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RiceVarietyMinningNo.1
CHENLi',ZHU Yongsheng2,MA Jing',ZHANG Jianfu2,SUN Jianchang (InstituteofCrop Sciences,NingxiaAcademy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Sciences,Yinchuan50002; 2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Fujian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 350000)
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尤其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數十億人口的主食。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約3000萬 hm2 ,年產量約2.1億t,主要產區包括湖南、江西、黑龍江、江蘇和湖北等地[1]。近年來,水稻產業在種植技術、品種改良和生產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也面臨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和耕地減少,病蟲害頻發[3],消費者對優質、營養稻米需求增加等諸多挑戰。可見,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加大優質種質資源引進力度,不斷豐富遺傳多樣性,提升優質、高產、抗病新品種選育效率顯得尤為重要[4。因此,水稻分子育種團隊與謝華安院士團隊合作開展了適宜西北地區優質、抗病新品種選育工作,并選育出水稻新品種閩寧1號。該品種株型緊湊、莖稈粗壯、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穗長、粒多,抗病性強,集優質、產量、抗性于一身,已被多家種子企業青睞并成功轉化上市,可作為優質米品種在西北地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前景較好。
1選育過程
閩寧1號是以高產、抗稻瘟病的育種中間材料空育131/云引作母本、2級優質米中科804作父本,經過5個世代的連續自交和定向選育而成。2013年夏季在溫室配置雜交組合,冬季在海南田間單株插植雜交 F1;2014 年春季收獲 F2 種子;2015年春季田間種植 F2 混合群體,單本插秧,群體規模6000株左右,選擇優良單株36個。2015年冬季至2018年春季在海南和寧夏兩地,一年兩代在選種圃種植 F3~F8 通過系譜法逐年逐代種植、選擇,于2018年秋季選收穩定優良株系(代號F138),該株系綜合性狀好、長粒,表現為優質稻類型。2019年參加品種比較試驗,表現遺傳性狀穩定、產量突出,定名為閩寧1號。2020-2023年參加寧夏水稻區域試驗預備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24年通過寧夏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寧審稻20240001。
2 品種特征特性
2.1主要農藝性狀閩寧1號全生育期148d,較對照寧粳50號早熟1d,屬晚熟品種。幼苗葉片直立、綠色,株型緊湊,株高 102.5cm ,莖稈較粗壯,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半散穗型,有效穗數33.4萬穗 /667m2 ,穗長 17cm ,每穗粒數113.6粒,結實率 87.6% ,千粒質量25.4g,籽粒橢圓偏長形,穎殼黃色,穗頂短芒。
2.2抗病性2021-2022年經病圃鑒定,閩寧1號中抗稻瘟病,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最高為4.2,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別為5級。其中,2021年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2.7,穗頸瘟損失率級別為1級,稻瘟病抗性綜合評價為中抗;2022年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4.2,穗頸瘟損失率級別為5級,稻瘟病抗性綜合評價為中抗。
2.3品質2021年經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分中心測定,閩寧1號糙米率83.8% ,精米率 76.7% ,整精米率 66.0% ,堊白粒率10.0% ,堊白度 2.8% ,直鏈淀粉含量 16.9% ,膠稠度70mm ,堿消值7.0級,米粒長寬比2.9,透明度2級,達NY/T593—2021《食用稻品種品質》優質米1級。
3產量表現
2021年參加寧夏水稻區域試驗,閩寧1號每667m2 平均產量 807.3kg ,比對照寧粳50號顯著增產 3.0%,7 個點匯總,4個點增產,3個點減產,增產點率 57.1% ;2022年續試,平均產量 770.3kg ,比對照寧粳50號減產 2.0%,6 個點匯總,2個點增產,4個點減產,增產點率 33.3%;2 年平均產量 788.8kg 較對照寧粳50號增產 0.5% 。2023年參加寧夏水稻生產試驗,平均產量 729.8kg/667m2 ,較對照寧粳50號增產 5.5%,6 個點匯總,5個點增產,1個點減產,增產點率 83.3% 。
4栽培技術要點
4.1適時播種移栽保旱直播一般在4月10日前播種,播種量 17.5~20.0kg/667m2 ,播后鎮壓,保出苗;插秧于4月中旬播種,小拱棚或大棚育秧,播種量 400~500g/m2 ,每穴3\~5苗,秧齡30d左右。
4.2科學管理水肥基肥在翻耕、旋耕前施用;分蘗肥在插秧后8\~10d或葉齡4葉左右時施用,以促進“叢生早長”[5],提高抗逆性;穗肥在插秧后50d左右或倒二葉生長期施用。全生育期每 667m2 施純氮 16~18kg 、五氧化二磷 7~8kg 、氧化鉀 3~5kg 。其中,全部磷、鉀肥作基肥施用,氮肥的 50%~60% 作基肥 40%~50% 作追肥(分蘗肥和穗肥等量施用)。灌水按照“兩保兩控”進行,其中保旱直播在幼苗期 3.5~4.5 葉齡間歇灌溉, 4.5~5.5 葉齡淺水層促早生快發,確保苗期、孕穗抽穗期保水層,分蘗盛期、灌漿期干濕結合;插秧在苗期、孕穗抽穗期保水層,分蘗盛期、灌漿期干濕結合。
4.3 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4.3.1病蟲害病蟲害防治重點在“防”,應根據植保部門的預測預報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苗期防治鰓蚯蚓,曬田后至抽穗期防治稻飛虱和稻瘟病;破口期、齊穗期防治穗頸瘟和紋枯病(表1)。
4.3.2草害草害防控遵循\"打小打早”原則。直播試驗田除草采用“先殺后封”方法,播種后、水稻幼苗2葉時,在無水條件下采用藥劑消殺稗類雜草和闊葉類雜草,消殺3\~5d后采用丙草胺進行封閉,以防治后期各類雜草;插秧試驗田除草采用“先封后殺”方法,插秧前采用仲丁靈封閉防治各類雜草,后期根據雜草類型采用相應藥劑進行滅殺(表2)。
4.4適時收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當 98% 以上稻穗籽粒長至蠟熟中后期、 95% 谷粒變為金黃色、穗枝梗變黃、稻谷含水量達 20% 左右及時收割。
5 應用
水稻新品種閩寧1號集優質、高產、抗病等特點于一身,作為父本與寧夏骨干親本寧粳50號、寧粳59號、KT901等材料進行組配,目前已配組組合12個,選收 F4"穩定株系31個。這些組合在產量、品質和抗病性等方面表現出各自父本的特性,優質、豐產、抗病相關的優勢基因表達充分。針對穩定株系會進一步開展鑒定和品種比較試驗,通過試驗結果篩選優異材料參加寧夏區域試驗。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
[2]IPCC.Climate Change 2021: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21
[3]SavaryS,WillocquetL,PethybridgeSJ,EskerP,McRobertsN,Nelson A.The global burden of pathogensand pests on major foodcrops.NatureEcologyamp;Evolution,2019,3(3):430-439
[4]YuanL.Hybrid rice breedingfor superhigh yield.Rice,2017,10(1):1-6
[5]林青山,江奕君.華南超級稻育種及示范推廣.廣東農業科學,2005(4):14-17
[6]馬洪文,賀奇.寧夏直播稻田雜草防控技術.寧夏:陽光出版社,2020
(收稿日期: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