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作為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蔬菜,傳統種植模式存在亂用藥、用高毒藥等問題,導致農殘超標現象頻發。本技術依托濟寧市農業科學院、濟寧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進行技術指導,推廣應用錯期扣棚、雙膜覆蓋模式,實現韭菜綠色高效栽培。該技術有助于標準化種植,可以有效解決產量低、品質差的問題,同時可以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解決農殘超標難題,延長產品上市供應期,增加種植戶收益。
1推廣應用雙膜覆蓋模式
該技術采用錯期扣棚、雙膜覆蓋技術,為梁山縣韭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過去,梁山縣韭菜主要采用單膜覆蓋模式,但單膜覆蓋溫度升幅小,難以趕上春節前的高價行情。韭菜產品通常在正月十五前后收割上市,若遇“寒冬”年份,則要推遲到“二月二”前后,收益大打折扣。一般春節前韭菜價格在7元/kg左右,年后頭茬韭菜價格降至4.4元/kg,二茬韭菜在3元/kg左右。采用雙膜覆蓋方式后,頭茬韭菜可在春節前上市,二茬韭菜在正月底上市,兩茬韭菜畝收益比單膜覆蓋增加6000余元
1.1 推廣應用情況
2022~2024 年,梁山縣每年推廣應用面積達1.01萬畝,曲阜市每年推廣應用面積0.15萬畝,3年累計推廣面積3.48萬畝。
1.2 提質增效情況
應用該技術后,畝投資成本增加1535元,但新增純收益6055元。韭菜品質得到提升,每畝產量增加 223kg ,同時減少了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促進了韭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該技術于2020年12月獲梁山縣市場監管局團體標準認證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抗寒、發棵早、抗病蟲、分株力強、休眠期短、株型好、適合當地種植的韭菜品種。目前常用的韭菜品種有“雪韭王”“平韭6號”等。
2.2 種子處理
每畝用種量 4.5~5kg 。可采用干籽直播(以春播為主),也可先催芽再播種。用 40°C 溫水浸種12小時,除去枇籽和雜質,洗凈種子上的黏液后催芽(以夏、秋播為主)。將浸好的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 16~20°C 的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2次, 60% 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2.3 整地施肥
苗床應選擇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燥地塊,以砂質土壤為宜,土壤 pH6.5~7.5 。基肥以優質有機肥、硫酸鉀復合肥為主,每畝撒施腐熟有機肥 2000~3000kg 、硫酸鉀復合肥含量為( 15:15:15 ) 50kg 。播種前深耕土地,深度達25cm 以上。耕后旋耕鎮壓,以提高播種質量。
2.4 播種時間
從土壤解凍到秋分,均可播種,播種可分為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在春季氣溫回升到5~10°C 時進行,一般春分至清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適播期;夏播在立夏前5月上旬;秋播在立秋后8月上旬。夏至到立秋6月21日 ~8 月7日,因天氣炎熱、雨水多,對幼苗生長不利,應盡量避開。
2.5 播種育苗
做畦,畦寬 1.2~1.5m 。順畦澆水,水滲下 后,將露白種子混2~3倍沙子,撒在畦內,上 覆過篩細土 1.5cm 。播種后立即覆蓋地膜或稻 草, 70% 幼苗頂土時可撤除床面覆蓋物。
2.6 苗床水肥管理
出苗前需 3~5 天澆一次小水,保持土表濕潤。苗期 7~10 天澆一次小水,結合澆水每畝追施氮肥 5~8kg 。定植前一般不收割,以促進壯苗養根。天氣轉涼,應停止澆水,封凍前澆一次水。若韭菜種植成方連片,面積達到50畝以上,且水電齊全,可考慮安裝滴灌水肥一體化系統,提高水肥利用率,提升韭菜產量和品質。
2.7 苗床除草
出苗前未覆蓋地膜的苗床,每畝用二甲戊樂靈 100mL ,兌水 30kg ,均勻噴灑地面;覆蓋地膜的苗床,每畝用二甲戊樂靈 60mL ,兌水30kg ,均勻噴灑苗床后再覆蓋地膜。或苗出齊后及時人工拔草 1~3 次,也可采用蓋草能、精喹禾靈等除草劑防除單子葉雜草。
3定植管理
3.1 整地做
韭菜栽植地塊,每畝施腐熟有機肥 2000kg ,硫酸鉀復合肥含量為( (15:15:15 ) 50kg ,深耕整地,旋耕細耙,做畦,畦寬 1.5m 。
3.2 定植時間
春播苗定植時間為6月下旬,夏播苗定植時間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應避開高溫多雨的7、8月汛期,秋播苗定植時間為翌年的清明前后。定植時期要錯開高溫高濕季節,此時期定植不利于定植后韭菜緩苗生長。定植前先封閉除草,或覆蓋防草布。
3.3 定植方法
將韭苗起出,剪去須根先端,留 2~3cm ,以促進新根發育。再將葉子先端剪去一段,以減少葉面蒸發。在畦內按行距 25~30cm 開溝,溝深 15~20cm 。穴距 15cm ,每穴栽苗 7~10 株,栽培深度以不埋住分蘗節為宜。
3.4 定植后肥水管理
定植后連澆兩次小水,保持土壤表面濕潤。及時劃鋤 3~5 次,蹲苗。夏季高溫多雨不適于韭菜生長。進入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澇。8月中旬氣溫開始下降,為韭菜生長旺盛期,此時要重追肥一次,每畝追施豆餅 150~300kg 或硫酸鉀平衡肥 10~15kg 。追肥方法為將粉碎并經過發酵的豆餅或復合肥撒于畦間,將土、餅(肥)混勻,隨即澆一次大水。以后每 10~15 天澆水一次。9月中、下旬可結合澆水追施沖施肥。10月上旬停正施肥澆水,以防韭菜貪青徒長,影響營養物質的積累和正常“回根”。
3.5 扣棚后管理
11月中上旬,韭葉枯死。先清理韭菜茬,把畦面清理干凈,將韭根附近的溝土扒開,使鱗莖外露,經日曬、冷凍 3~5 天后,將土復原,每畝撒施糞肥 1000kg ,澆大水,隨水沖施哈茨木霉菌(TW21990)和蘇云金桿菌懸浮劑,可有效防治韭菜灰霉病和韭蛆。在土壤未上凍前,搭好高 1.2~1.5m 小拱棚。在霜前覆蓋塑料薄膜。為了能夠在春節前上市,搶占高價市場,獲得更高經濟效益,也可以采用雙膜覆蓋。在2~3 個小拱棚基礎上,外罩 2.5m 中拱棚。寒冷季節,小拱棚外覆蓋保溫被,提高保溫效果,確保在春節前上市,獲得較高收益。種植面積較大的韭菜種植戶,可以采用錯期扣棚的方式,既可以解決集中扣棚、收割用工難的問題,又可以延長產品供應期,躲避產品集中上市產品壓價的風險。
扣膜后不澆水,以免降低地溫,或濕度過大引起病害。冬春覆蓋栽培,主要依靠根系中積累的養分和土壤中的水分進行生長。因此,第一、二茬一般不進行追肥澆水。第三茬在苗高 7~10cm 時,澆水并畝施氮肥 10~15kg 。
4病蟲害綠色防控
韭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應該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選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壓低病原菌、蟲源基數,確需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時,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并且在安全間隔期外收割。韭菜扣棚后生長期間內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等。蟲害有韭蛆、薊馬等。
4.1 灰霉病防治
農業防治:種植行間保持通風透光,降低濕度;注意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增強植株抗病力;韭菜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換茬時與非百合科作物輪作,減少病原菌積累。
生物防治:使用枯草芽孢桿菌或哈茨木霉菌(21990)等生物農藥,抑制灰霉病原菌,兼治韭菜疫病。扣棚前澆水時隨水沖施,畝用3億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濕性粉劑 3~4kg 。扣棚后,待韭菜長到約 5cm 時,用100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600倍液或1億CFU/克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劑300倍液,均勻噴霧。
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用藥,畝用乙蒜素或多抗霉素,均勻噴霧, 7~10 天一次,連噴2\~3次。
4.2 疫病防治
農業防治:與非百合科作物輪作,減少病原菌積累;清潔田園,及時清除病殘體和雜草,減少菌源;種植行間保持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過量氮肥,增強植株抗病力;汛期確保田間排水及時,避免積水。
生物防治:扣棚前澆水時隨水沖施枯草芽孢桿菌或哈茨木霉菌(21990)等生物農藥,抑制韭菜疫病病菌。扣棚后,待韭菜長到約 5cm 時,噴施枯草芽孢桿菌或哈茨木霉菌防治。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用 58% 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 80% 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或 80% 霜脲氰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均勻噴霧, 7~10 天一次,連噴 2~ 3次,以防抗藥性需輪換用藥。
4.3 韭蛆防治
農業防治:輪作換茬時深翻土壤,破壞韭蛆的生存環境;韭菜收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和雜草,減少越冬蟲源;換茬時與非百合科作物輪作,減少韭蛆積累;移栽前對根系進行暴曬處理防治韭蛆;收割后撒上草木灰有效防治韭蛆。
物理防治:利用韭蛆成蟲的趨黃性,懸掛黃色粘板誘殺;使用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在韭菜種植區覆蓋防蟲網,阻止成蟲產卵;在地頭種植薄荷或萬壽菊,驅避韭蛆成蟲;夏季高溫期韭菜收割后,覆蓋透明塑料地膜,高溫 40°C 達3小時可殺死土壤中的韭蛆幼蟲。
生物防治:扣棚前隨水沖施,畝用8000IU/ 微升蘇云金桿菌 1kg 。
化學防治:在扣棚前,隨水每畝沖施 70% 辛硫磷乳油 350~570mL ,或 21% 噻蟲嗪懸浮劑 +5% 氟鈴脲乳油 300~400mL 。韭蛆的防治重點在扣棚前隨水沖施8000IU/微升蘇云金桿菌,每畝用量 1kg 。
4.4 薊馬防治
農業防治:與非百合科作物輪作,減少薊 馬基數;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株,減少越冬 蟲源;合理施肥、澆水,增強植株抗性,避免 過量氮肥。
物理防治:懸掛藍色粘蟲板誘殺成蟲。
生物防治:釋放捕食性天敵如小花蝽、草蛉等,控制薊馬數量;使用蘇云金桿菌、多殺菌素等生物制劑,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化學防治:在薊馬發生初期及時施藥,重點噴灑葉背和嫩梢。使用 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 3% 啶蟲胖乳油1500倍液或 50% 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均勻噴霧,輪換用藥。
5收割
定植當年著重“養根壯秧”,不收割,如有韭菜花,及時摘除。收割季節主要在春秋兩季,夏季因品質差、市場價格低,一般不收割。春播苗,可于扣膜后 35~60 天收割第一茬。頭茬收獲后間隔 18~25 天左右收割第二茬。夏播苗,可于翌年春天收割第一茬。在當地韭菜凋萎前 40~60 天停止收割。雙膜覆蓋韭菜春節前收割一茬,春節后收割一茬。如果韭菜市場價格好,可以多收割一茬,氣溫轉暖后,不再收割,著重養根。
韭菜適合在清晨或下午 16:00 后收割,收割韭菜的鐮刀或平鏟事先要磨鋒利,否則容易拉傷戧傷韭菜。收割要快,收割深度離根莖4cm 左右,以割口呈黃色為宜,割口應整齊一致。收割后的韭菜用捆扎帶捆扎,每把重量0.5~1kg ,便于銷售。
每次收割后,對韭茬撓一遍,周邊劃鋤,待 2~4 天后韭菜傷口愈合、新葉快出時進行澆水、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 1.5m3 。從第二年開始,每年需進行一次培土,以解決韭菜跳根的問題。
6 種植適宜區域
該技術適宜推廣區域為黃淮海地區。
作者簡介:王目玉,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