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理念為初中數學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擺在每位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問題是深度學習的起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本著激發興趣、突破難點、拓展思維的原則,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把問題融入課堂的始終。通過設疑、質疑、假設、猜想等方式調動學生去主動探究問題,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內化知識,掌握技能,提升學科素養。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小明要給家里的花園圍柵欄,花園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兩個直角邊長分別是3米和4米,那么斜邊需要準備多長的柵欄呢?”通過這個貼近生活的問題,引出勾股定理。學生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主動建構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發展數學思維,提升了數學運用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提高學生興趣、夯實所學知識、培養數學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實踐應用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與成就感,從而提升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
比如,在教學“一次函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調查研究學校超市文具價格的變化規律。學生通過搜集、整理筆、本子等文具的價格數據,利用一次函數知識建模分析,得出價格變化的規律。
合作交流是學生之間互動的重要形式,是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只有學生的互相啟發,才能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集思廣益、互幫互學。
例如,在學習“數據的分析”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開展一次“我們班的身高”的數學研究。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在小組內分工合作,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進行分析,交流研究結果。在合作交流中,學生相互質疑、相互補充,加深了對統計知識的理解,發展了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培養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永恒主題。初中數學教學要緊扣這一主題,調整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方法,在問題探究、實踐應用、合作交流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多元發展,全面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