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化教學,即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廣泛應用于各個階段的教學工作之中。從游戲化教學的本質而言,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與游戲化教學尤為契合,將之應用在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教育之中,有利于構建幼兒教育的全新生態,帶給幼兒更加快樂、健康的學習體驗,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推動幼兒教育的發展。對此,幼兒教師應深刻理解游戲化教學的核心內涵,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如認知特點、身體素質等,提高游戲化教學在幼兒五大領域中運用的有效性。
幼兒園教育中的健康領域以健康活動為主,目的在于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身體協調性。健康活動,主要包含動作發展、生活習慣等。在健康領域應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帶給幼兒快樂的活動體驗,讓游戲在玩耍中得到鍛煉,在鍛煉中收獲成長與快樂。為了提高幼兒的反應能力和身體協調性,幼兒教師可以將健康活動與幼兒游戲有機結合。例如,在快樂跳跳毯的游戲中,幼兒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游戲做出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優化。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走入跳跳毯的游戲區域內,為幼兒講解游戲規則和活動內容,如紅色三角形踩一踩,舉起右手;黃色方形跳一跳,舉起雙手;紫色圓形扭一扭,身體蹲一蹲等。當游戲開始后,幼兒教師說出語言指令,幼兒則在對應的顏色區域內做出相應的動作。在此過程中,幼兒不僅體會到了游戲的快樂,也能在接收指令—做出動作中得到了有效的鍛煉,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協調性,促進幼兒的快樂成長。
在幼兒教育的體系中,藝術教育占有較高的比重,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對幼兒藝術興趣啟蒙,是幼兒園的教育重點之一。因此,游戲化教學在藝術活動中的有效應用尤為關鍵。具體而言,幼兒教師可以從音樂、舞蹈、美術三個方面著手。例如,在教學《小兔子乖乖》歌曲時,幼兒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搜索歌曲的動畫視頻,并搜索不同樂器的伴奏版本。在教學中,幼兒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播放視頻,開始教唱。在動畫片的幫助下,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瞬間被激發。與此同時,幼兒教師也應引導幼兒體會不同伴奏版本中的樂器差別,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力,從而讓幼兒快速學會歌曲,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另外,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還原歌曲中的故事劇情,讓幼兒分別扮演歌曲中的“大灰狼”“小白兔”“小白兔外婆”,利用邊玩邊唱的方式加深幼兒對歌曲的印象,帶給幼兒快樂的歌唱學習體驗,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如今,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每個人都與社會有著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因此,在各個階段的教學中,社會教育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幼兒教師而言,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幼兒盡快地適應社會,為幼兒以后接受社會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讓幼兒快速地適應接下來的小學階段。為了降低幼兒對環境的陌生感、提高幼兒的交際能力,幼兒教師可將社會活動與趣味小游戲有機結合,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的安全活動區域內,設計“協同走”的游戲活動。通過木條、軟繩等道具,讓兩名幼兒一前一后站在一起,然后向前走。在此過程中,一名幼兒向前,另一名幼兒向后退,只有協同互動、配合默契才能走完全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實現提高社交能力的目的,幫助幼兒盡快地適應社會,促進幼兒成長。
幼兒園的語言活動游戲化,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即聽與說、讀與寫,充分開發和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例如,幼兒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各種各樣的水果,幼兒教師每說出一個水果的名字,就需要幼兒將對應的水果指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科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含有科學知識的小游戲,例如,利用手電筒和地球儀,為幼兒講解晝夜交替的原理,并讓幼兒參與到科學模擬的游戲中。通過游戲的方式,不僅提升了幼兒的科學素養,還讓幼兒在快樂中獲得了科學知識。
綜上所述,幼兒園五大領域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游戲化教學的有效運用下,能進一步提升幼兒參與五大領域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推動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山西省委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