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類長久的相處中,貓逐漸成為生活中常見的寵物之一。它們是天生的模特,是藝術創作者重要的靈感來源。從古老的壁畫到當代的先鋒藝術作品,貓在繪畫中的形象不斷演變,承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情感寓意和審美追求,對繪畫創作的發展以及藝術文化的傳承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貓與創作的關系
(一)貓與社會
在歷史的長河中,貓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與象征意義。繪畫作品中的貓能夠反映不同時代的人的生活方式與審美趣味。在傳統肖像畫中,貓常常作為寵物陪伴在主人身邊,象征著主人的地位和品味。而在一些描繪平民生活的風俗畫中,貓的形象則更加貼近生活,它們在廚房、街巷中穿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體現了貓與人們的親密關系以及貓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貓也是社會觀念變遷的見證者。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關于貓的著法也在不斷變化,這些變化在繪畫作品中也有所體現。在工業化之前,貓主要被視為捕鼠工具,繪畫中的貓形象多與實用功能或家庭溫馨場景相關。隨著工業與經濟的快速發展,貓扮演的社會角色逐漸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城市環境中老鼠問題的相對減少使得貓的捕鼠功能逐漸弱化;另一方面,人們的精神壓力增天,養貓和“云吸貓”成為人們緩解壓力,消解孤獨感的好方法,貓也成為現實社會個體孤獨的象征。
(二)貓與創作者
對于創作者而言,貓不僅是繪畫的對象,更是創作者情感與精神的載體,通過繪畫創作,他們與貓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系。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對貓的喜愛與關懷,同時也借助貓的形象傳達自己的情感狀態和精神追求。貓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創作者的藝術風格。它們毛發柔軟、眼神靈動、身姿優雅,吸引了無數畫家描繪。創作者通過繪制貓的形象,能夠更容易地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傳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和思想觀念。例如,以貓為主題的插畫作品常常被用于書籍、雜志、廣告等媒介中,以此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傳達作品的主題或產品的特點。
二、貓在藝術史中的文化象征
(一)古埃及的貓崇拜
希羅多德在其《歷史》中記載,貓在古埃及社會中享有極高的地位。他們對貓的崇拜,與古埃及神譜中最強大的神之一一太陽神拉密切相關。因為貓能夠夜間視物,埃及人認為是太陽神拉賦予了貓眼“儲存”日光的神奇能力,這種動物便自然而然地憑借與太陽神拉的關聯蒙上了一層神話色彩,甚至被奉為“神貓”,塑形造像。埃及的《亡靈書》中詳細描繪了太陽神拉變身為大貓斬斷惡蛇的故事。由于太陽神化身貓戰勝惡蛇,能夠保護亡靈的安全,這個題材便被普遍用于墓葬裝飾中。貓神貝斯特是古埃及最受歡迎的女神之一,她被認為是太陽神拉的女兒,常常以貓頭人身的形象出現。貝斯特保護人們免受惡靈與疾病的侵害,尤其是困擾女人與孩子的疾病,所以她被視為家庭、愛情和歡樂的守護神。這些神圣的象征意義,使得貓在古埃及藝術創作中占據了獨特的地位。
(二)西方繪畫中的貓
早期西方繪畫中的貓形象多偏向陰暗,當時的人們認為貓是邪惡勢力的幫兇,所以貓常被描繪成蜷縮在人身邊的生物,凸顯不安與恐懼的氛圍,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思想束縛。文藝復興后,人文主義思想解放了藝術創作。畫家們回歸對自然和人性的尊重,貓的形象也隨之轉變。達·芬奇曾說,一個最小的貓科動物也是一件杰作。他的作品《貓、獅子和龍》沖描繪了約20只小貓,它們形態各異,睡覺、窺探、拉伸身體或打斗在一起。在夏爾丹創作的《鰩魚》中,一只小貓對著桌上的魚味蕾大動,它的腰背弓起,尾巴和耳朵高高立起,讓平淡的靜物畫調動起人們的五感,產生趣味性,體現出貓與人類的親密關系以及畫家對生活美好的捕捉與描繪。
(三)東方繪畫中的貓
1.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貓形象
貓在中國文化中,不僅因其捕鼠的實用功能受到重視,更因優雅、靈動的形象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早期繪畫中,貓常作為配角出現,與植物、人物等搭配,增強畫面的生活氣息。隨著時間的推移,貓逐漸被賦予吉祥興順的象征意義,如“貓蝶圖”寓意“耄耋”,代表長壽。
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貓畫創作的高峰期,這一時期,人們的生活越發富足安康,擁有將貓作為寵物的條件,所以貓畫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藝術水準極高。貓畫在宋代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象征和社會意義。貓在北宋時期開始成為畫面主角,畫家會捕捉貓的動物特性,如在不同光線下的瞳孔收縮、準備躍起時的狀態、身體的匍匐前傾,等等。例如,易元吉創作的《猴貓圖》,描繪了小貓被偷襲時,耳朵向后倒,背部拱起,毛發炸起的形態,畫家用細膩的筆觸表現出了小貓柔軟的毛發和明亮的眼睛,可見作者的觀察能力和畫面敘事能力。南宋時期,貓畫的尺寸變小并常常出現品種名貴的貓,符合當時人們以小景見大景、精細刻畫的審美追求。在李迪的小品畫《貍奴蜻蜓圖》中,作者舍棄背景,突出主角,一只貍花貓仰頭觀察左上方的蜻蜓,看起來威風凜凜。
到了元代,貓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開始出現描繪孩童和貓互動的作品,如佚名的《同胞一氣圖》。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漢宮春曉圖》中則描繪了仕女和貓和諧共處的場面。
2.日本繪畫中的貓形象
浮世繪作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形式之一,起源于江戶時代,以描繪世俗生活為主要內容。貓作為浮世繪中的重要題材,其形象隨著浮世繪的發展而不斷演變。江戶時代初期,貓在浮世繪中多表現為寫實風格。隨著貓在民間的普及,其形象逐漸多樣化,擬人化、象征性的貓形象開始出現。歌川國芳是江戶時代晚期浮世繪的代表畫家之一,其貓題材浮世繪作品數量眾多且風格獨特。例如,在作品《貓飼好五十三疋》中,歌川國芳以三蓮畫的形式描繪了53只貓的日常生活場景,雖然沒有精細的刻畫與豐富的色彩,但每一只都有自己的特點,展現了貓的活潑好動和好奇心。此外,歌川國芳還創作了大量擬人化的貓形象作品,如《練習樂器的貓》等,這些作品中的貓或穿人衣直立行走,或模仿人類的行為舉止,充滿了諷刺和幽默感。
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和兒童教育的興起,插畫在日本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貓作為兒童喜愛的動物之一,其形象在插畫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被賦予教育意義。例如,佐野洋子的《活了100萬次的貓》,通過講述一只貓的故事向孩子們傳遞了關于愛和生命的意義。
隨著動漫產業的繁榮,貓在日本動漫中的形象更加豐富多樣。例如,《龍貓》《貓的報恩》等作品中,貓都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這些動漫作品不僅展現了貓的可愛形象,還通過貓的故事傳遞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人文關懷。
三、貓在繪畫創作中的表現手法
(一)巴爾蒂斯 一寫實的貓
巴爾蒂斯是法國具象繪畫的杰出代表,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在他的藝術生涯中,貓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巴爾蒂斯對貓的癡迷始于童年,在流離失所的歲月里,一只流浪貓成為他孤獨生活中的重要伴侶。這段經歷不僅深深影響了巴爾蒂斯的情感世界,也激發了他將貓作為繪畫主題的靈感。在他的畫作中,貓不僅是客觀存在的生物,更是他內心世界的鏡像,映射出他孤獨、自由、神秘的精神特質。
巴爾蒂斯在構圖上常常采用邊角式布局,將貓置于畫面的一角,通過幾何形式的分割和不同位置的安排,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視覺張力。例如,在《客廳》中,貓與畫面中的人物形成三角形構圖,既穩定了畫面,又賦予了貓孤獨而神秘的氣質。這種構圖方式不僅體現了巴爾蒂斯對古典繪畫大師的借鑒,更展現了他對畫面空間感的獨特理解。色彩上,巴爾蒂斯偏愛柔和淡雅的灰色調,通過降低色彩的純度,使畫面呈現出一種含蓄而優雅的美感。在他的貓畫作品中,貓的顏色往往與背景融為一體,形成同色的基調。例如,在作品《貓與女孩》中,黑褐色花貓靜臥在灰褐色的地板上,幾乎與背景融為一體,靠光線的照射才能分辨。這種色調處理不僅增強了畫面的和諧感,也凸顯了貓作為孤獨行者的形象。巴爾蒂斯在繪畫材料的選擇上也極為講究,他嘗試使用酪蛋白等材料調和顏料,使畫面呈現出粗糙而厚重的肌理。通過厚薄對比的手法處理,使得貓的形象極富表現力和沖擊力,同時兼有古典壁畫的厚重感和莊嚴感,形成了神秘而溫和的視覺效果。
巴爾蒂斯關于貓的創作不僅展現了他卓越的藝術才華和獨特的審美追求,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對孤獨、自由、神秘等主題的深刻思考。貓獨立行動、不受束縛的特點,正如巴爾蒂斯本人,在孤獨中追求精神的自由與獨立。
(二)黃永玉 擬人的貓
提到國內現當代藝術,不由讓人想起因兔年生肖郵票躍進大眾視野的老藝術家黃永玉。他木刻、國畫、油畫、漫畫樣樣都會,同時癡迷文學創作,被譽為全能的“鬼才”。在他絢麗多樣的作品中,關于貓的創作是獨特有趣的,既不同于寫實油畫和工筆國畫的細膩精致,又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寫意或抽象,他將貓擬人化,給予它們人的神態動作。這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提煉與適度夸張,使得作品更加貼近生活,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黃永玉的作品最天的魅力就在于對人情世故天膽直白的表達,風趣創新又不失傳統國畫中墨的韻味。他在畫貓時常常采用擬人的表現手法,賦予貓人類的情感、行為和性格特征。這種手法不僅增強了畫面的趣味性和觀賞性,更使得貓形象成為傳達藝術家思想情感的媒介。在創作貓題材的作品時,黃永玉的題款同樣具有魅力。他常常使用直白簡短的題款方式,與畫作內容緊密聯系,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這些題款不僅解釋了畫面的內容,更通過精練的語言傳達了藝術家的思想情感。例如,作品《愛的原則》中一只白貓給一群黑色的老鼠喂起了奶,意在表達毫無原則的愛就是制造禍害這一觀點。其在諷刺社會不良現象的同時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意義。
(三)田村幸帆— 一平面化的貓
田村幸帆是日本當代女畫家,畢業于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畢業后的田村幸帆主要創作小尺寸的巖彩作品,主角通常是一只重點色暹羅貓或者一只黑色的狗,它們會以不同的動態趴在花色的地毯上或者伏于木桌下,睜大眼晴仿佛在和觀者對視。田村幸帆習慣將動物們的形象進行平面化處理,用對比鮮明的簡單色彩來突出動物本身的形態。她注重平面構成,擅長塊面空間的分割、正負形處理、結構概括,形式感十足,給予畫面裝飾性和節奏感。與具有強烈社會意義的作品不同,她的作品給予人們更多的是在裝飾性和商業性上的啟發。
四、結語
貓在創作中的形象演變,既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社會價值觀,也揭示了創作者的個人精神世界。筆者相信未來貓的繪畫創作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
(常州大學)
作者簡介:祁艷(1998—),女,江蘇常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