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派出所綜合指揮室
浙江義烏佛堂鎮,因佛得名,因水而商,因商而盛。南朝梁武帝敕建雙林寺,悠悠鐘聲至今已回響千年。漫步佛堂老街,木結構店鋪鱗次櫛比,百年老字號與新潮文創店相映成趣。浮橋碼頭見證過無數商船穿梭,如今化作游人憑欄懷古的觀景臺。
同時,這里是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浙江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市場主體多達2萬多家,150余家規上企業以及高教園區匯聚于此。可以說,這座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千年商埠,既凝固著時光的琥珀,又跳動著時代的脈搏,是義烏“世界小商品之都”背后一抹溫潤的文化底色。
作為這片王地的平安守護者,浙江省義烏市公安局佛堂派出所立足“楓橋經驗”創新實踐,深植于佛堂特有的“水橋埠”文化基因,以“服務似水潤民心、善治如橋聚合力、守護若埠固根基”的治理智慧,通過科技賦能、警民共治、服務提質,為百年商埠注入平安新動能,交出了一份“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亮眼答卷。
服務似水打造全域助企惠民新生態
在佛堂派出所,有一段跨越十年的“桃園守護”佳話。十多年前,村民丁大爺的桃園曾屢遭盜竊,案子雖小,卻關乎群眾生計。派出所迅速行動,將多名違法人員繩之以法,并在桃園周邊開展常態化巡邏。此后十年,社區民警換了6任,但守護桃園的接力從未中斷。每年夏天,佛堂派出所的民輔警們也總能如期收到丁大爺那籃承載著深厚情誼、最新鮮的桃子。
“群眾的認可比任何榮譽都珍貴。”義烏市公安局黨委委員、佛堂派出所所長黃志強表示,派出所始終將民生小事作為“頭等天事”,以“細致、精致、極致”的服務傳遞公安溫度。
“游客突破51.7萬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在佛堂老街“清風驛站”聯勤警務室,值班民警正依托數字監控實時監測景區客流。為保障游客的安全與良好體驗,佛堂派出所在老街設立“清風驛站”聯勤警務室,聯合多部門推行“矛盾聯調、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為游客提供民情代辦、景區旅游導覽咨詢等12項“一站式”服務,構建“5分鐘快速處置圈”,實現高效預警、聯動快處。三年來,佛堂古鎮年均接待游客500萬人次,實現“零投訴、零事故、零發案”。
經濟脈動的護航同樣精準有力。佛堂鎮擁有工業企業1296家,其中規上企業就有152家。針對企業多元需求,派出所推動成立佛堂共富警務站,提供18項助企服務,形成“企業下單一中心接單一部門跟單”服務閉環。今年4月,6家企業因與外商發生糾紛致9個貨柜滯留港口,警務站迅速聯動司法、海關組建專班,72小時內通過海外義商聯絡站促成圓滿解決,保障了企業正常經營。目前,該站已為68家企業解決難題135件,挽回經濟損失超3000萬元。
“共富警務站建立后,再復雜的事都能在此得到有效溝通和解決。警務站還經常開展消防安全、工傷預防、防詐騙、防溺水等培訓,為員工提供各種關愛服務。”說到共富警務站,義烏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贊不絕口。
派出所同時創新推出“助企聯絡官”制度,民警點對點包聯企業和項目,特別是對“一帶一路”全球供應鏈集結中心南片區建設等16個重點工程,更是提供全方位保障,讓企業在加速發展的同時,穩穩系上“安全帶”。依托轄區浙江大學“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設立的“絲路驛站”,持續探索著高水平涉外人員服務管理標準,不斷優化著這片投資熱土的營商環境。
善治如橋 構筑“萬善義警”共治新格局
數百年前,佛堂人眾籌架設“萬善浮橋”,其守望相助、共治共融的精神內核,在今天的平安建設中煥發出新的生機。佛堂派出所踐行“善警行舟”理念,致力于架設警民“雙向奔赴”的平安橋、幸福橋。
“阿馬爾醫生出面調解,雙方很快握手言和!”在浙大“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西湖友誼獎”獲得者、義烏首位外籍醫生、也門籍教授阿馬爾作為“萬善義警”金牌調解員,今年帶動75名外籍師生加人“萬善義警”隊伍。“萬善義警”傳承“萬善浮橋”的共建精神,形成“百人先鋒隊 + 千人服務隊 + 萬人志愿隊”三級架構。這支由鄉賢、商戶、企業職工、外籍師生等組成的志愿隊伍,已發展成為覆蓋210個“警保民”共治單元,配備可視化報警設備,開展景區巡邏、矛盾化解、反詐普法、民生服務等志愿活動的共治力量。
“平日里,這些單元的成員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巡邏員、信息員;一旦突發緊急情況,他們立刻化身‘及時雨’,為我們提供有力支援。”黃志強介紹說,如今,每天都有1000多名群眾在民警輔警的帶領下走街串巷,深入開展平安建設“大巡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行動,為守護佛堂貢獻力量,老百姓從平安建設的旁觀者,變成了積極參與的主角。
為進一步凝聚治理合力,派出所積極推動黨委政府建成“佛堂社會治理中心”,集成16個部門資源力量,組建3支非警務事項聯動處置隊伍下沉6大防區,并在金華地區首家貫通110應急聯動平臺數據。打通了“治理中心一派出所一村社”雙循環、“警格 + 網格”雙管控,構建了“1251”三級全域調解陣地,落實了“以獎代補”全民調解模式,信訪積案同比下降 33% 。
守護若埠織密智慧警務防控新網絡
埠,是碼頭,只有平安有序,才能繁榮興盛。佛堂是人口大鎮,現有27萬實有人口,三分之二以上是流動人口,社會治安呈現隱性矛盾多、風險感知難、治理難度大等特點。為此,佛堂派出所依托大數據,打出一套以“‘融合碼’ + ‘六脈神劍’ + ‘治理通App'構建起的“智治組合拳”。
以往群眾家門口“萬碼奔騰”:流口申報碼、應急管理碼、場所監管碼層層疊加,群眾掃碼難、部門數據散。為此,佛堂派出所探索建立“融合碼”,對照標準地址,通過3D建模,將地址數據、房屋結構、人員信息等集中展現在“駕駛艙”上,群眾掃碼、一鍵辦事,部門掃碼、分類運用,實現一“碼”平川。截至目前,“融合碼”平臺累計新增自主申報數達7.6萬人,線上紓困解難200余件。
在佛堂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六脈神劍”風險防控模型正實時分析百億級數據。這套融合公安、政務、社會數據的預警系統,近三年成功防范4起重大“民轉刑”案件,助推轄區治安警情下降 33.9% 、刑事警情下降 26.1% ,命案“零發生”。上線“治理通”App,將易“民轉刑”矛盾糾紛等相關信息直接導人,實現“派出所供料、黨政辦吹哨、各部門報到”。
科技預警的價值在具體案例中得到生動體現。去年年初,“六脈神劍”模型通過數據碰撞,敏銳捕捉到轄區群眾林某行為異常。社區民警王維迅速上門,了解到林某因情感糾紛情緒極度不穩,甚至有過激自傷行為。佛堂派出所立即依托“治理通”App一鍵發起聯動,司法、綜治、矛調、婦聯、心理服務站以及社區、企業等多方力量迅速響應,每天上門開展疏導穩控工作,最終成功化解了夫妻間的尖銳矛盾,事后林某夫婦專程送來錦旗致謝。時隔一年多,林某仍時常致電王維表達感激。這份由科技預警啟動、最終以人性化關懷達成的圓滿結果,正是智慧警務溫暖人心的寫照。
此外,派出所創新建立“大數據 + 細網格 + 鐵腳板 ?+ 議事點”工作模式,打造了便民的“古鎮管家”品牌。古鎮全域密布的9000余路監控、36臺高空鷹眼和27架無人機織就了立體“天網”,社區民警通過“家庭警察”平臺與16萬居民保持著實時互動, 62.5% 的警力下沉社區形成了高效的“ 1+3+N ”警務團隊。“老百姓有煩心事,能夠第一時間想到來找我們,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榮幸。”王維自豪地展示著他手機里35322名轄區“好友”。
雙林寺的鐘聲跨越千年時空,老街的青石板路見證古今交融的繁華。在這里,平安建設既有科技硬支撐,更得民心軟實力,佛堂派出所正用“楓橋經驗”書寫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治理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