能夠適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從整頓不良作風入手,開啟了整黨整風運動,逐漸建構了以作風整頓為抓手的固黨型自我革命思想。1950年6月,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認為必須在全黨開展一次整風運動來改善黨群關系。在運動中,黨員干部一方面通過閱讀指定文件等資料來提升思想和政治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工作總結與批評,克服自身工作中實際所犯的和可能存在的錯誤,從而澆滅驕傲自滿等不良情緒的火焰,戰勝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等不良作風。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黨的作風不斷改善,也帶動了黨的思想、政治和組織等方面的不良形勢轉變。這既夯實了黨的執政基礎,鞏固了新生政權,也提升了全黨乃至全國人民干事創業的熱情,推動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
(三)建構以制度改革為紐帶的治黨型自我革命思想
改革開放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80年8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黨和國家現行的一些具體制度存在官僚主義、家長制、職務終身制等弊端,強調為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為了不脫離廣大群眾,必須對黨和國家制度進行改革[5J327。基于這樣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將制度改革作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建構了以制度改革為紐帶的治黨型自我革命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主動對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黨的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黨的干部制度、黨的理論學習制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反腐倡廉建設制度、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極大地提升了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為黨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四)建構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的強黨型自我革命思想
百余年來,我們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鍛造自身,提升黨的全面領導力和長期執政能力。然而,部分黨員干部不遵守甚至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黨內政治問題屢禁不止,習近平同志就曾用“七個有之”來強調黨內政治生態的突出問題。為此,中國共產黨自覺建構了以政治革命為統領的強黨型自我革命思想。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講政治對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關系黨的前途命運。講政治,是我們黨補鈣壯骨、強身健體的根本保證,是我們黨培養自我革命勇氣、增強自我凈化能力、提高排毒殺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徑\"07。同時,他也明確指出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整體邏輯是“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抓住‘關鍵少數’,堅持‘三嚴三實’,堅持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強化黨內監督,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6]20-21。在黨的自我革命思想指導下,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得以鞏固,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和全面領導能力獲得了提升,這些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三、中國共產黨建構自我革命思想的基本經驗
中國共產黨在建構自我革命思想的歷程中,雖有過曲折,但總體來看是與時偕行、不斷完善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對這些基本經驗的總結,不僅有助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的構建,也有助于黨通過自我革命革除弊端,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
(一)理論指導經驗:堅持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的辯證統一原理
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的辯證統一原理,是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中,其中一條主脈絡是中國共產黨以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的辯證統一原理為指導,在協調自身建設與社會發展中加強黨的建設。比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敏銳地覺察到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認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爭\"71296,包括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同時要處理好\"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7]296。改革開放后,我們黨發現黨和國家制度的弊端問題,認為“黨和國家現行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礙甚至嚴重妨礙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如不認真改革,就很難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我們就要嚴重地脫離廣大群眾”5327。由此不難看出,黨在思想改造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辯證互動中,在自身制度改革與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辯證互動中,在全面從嚴治黨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辯證互動中,建構了自我革命思想
(二)實踐邏輯經驗:堅持抓“關鍵少數”與管“絕大多數”相統一
為了使自我革命思想充分發揮指導作用,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上始終堅持抓“關鍵少數”與管“絕大多數”相統一的辯證邏輯,既注重黨的領導干部對自我革命思想的武裝與踐行,又注重廣大黨員對自我革命思想的領悟與貫徹。因而,堅持抓“關鍵少數”與管“絕大多數\"相統一是在實踐邏輯上的基本經驗。
抓“關鍵少數”,就是將黨的領導干部擺在自我革命思想武裝的突出位置,以增強其頭雁效應。黨的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居于黨和國家政權的核心位置,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抓住了他們,就抓住了自我革命思想武裝的“牛鼻子”,有助于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提升黨的革命和長期執政能力。革命時期,延安整風之所以實現了全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行動上的高度統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中央首先通過延安高級干部會議和政治局擴大會議對中高級干部進行了自我革命思想的武裝,然后以此為基礎帶動了全黨對自我革命思想的武裝與踐行。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要把我們黨建設好,必須抓住‘關鍵少數’\"72的重要理念。可見,自我革命思想的實踐關鍵在于堅持抓“關鍵少數”,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
管“絕大多數”,就是對廣大普通黨員進行自我革命思想的武裝,通過常態化開展主題教育、組織生活會等形式,引導黨員深刻認識自我革命的重大意義,在思想上筑牢根基;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樹立先進典型,營造見賢思齊、比學趕超的自我革命的良好氛圍。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通過真理標準大討論等活動,以思想解放為先導,破除了“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改革開放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展現出與時俱進的品格和開拓創新的勇氣,通過自我革命的精神武裝,推動全黨思想大解放,實現了工作重點向經濟建設的戰略轉移,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篇章。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要求“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8]12-173,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抓“關鍵少數”與管“絕大多數\"統一起來。可見,注重“絕大多數”對黨的自我革命思想的領悟與貫徹是其取得成效的重要環節。
(三)方法運用經驗:堅持歷史繼承性與具體創新性相結合
堅持歷史繼承上的具體創新,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方法論經驗。在構建自我革命思想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正是運用了這一方法論,實現了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統一。可見,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具有“發展著的理論”9]56特質。
堅持歷史繼承是黨的自我革命思想得以發展的前提。堅持歷史繼承,實質就是堅持黨的自我革命思想的指導地位和優良傳統不動搖。這是因為自我革命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既為不同歷史時期的黨的建設提供了世界觀指引,又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方法論遵循。這一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優良傳統,不僅體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更成為推動黨的事業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比如,就自我革命的實踐武器而言,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認為,正確的、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抵抗各種“政治的灰塵、政治微生物”3]097侵蝕的有效方法。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認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仍是“解決思想戰線混亂問題的主要方法\"0]4。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可見,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自我革命的重要武器具有歷史傳承性。
堅持具體創新是黨的自我革命思想被更好堅持的條件。社會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能夠依據實踐需要,構建符合時代特色的自我革命思想。比如,就自我革命的方式而言,在改革開放前,我們黨緊緊依靠群眾,運用整黨整風這一自我革命的有效方式,在掃除舊社會的污泥濁水、保持黨和國家機關清正廉潔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清醒認識到在改革開放尤其是經濟體制轉換的歷史條件下可能出現腐敗易發多發的嚴峻形勢,提出“從嚴治黨\"和一系列\"兩手抓\"方針,推動黨的自我革命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軌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正風肅紀反腐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貫通起來,強調系統施治、標本兼治,懲治震慢、制度約束、提高覺悟同向發力,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總之,堅持歷史繼承性與具體創新性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歷史演進的重要方法論經驗,沒有繼承的創新,缺乏靈魂,沒有創新的繼承,難免教條。因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思想仍然要汲取這一方法論經驗,在變與不變的辯證中推動理論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