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Experiment PerformanceofDifferent Fresh Maize Varieties (Combinations ) in Taibai County
KANG Xijiao',MA Shigeng1,ZHAO Zhiguo2,ZHAO Dan2, LUMinghui1,NIE Shanshan1,HUI Maixia' (CollegeofHorticulture,NorthwestAamp;F University,Yangling7121o,Shaanxi; 2TaibaiCountyAgricultural TechnologyExtension Service Center,Taibai721699,Shaanxi)
鮮食玉米也被稱為水果玉米,其果穗在乳熟期采收,含有的營養價值也比普通玉米高,現已成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的一類食物。鮮食玉米主要分為甜玉米、糯玉米、甜加糯玉米等[1,甜玉米是指籽粒在適宜采收期可溶性糖含量 96.0% 的甜質型玉米[2]。糯玉米是指籽粒中直鏈淀粉含量不高于 5.0% 的玉米品種[3。甜加糯型玉米是聚合甜、糯兩種類型玉米的優異品質,創制出的同一果穗上具有甜和糯兩種類型籽粒的玉米新類型,其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云貴川等地種植和消費。鮮食玉米栽培條件對于后期的營養品質至關重要,太白縣位于高海拔地區,早晚溫差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利于玉米生長,白天溫度高,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儲存起來,晚上溫度低進行呼吸作用,消耗較少的能量,更有助于營養的積累[4-5]。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消費觀念也在不斷升級,營養品質高的食品往往會帶來更多的市場份額,因此鮮食玉米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粗糧類食品備受消費者青睞。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高份額經濟價值,鮮食玉米種植者意識到要從根源上提升,做成符合市場要求的優質產品。太白縣是陜西省鮮食玉米廣泛種植的產地之一,但是在品種類型多樣化、規模化生產以及品牌影響力等方面與國內其他地方的鮮食玉米產業相比起步較晚,因此更需要篩選適宜當地種植的鮮食玉米品種,豐富市場多樣化需求,提高玉米附加值。本研究引進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不同類型的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評價其商品性、生長及品質特性,旨在篩選出適宜太白縣高山冷涼氣候種植的高品質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為當地鮮食玉米品種升級換代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本研究引進的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如表1所示,以萬糯2000為對照,包含了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3種類型。
1.2試驗地點試驗地位于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太白蔬菜試驗示范站( 34°2′36′′N,107°17′38′′E ,海拔 1543m ,年平均氣溫 7.7% ,夏季平均氣溫 19% ,晝夜溫差大,氣候濕潤溫和,光照充足。供試土壤為褐土,有機質含量 18.83g/kg 、硝態氮含量 31.09mg/kg 、速效磷含量34.14mg/kg 、速效鉀含量 55.02mg/kg 。
1.3試驗設計本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的方法,重復3次,每個小區長 8m ,寬 2m ,小區面積 16m2 玉米漂浮育苗后移入大田,株距 40cm ,行距 50cm 所有參試品種(組合)的栽培管理和施肥量均按當地生產習慣和水平進行。
1.4測量指標與方法 整個試驗期間,調查記錄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主要農藝性狀,包括株高、穗位高、莖粗、株型、葉長、葉寬、葉色。在乳熟期采收每個品種(組合)中具有代表性的3個果穗測量其穗部性狀,包括穗長、穗粗、禿尖長、軸粗、穗柄長、粒長、粒寬、穗行數、行粒數、粒色,具體性狀描述參考《玉米種質資源數據質量控制規范》。將果穗切段后放入托盤進行蒸煮,按照NY/T523—2020《專用籽粒玉米和鮮食玉米》標準對其蒸煮風味進行評分。

1.5 數據處理與分析所有試驗數據使用Excel
2021和SPSS27.0軟件進行整理和分析,使用Origin2021進行制圖。
2 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植株生長性狀
對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農藝性狀進行統計,由表2可知,株高在 160.97~277.97cm 之間,先甜18株高最高,五彩甜糯2號最低;對照株高為 218.33cm ,有10個品種(組合)高于對照 0.20~ 59.64cm ,先甜18、萬糯188達顯著水平;其余品種(組合)低于對照 0.33~57.36cm ,美玉27號(甜味糯)農科糯336、米哥、雙色糯、正甜89、粵甜619、申雪甜1號、澳甜糯75、五彩甜糯2號達顯著水平。穗位高在 34.17~146.17cm 之間,斯達糯44穗位最高,五彩甜糯2號穗位最低;對照穗位高為 112.00cm ,有5個品種(組合)高于對照0.80~34.17cm ,斯達糯44達顯著水平;其余品種(組合)低于對照 2.00~77.83cm,20 個品種(組合)達顯著水平。莖粗居前3位的分別是斯達甜221、萬糯188和斯達甜216,對照莖粗為 3.23cm ,有17個品種(組合)高于對照 0.04~1.47cm ,其余品種(組合)低于對照。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中披散型的玉米品種(組合)較多,由于其葉片伸展范圍廣,若種植密度過高則容易引起植株間競爭激烈,所以應適當降低種植密度。

葉長在 57.57~94.97cm 之間,先甜18玉米葉最長,黑甜糯631玉米葉最短,對照葉長為 75.60cm ;有9個品種(組合)高于對照 0.07~19.37cm ,有21個品種(組合)低于對照 1.17~18.03cm ,斯達甜221和對照葉長相同。葉寬在 9.07~13.73cm 之間,先甜18葉最寬,五彩甜糯2號葉最窄;對照葉寬為 11.40cm ,有10個品種(組合)葉寬高于對照 0.03~2.33cm ,有21個品種(組合)葉寬低于對照 0.30~2.33cm 。
2.2不同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穗部性狀由表3可知,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穗長在16.63~21.73cm 之間,粵甜316的穗最長,粵甜619的穗最短;對照的穗長為 18.83cm ,有21個品種(組合)高于對照 0.17~2.90cm ,粵甜316達顯著水平;其余品種(組合)低于對照 0.03~2.20cm 。穗粗在 24.10~56.44mm 之間,斯達甜221穗最粗,CH2021穗最細;對照穗粗為 49.63mm ,有17個品種(組合)的穗粗高于對照 0.04~6.81mm ,斯達甜221達顯著水平;其余品種(組合)的穗粗低于對照0.41~25.53mm ,粵甜520、斯達糯59、泰陽花9號、斯達糯44、紅粘大棒、黑甜糯631、CH2021達顯著水平。泰陽花9號的禿尖最長,為 4.93cm ,其次是紅粘大棒和正甜89,分別為 3.47cm 和 2.83cm ,與其他品種(組合)相比禿尖較長;對照的禿尖長為1.17cm ,有8個品種(組合)的禿尖長高于對照,其余品種(組合)均低于對照。在軸粗方面,對照萬糯2000軸最粗,為 47.46mm ,顯著高于其他參試品種(組合)。穗柄長在 0.17~11.00cm 之間,天貴糯932穗柄最長,黑甜糯631的穗柄最短;對照的穗柄長為3.50cm ,有19個品種(組合)的穗柄長高于對照,其余品種(組合)均低于對照。
粒長在 8.09~14.85mm 之間,斯達甜221粒長最大,黑甜糯631粒長最小;對照的粒長為 9.02mm 有27個品種(組合)高于對照 0.01~5.83mm ,斯達甜221、斯達糯44、米哥、粵甜316、金冠597、粵甜619、正甜89、雙色先蜜、農科糯336、申雪甜1號、金冠220達顯著水平;其余品種(組合)的粒長低于對照 0.11~0.93mm 。粒寬在 5.68~10.33mm 之間,粵甜316粒寬最大,美玉27號(加甜糯)粒寬最小;對照為 9.33mm ,粵甜316、屯玉糯9103、粵甜619、正甜89、農科糯336的粒寬高于對照,其余品種(組合)的粒寬低于對照。穗行數在12.67\~21.33行之間,黑甜糯631最高,萬糯2000(CK)最低,參試品種(組合)的穗行數較對照高 0.66~8.66 行,21個品種(組合)達顯著水平。行粒數在21.33\~44.67粒之間,雙色先蜜最多,泰陽花9號最少;對照為37.67粒,屯玉糯9103與對照一致,有16個品種(組合)的行粒數高于對照 0.33~7.00 粒,其余品種(組合)均低于對照。在籽粒顏色方面,甜玉米的籽粒顏色多數為黃色,糯玉米的籽粒顏色多數為黃白色夾雜,而黑糯玉米的顏色多為紫黑色。
2.3不同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產量性狀由表4可知,在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中,粵甜619百粒重最高,為51g,黑甜糯631最低,為 20g ,對照為 33g ,有14個品種(組合)的百粒重高于對照;粵甜316單穗鮮重最高,為 1.06kg ,對照的單穗鮮重為0.85kg ,有9個品種(組合)的單穗鮮重高于對照;粵甜316每 667m2 的產量最高,達 1071.24kg ,紅粘大棒的產量最低,僅 485.09kg ,對照的產量為 859.02kg ,粵甜316、澳甜糯75、禾糯559、正甜89、金冠220、農科糯336、天貴糯932、先甜18、萬甜2015產量較對照增加 2.35%~24.70% ,斯達甜216、粵甜619、萬糯188、美玉27號(加甜糯)與對照相當,其余品種(組合)較對照減產。
2.4不同鮮食玉米品種(組合)果穗蒸煮風味的評價在不同類型的鮮食玉米中,甜玉米籽粒飽滿、含水量較高,生食時口感鮮嫩、爽脆,且生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等)及部分植物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等)。雖然煮熟后的甜玉米會損失部分水溶性維生素,但能使一些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為判斷鮮食玉米口感,在采收期取新鮮果穗進行蒸煮風味的評價,結果如表5所示。綜合總分,萬甜2015的總分最高,達64.5分,其次為先甜18、正甜89和金冠220,表明其綜合口感較好;氣味方面,鮮食玉米品種(組合)萬甜2015和金冠597的得分最高,均為7.0分;色澤方面,除對照外,萬甜2015、美玉27號(甜味糯)和CH2021得分最高,均為7.0分;甜度方面,正甜89得分最高,為17.0分;風味方面,先甜18和正甜89得分最高,均為9.0分;籽粒柔嫩度方面,萬甜2015和金冠220得分最高,均為9.5分;籽粒皮薄厚方面,萬甜2015得分最高,為17.0分。總體來講,萬甜2015、先甜18和金冠220的果穗蒸煮風味表現較好。


2.5不同鮮食玉米品種(組合)主要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對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主要農藝性狀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由圖1可知,株高與穗位高、葉長、單穗鮮重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百粒重呈顯著負相關;穗位高與蒸煮風味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百粒重呈顯著負相關;葉長、葉寬與單穗鮮重呈極顯著正相關;穗粗與產量、百粒重和粒寬呈極顯著正相關;穗行數與百粒重呈顯著負相關;粒長與百粒重呈顯著正相關;粒寬與百粒重和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百粒重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
2.6不同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主成分分析對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農藝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共提取7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為 79.638% (表6)。
第1主成分特征向量絕對值較大的有穗粗、粒寬、百粒重和產量,為產量因子,表明鮮食玉米引種時要注意對以上性狀的選擇;第2主成分特征向量絕對值較大的有株高、莖粗、葉長、葉寬、單穗鮮重、穗位高,為植株形態因子;第3主成分特征向量絕對值較大的是蒸煮風味,為品質因子;第4主成分特征向量絕對值較大的有穗長和粒長,為穗部因子;第5主成分特征向量絕對值較大的有禿尖長和行粒數,同為穗部因子,表明引種時要注意田間管理,降低禿尖的發生率,進而提升單穗鮮重等產量性狀;第6主成分特征向量絕對值較大的是穗行數、穗長,為穗部因子;第7主成分特征向量絕對值較大的是穗柄長、軸粗,同為穗部因子。




2.7不同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綜合評價分別對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的18個農藝性狀進行隸屬函數分析,隸屬函數值( D 值)越大,說明該鮮食玉米品種的綜合表現越好,越適合該地區種植。
由表8可知,根據 D 值排名,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粵甜316、先甜18、屯玉糯9103、米哥和金冠220。2.8不同鮮食玉米品種(組合)農藝性狀的聚類分析從圖2可知,以遺傳距離5為界限,可將32個鮮食玉米品種(組合)分成5大類,第1類群是斯達甜216和美玉27號(加甜糯)等17個玉米品種(組合)該類群品種(組合)在株高、葉長、葉寬和穗長方面表現較優;第2類群是農科糯336、金冠220、正甜89、禾糯559和澳甜糯75,該類群品種(組合)在莖粗和穗粗方面表現較優;第3類群是粵甜316,該類群品系在穗長、粒寬、產量性狀以及主成分分析和隸屬函數分析中排名靠前;第4類群是美玉27號(甜味糯)泰陽花9號、斯達糯44和斯達甜221,該類群品種(組合)在穗位高方面表現較優;第5類群是雙色先蜜、CH2021、斯達糯59、紅粘大棒和五彩甜糯2號,該類群品種(組合)在穗柄長方面表現較優。


3 討論與結論
鮮食玉米口感風味是品質評價的重要指標,蒸煮后其風味可能會有一定的改變[6-7]。與普通玉米相比,甜玉米灌漿持續時間較短,后期容易出現籽粒凹陷等問題,因此采收時間也是決定其品質的關鍵因素[8]。本試驗中甜玉米品種(組合)萬甜2015和先甜18在蒸煮風味中的綜合得分較高,因此可根據市場需求和植株成熟度分批采收和上市,以確保其品質。黑甜糯631、萬黑甜糯209的籽粒顏色均為黑紫色,是富含花青素的玉米品種(組合),在蒸煮后評分較低,可能與蒸煮時間、玉米內部營養品質的變化等有關。研究表明,籽粒顏色為黑紫色的玉米果穗一般具有較高的花青素、蛋白質、粗纖維等,營養價值高于其他顏色玉米果穗,因此黑甜糯631和萬黑甜糯209可錯期播種,進行嚴格制種,避免混雜后種性退化或營養價值降低。正甜89是一種鮮食和熟食均適宜的品種,其甜度較高,可以在乳熟期剝去苞葉直接生食,煮熟后甜玉米中的淀粉會發生糊化,更容易被人體消化酶分解和吸收,從而為人體提供能量。
綜合主成分分析和隸屬函數分析結果,篩選出排名靠前且相同的玉米品種(組合)有3個,分別是粵甜316、金冠220和先甜18;聚類分析將粵甜316單獨歸為一類,該品系在隸屬函數分析中排名第一,說明在部分性狀上表現出一定的優勢,建議繼續種植跟蹤其表現;先甜18在株高、葉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該品種在太白縣種植較晚熟[12],若將其作為推廣品種在太白縣種植,要考慮晚上市的問題。
本研究對32個鮮食玉米的農藝性狀進行分析得出,甜玉米品種(組合)粵甜316、金冠220和先甜18,糯玉米品種(組合)萬糯188、屯玉糯9103,甜糯型玉米品種(組合)澳甜糯75、萬黑甜糯209綜合表現優良,適宜在太白縣推廣種植。此外,甜玉米品種正甜89可生食,也可在太白縣種植。有條件的種植戶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將鮮食玉米產業發展成綠色、有機或者富硒玉米,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紫琪,古艷婷,郭燕枝,任明英,韓娟.我國鮮食玉米標準體系及營養標準研究.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2,13(18):5964-5973
[2]陳有來,張萍,趙福成,陳忠友,盧人法.優質高產鮮食玉米新品種
的引進與篩選.浙江農業科學,2024,65(10):2387-2392
[3]邵子晗,張瑋,宋玉,洪瑩,陶澍.鮮食糯玉米及其親本貯藏過程中淀粉回生特性的研究.玉米科學,2024,32(8):47-54
[4]董宗宗,喬勇進,劉晨霞,張怡,王曉.不同采收期對鮮食糯玉米品質影響的研究.上海農業學報,2020,36(4):19-24
[5]田桂欽,史麗麗,張瑩瑩,李永江,董文恒.鮮食糯玉米國家區域試驗品種綜合性狀分析.農業科技通訊,2022(10):155-159
[6]軒瑞瑞.鮮食糯玉米品質評價及即食加工適宜性研究.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21
[7]吳澎,賈朝爽,孫東曉.食品感官評價科學研究進展.飲料工業,2017,20(5):58-63
[8]陳燕紅,黃聰靈,龔衍熙,湛東武,宮慶友.黃質鮮食甜玉米新品種珠玉甜8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農業科技通訊,2023(8):195-197
[9]楊曉軍,路明,張世煌,周芳,曲延英,謝傳曉.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遺傳,2008,30(11):1477-1486
[10]魏有蓮.太白山區鮮食玉米品種篩選及增產增效栽培技術研究.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4
(收稿日期: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