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在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農民對農機裝備的依賴度逐步加深,農機化正朝著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高唐縣積極踐行農業機械化發展理念,將“全程、全面、高質、高效”作為對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服務的目標與任務。在實現種植業全程機械化的堅實基礎上,逐步向畜牧、水產、林果、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延伸,達成“五業并舉”的良好局面,并持續發力提升農機化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實現“兩全兩高”目標。
1高唐縣“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1.1農業發展基礎優越
高唐縣位于山東省西北部,屬暖溫帶半干旱季風區大陸性氣候,農業發展成果豐碩,2019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2022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平安農機”示范縣;2022年被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兩全兩高”農機化示范縣;2023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重點縣。
1.2農機化發展成效顯著
高唐縣作為農業與農機大縣,耕地面積89萬余畝,農機總動力超100余萬千瓦,農業機械化率達 94% 以上。農作物種植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助力下,大馬力、新型農機廣泛應用,保有量逐年上升,老舊機械逐步淘汰,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升級。全縣擁有大中型拖拉機近5900余臺、聯合收獲機保有量4600余臺、秸稈收獲機械近4000臺、高效植保機械660臺、糧食烘干機25臺、58.8千瓦以上的拖拉機配套機具6400余臺,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50余家,其中具備全程機械化服務能力的78個,省級示范組織3家。設立企業服務站點8個,其中大型企業4個、供銷社站點4個。
1.3 畜牧業及農業機械化發展短板
高唐縣農業機械化雖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明顯短板。在作物種類上,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經濟作物、設施農業與果蔬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依舊偏低。在生產環節方面,耕整地、播種等環節機械化程度較高,但田間管理、收獲、烘干以及秸稈處理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亟待提升。在應用領域上,種植業機械化水平較高,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工廠化養殖智能化水平雖有一定發展,但小型養殖場機械化水平仍相對滯后。
1.4設施農業機械化現狀與問題
目前,日光溫室建設中的墻體建造、草簾編織,以及電動卷簾、噴灌滴灌、二氧化碳氣體施肥、人工補光、臭氧消毒殺菌等新技術、新機具已逐漸被農民熟知。生產過程中,耕整地、植保環節已實現機械化;灌溉施肥采用水肥一體化裝置,溫控依靠卷簾機,整體機械化程度達到 90% 以上,智能溫控率約 70% ,機械化采運率約 30% (運輸設備多為種植戶自制的簡易設備)。種植、移栽、采摘環節仍依賴人工操作,勞動強度大,機械化推進迫在眉睫。此外,生產服務以種植戶自行作業為主,缺乏社會化生產服務的支持。
2農業機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全程全面機械化水平存在短板
目前,耕種收“老三樣”機械數量眾多,而高效植保、秸稈利用、烘干倉儲“新三樣”機械匱乏。種植業機械化程度較高,但養殖業、林果業、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經濟作物和牧漁林業機械僅在種收等關鍵環節有所突破。農機化發展領域狹窄,多數農機具局限于糧食生產、大田作業和農產品運送,對畜牧、水利、林果、特產品及多種經濟服務的支持不足,未形成大農機框架與綜合服務格局,服務項目單一。
2.2 部分領域機械化程度低
在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領域,機械化程度亟待提升。長期以來,秸稈綜合利用以粉碎還田為主,過度還田會帶來諸多弊端,如不利于田間耕作、易滋生病蟲害等。農民人工收集的秸稈在鄉村隨意堆放、焚燒,既污染環境,又易引發火災,威脅農民生命財產安全。
2.3農機化投入機制還需進一步健全
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農業機械化發展基礎依然比較薄弱,稅收、金融、保險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仍不夠完善,除購置補貼和深松、裝備研發補助外,其他農機化發展扶持資金數量較少,維修缺乏全省性專項支持,政策性金融、保險等扶持保障體系尚未建立。
2.4農機合作組織建設仍需加強
受建設資金、土地等因素制約,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低,農機合作社單體規模小、產業鏈條短、服務范圍窄、運行不規范,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后勁不足。農機專業合作社存在經營理念保守、社會化服務規模小、活力不強等問題。土地規模經營程度低,以農戶個體經營為主,土地小塊分割、“插花地”現象普遍,種植結構復雜,導致大型機械作業困難、成本上升。
3推進工作的關鍵措施及建議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導向作用,突出補貼重點,對玉米收獲機、花生收獲機、秸稈撿拾打捆機等農業生產急需的關鍵機具給予重點、優先補貼。加大地方財政支持,對短板環節的高效植保、糧食烘干機具購置實施地方累加補貼。積極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加快老舊高耗能機械更新,促進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升級。
3.2 提升農機化科技水平
以實施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為抓手,進一步加大對農機骨干企業先進農機裝備研發創新的支持力度。引導農機生產企業圍繞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優勢經濟作物生產關鍵環節對機械化裝備開展研發、優化和示范。加快推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實施農業機械報廢更新項目,淘汰落后裝備和產能,引進示范推廣大型、智能、高效、復式農機裝備,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深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打造有文化、懂技術、會操作、善經營的新型農機手和新型職業農民。
3.3培育農機新型經營主體
加強以農機合作社為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開展土地全程托管、主要生產環節托管、跨區作業、訂單作業,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組織化程度。依托農機化轉型升級推進工程,加強農機合作社硬件建設。加大對合作社理事長、管理人員、財務人員等培訓,提高規范管理水平。
針對全縣農機合作社發展水平低、不平衡及帶頭人文化水平低等問題,加大培訓力度,利用??钆囵B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業農民,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需求。
協調解決合作社農機保險、抵押貸款等難題,根據需求推出農機綜合保險,推廣農機抵押貸款,減少農戶融資困難和成本,盤活存量農機,促進農村產業發展。
引導合作社開展土地流轉、生產托管、訂單作業等適度規模經營,提高機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扶持合作社加強規范化建設,拓展服務領域,延伸服務鏈條,增設服務內容,建設綜合性農機服務中心,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3.4引進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
加快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實施農業機械報廢更新項目,淘汰落后裝備和產能,引進示范推廣高端農機裝備。依托山東省農機研發創新計劃項目,時風集團等農機生產企業在大型拖拉機高質、高效、智能化升級方面取得突破。下一步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優化升級農機裝備,提升全縣農機化發展質量和效益。
強化全程機械化機具推廣,將全程機械化農機裝備納入補貼重點,對大馬力拖拉機等重點機械應補盡補。針對薄弱環節,爭取地方財政資金支持,對高效植保機械等機械購置進行累加補貼。抓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加快老舊高耗能機械淘汰,促進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升級。
3.5開展現代農機化示范基地建設
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建設現代農機化技術與裝備試驗基地,開展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加快先進成熟技術普及應用。通過自主研發技術攻關,在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環節大型拖拉機智能化升級方面取得進展。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機農藝體系、作業規范和質量標準,為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
3.6推進農業機械化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依托示范項目,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機械播種、聯合收獲環節的農機化技術,實現花生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突破。在棉花、蔬菜等其他經濟作物及畜牧養殖領域開展調研,引進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機械,實現農機農藝有效銜接,推進經濟作物及畜牧養殖機械化進程。
推廣青飼料收獲和秸稈機械化打捆技術,實現秸稈飼料化、工業原料化,解決鄉村環境治理問題,實現生態宜居、鄉村文明。針對高唐縣畜禽糞便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畜牧養殖領域機械化起步晚的現狀,應引進示范推廣先進適用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推進鄉村環境治理,實現綠色發展,打造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美麗鄉村。
作者簡介:李秀麗,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機新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