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訪談節目想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須在策劃和制作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節目質量。本文將從提升觀眾體驗、增強節目影響力、促進媒體融合等方面入手,分析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訪談節目策劃和制作的重要性,并結合節目運營情況,探討如何增強品牌意識,突出節目特色,通過媒體合作、增加互動性板塊、提升主持人能力等方法來提高節目制作水準,進而滿足受眾多元化需求。
一、新聞訪談節目策劃和制作的重要性
(一)提升節目質量和觀眾體驗
新聞訪談節目是一類重要的節目形式,若策劃和制作不到位就很難保證節目的質量。尤其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需求更加多樣,必須有效提升節目質量,才能提升節目收視率和觀眾體驗。例如,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的《小莉幫忙》節目利用“小莉”這個虛擬身份和群眾拉近距離,其形象和聲音逐漸成為節目標志。該節目報道風格親民,貼近生活,聚焦社會熱點,關注群眾的反饋,注重持續優化方向,大幅提升觀眾的收看體驗[]。
(二)增強節目影響力和吸引力
傳統媒體在制作新聞訪談節目時,往往會采用主持人和嘉賓對談的方式來傳遞信息。但由于嘉賓性格各異,主持人采訪難度較高,有時會影響節自的信息密度,降低觀眾的興趣。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多元,一些新聞訪談節目加快創新和變革,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制作和策劃。例如《世界青年說》節目在嘉賓陣容選擇上更加重視與節目調性相契合,不再過度重視流量明星,從而保障節目質量,提高影響力。
(三)促進新舊媒體融合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出現為新聞訪談節目提供了更多表現形式,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制作出更加優質、有內涵、有深度、有情感的新聞訪談節目成為業內的一個重要課題[2]。對此,相關人員需充分了解市場環境變化,分析獨有的優勢資源并積極整合,創新采訪形式,滿足多元化的受眾需求。另外,節目制作人員需要重視創新理念,了解受眾反饋,分析當前工作形式,借助產品思維和用戶導向,制作的節目要適應不同平臺的用戶需求和平臺特性。例如,四川的天府融媒聯合體,主要由四川廣播電視臺、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四川新傳媒集團和中國廣電四川公司組成,能夠實現高效的技術集成,再聯合21個市級媒體和185家縣鄉級媒體,共建全新的工作框架,讓該聯合體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新老媒體也就此實現融合[3]。
二、新聞訪談節目策劃和制作的策略
(一)樹立品牌意識
新聞訪談節目要想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就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宣傳與推廣是品牌建設的重要手段,讓更多人了解節目特點與內容定位必不可少。同時,要樹立品牌意識,對受眾偏好進行分析,根據受眾的需求和特點來進行節目策劃與制作,讓受眾能夠接受并喜歡這樣的節目形式[4]。要加強對節目質量的監督管理,在制作新聞訪談節目時,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保證新聞訪談節目能夠順利完成。另外,廣播電視行業需要利用現有的資源完成優勢整合,創新節目的播出形式,吸引更多受眾。以《高端訪談》節目為例,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一檔人物訪談節目。這個節目品牌定位明確,主要針對各國首腦和政府要員進行采訪報道,累積受眾達272億人次,塑造了高端和國際化的品牌形象,具有很強的公信力,成為群眾獲取政策信息、國際視野的主要渠道。
(二)提高團隊制作水平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訪談節目的策劃和制作需要更多元的人才。對此,新聞訪談節目要想更好的發展,提升策劃和制作水平,就要不斷提升團隊成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為新聞訪談節目打造更多有價值、有吸引力的內容。實施過程中,要將電視團隊與新媒體團隊進行有效融合,積極培養和引進復合型人才。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獎懲措施,激發員工積極性。例如,央視網出品的《面面俱到》節目,屬于人物訪談紀錄節目,每期邀請企業家代表分享商業思考和人生感悟,時長約為6-8分鐘。這類節目的錄制十分考驗新聞工作者的綜合能力,既要保障節目的整體錄制質量,又要保障在短時間內傳遞正確且有價值的信息。
(三)加強與新媒體平臺合作
新聞訪談節目應該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提升節目的影響力。比如,可以采用直播、錄播、視頻切片等形式將新聞訪談節目優質內容展現出來,讓觀眾有更多選擇,從而提高電視訪談節目的收視率。另外,相關人員可以第一時間收集觀眾的信息反饋,進而優化節目內容和形式。例如,《大國創新》這一大型融媒體互動訪談節目,形式包含人物對話、品牌推介和直播訪談等,內容涵蓋財經、軍事、科教和音樂等,目的在于積極傳承優秀文化,培育中國品牌。這類節目在制作和策劃過程中,可以利用直播、大小屏聯動等技術,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提高節目傳播效果。
(四)提高節目與觀眾的互動性
在新媒體平臺上,新聞訪談節目要重現節目與觀眾的互動。對此,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及時了解受眾需求,與受眾產生互動。同時,在新聞訪談節目中,主持人作為采訪者,可以通過提問、對話等方式與受眾進行溝通交流,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話題設置,讓受眾參與進來,提升用戶黏性和節目收視率。以央視網推出的《兩會“云采訪\"》為例,該節目采用群聊的互動模式進行講述,還在視頻端融入許多新技術,獲得廣泛好評和良好的傳播效果。
(五)以技術賦能形式創新
新聞訪談節目一般是以新聞事件為主體,主持人和被訪者進行對話交流的節目形式。為提升節目質量,需要開展形式上的創新,如采用直播、短視頻和互動問答等方式幫助新聞工作者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AR、VR等新技術的應用可以讓觀眾沉浸其中,獲得更豐富的體驗。此外,在新媒體時代,基于軟硬件的提升,不少設備能夠實現多樣化性能,但技術應用的復雜性也提高,所以需結合實際工作,做好技術選擇。例如,受眾對畫面清晰度有較高要求,就可以靈活使用高清攝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提升新聞播出的清晰度。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完成對用戶信息分析,總結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滿足受眾實際偏好,提升受眾滿意度。
三、結語
隨著新媒體不斷發展,新聞訪談節目的策劃和制作人員應該對新媒體有充分地了解和認識,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勢,做好新聞訪談節目的策劃和制作工作。該工作是一個復雜又系統的過程,需要策劃人員在節目策劃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推出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的節目,不斷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康希迪.融媒體時代新聞訪談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素養提升策略[J].廣播電視信息,2023,30(10):47-49.
[2]王曉雪.人工智能和語音識別技術在新聞采訪和訪談中的應用[J].電視技術,2023,47(12):192-194.
[3]楊樞.記者型主持人如何做好電視新聞訪談節目[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16):197-199.
[4]張迪.英語新聞訪談中的會話打斷現象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11):149-152.
(作者宋珩系山東省棗莊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責任編輯:曹婧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