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未來之城》是廣西青年作家彭敏艷的長篇小說作品。小說圍繞人工智能的生成與進化過程展開,以簡家三兄弟的人生經歷為線索,講述了智能時代的家庭生活故事。小說獲得了第八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長篇小說類一等獎、第十一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本期,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小說作者,和讀者朋友分享她的創作之路。
在動筆撰寫《未來之城》前,我經歷了幾件事,這幾件事對我心靈的沖擊很大。我察覺到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一些變化,于是想通過文字這個載體,記錄生活、人性以及時代變遷下人們所面臨的問題與抉擇。
這個虛構的故事,既是對現實的剖析,也是對未來的預警。在小說中,我借助簡家的視角,將這一社會癥候予以放大并呈現。
人性的多面性與復雜度,是我從始至終聚焦的核心。簡化身上,有著許多現代人的影子,他將生活的煩瑣事務強行簡化,卻在無形間割裂了與親人、與內心情感的緊密聯結。簡化在親情、愛情與自我追求間極限拉扯,身陷家庭事業相沖突的困頓。他疏于照料病重的父親,又深陷寫作瓶頸、事業泥沼,還對妻子程熙漸行漸遠——現代社會快節奏下,傳統親情與家庭紐帶被無情稀釋。可即使滿身瘡痍,簡化內心深處對文學純粹的堅守,又如黑暗中的微光,展現人性里向美向善的執拗。
程熙獨立、理性,帶著對生活秩序的嚴苛要求,導致在家庭生活中,她逐漸迷失于煩瑣的細節與程序化的情感表達之中。她與簡化的矛盾沖突,既有生活瑣碎的催化、時代的沖擊,更有靈魂深處對于生活意義與情感需求的差異在作祟,凸顯出兩性在思維模式、情感訴求上的天然差異。生物機器人陪伴兒子成長,導致親情的疏離更是為家庭這艘小船的擱淺埋下伏筆。
簡先令是極簡主義的奠基者,做什么事情就圖一個“簡”字,生活過得潦草且匆忙,年老時適逢時代轉型,親歷親情的淡薄,在他最需要陪伴的暮年,子女將其遺忘在生活的邊緣。簡博弈的成長創傷,仿佛一把利刃,刻下原生家庭環境對人性養成的深遠影響,自卑與怨恨在他心底生根發芽,驅使他踏入灰色地帶,做出違背倫理道德之事。
這些鮮活立體的人物,不是善惡二元可以簡單界定的,他們于生活泥沼中掙扎、沉淪、偶有覺醒,映射出人性最本真的模樣,讓讀者在他們的故事里瞥見自己的影子,觸動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樂嘉這一生物機器人的存在,是我對科技與人類情感關系的一次大膽假設與深刻思索。在她的設計中,我試圖探討一個關鍵問題:當科技發展到具備高度智能與情感模擬時,人類是否能夠接受她作為情感寄托的載體,又是否會因此改變對自身情感的認知與堅守。樂嘉在故事里扮演著紐帶與催化劑的角色,她介入了簡化、程熙以及簡立基的生活,推動著故事的發展與人物的情感轉變。通過樂嘉的視角,我得以用一種旁觀又冷靜的方式,審視人類情感的真偽與易變。同時,樂嘉自身的“覺醒”與“困境”,也讓人深刻反思。
在塑造人物群像時,我刻畫了簡單與鄭東東這對夫妻。簡單作為心理醫生,終日與他人靈魂糾纏,卻在親子教育中迷失方向。他將精力傾注于工作,忽略了對兒子的陪伴與教育,與兒子的隔閡在日常瑣碎中悄然滋長。而鄭東東,她的直爽與粗線條,恰似生活里的調味劑,為家庭帶來活力,卻也在無意間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這個小家庭的經營模式,映照出許多現代家庭的困境——在事業與家庭的天平上,難以尋得完美平衡。
故事的敘事結構,我選擇以時間線性推進,卻在每個時間節點上鋪陳出豐富的支線情節,以此構建起一座“未來之城”的全貌。從簡化的日常焦慮,到簡先令的病逝與葬禮風波,再到綠植莊園的興衰起伏,每一段情節都是這座城中的一塊磚石,層層累疊,最終勾勒出生活的復雜與人性的多元。
我在寫作中盡力避免平鋪直敘,而是讓故事在人物的情感起伏、矛盾沖突中自然流轉,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人物的喜怒哀樂,以及生活本身的艱難與美好。

在寫作過程中,我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惑。首先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平衡眾多角色的刻畫與情節的推進。每個角色都有著其獨特的性格與故事線,如何讓它們在交織中既不顯得混亂,又能相互映襯,凸顯主題,這是我反復琢磨與修改的關鍵。其次是對故事主題的深度挖掘與精準表達,我希冀通過小說展現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但又擔心在文字呈現中流于表面,或是陷入說教的俗套。為避免此,我不斷提醒自己以細膩的情感描寫與真實的生活場景還原承載主題的宏大,讓讀者在故事里自行感悟,而非由我直接灌輸。第三,小說中涉及很多我所不了解的領域,知識儲備淺薄讓我一度陷入瓶頸,不得不大量查閱資料。
《未來之城》于我而言,不僅是一次文字創作,更是對生活的一場深刻對話,對自我的一次挑戰。這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文本的處理上還有一些漏洞,能發現漏洞,才會懂得修補漏洞,這也是一種成長。
我曾與筆下的人物一同經歷悲歡離合,一同在生活的激流中探尋方向。如今,小說人物的故事已經謝幕,但生活這場無盡的戲劇仍在世間持續上演。
希望這部小說能讓讀者在閱讀中與自我展開對話,重新審視當下的生活狀態,去思考在追求未來的過程中,我們究竟會走向一座怎樣的“城市”,又該如何在"AI 時代中保持清醒,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堅守時代擔當,尋得心靈的歸宿,這便是我創作此篇小說的最大初衷與愿景,而文字的旅程,也將不斷續寫著生活的華章,引領我們走向更深遠的未來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