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人類情感世界中最為樸素深刻的部分,滋潤著人們的心靈。初中語文教材中諸多經典的親情文章為學生提供了感受親情、理解親情、表達親情的素材。下面,我們就結合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荷葉·母親》以及莫懷戚的《散步》三篇文章來分析這些“平凡親情”,并解讀親情中的溫暖與堅韌。
閱讀思考1
親情是怎樣成為永不消逝的溫暖之音的呢?
【探究文本】
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冰心《荷葉·母親》
【分析明確】
在朱自清的《背影》里,父親為了給兒子買橘子,艱難地穿過鐵道、爬上月臺。他那跚的步伐、努力攀爬的背影,以及身上穿著的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這些看似平凡的描述,卻飽含著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父親不顧自己身體的不便,一心只為兒子能在旅途中吃到橘子,這份默默的付出和深沉的愛,如同一股暖流,溫暖著兒子的心。“我”看到父親努力的樣子,淚水很快地流下來,那是被親情溫暖后最直接的情感表達。父親帶給兒子的這種溫暖,無關言語的多少,僅僅一個動作、一個背影,就足以觸動兒子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兒子在多年后回憶起來,依舊熱淚盈眶。
冰心的《荷葉·母親》中深情的比喻,生動地展現了母親對孩子的守護與關愛。在風雨交加時,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如同母親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給予他們庇護和安慰。母親是孩子在困境中最堅實的依靠,是心靈的港灣。這種溫暖,是一種安全感,無論外界如何風雨飄搖,只要有母親在,孩子心中就會感到踏實和安穩。
親情的溫暖內涵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當我們生病時,家人悉心照料;當我們取得成功時,家人為我們驕傲;當我們遭遇失敗時,家人給予我們安慰和支持這些看似平常的瞬間,卻充滿了親情的溫暖,如同一個個音符,奏響了永不消逝的溫暖之音。
親情的溫暖是一種無須言說的默契,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牽掛。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也不會因為距離的遙遠而淡薄。無論我們走到哪里,親情的溫暖始終如影隨形,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和心中永不消逝的溫暖之音。
閱讀思考2
親情是如何奏響那堅定不移的守護之曲的?
【探究文本】
后來發生了分歧: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領袖人物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莫懷戚《散步》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朱自清《背影》
【分析明確】
《散步》中,“我”遇到了母親和兒子在選擇道路上的分歧,這一小小的分歧讓“我”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因為“我”明白,“我”在家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的決定關乎一家人的和諧與幸福?!拔襖"決定順從母親走大路,這不僅僅是對母親意愿的尊重,更是一種對親情的守護。而最終母親決定滿足孫子的意愿,這是長輩對晚輩的疼愛,是另一種對親情的守護。“我”守護著母親的感受,母親守護著孫子的感受,親情在包容與理解中得以延續。
《背影》中,父親送“我”上車時的種種舉動,看似瑣碎,實則飽含深情。他講定價錢、揀定椅子、反復囑托,這些行為都是父親對兒子的守護。盡管當時“我\"暗笑他的遷腐,可是多年后回想起來,才明白那是父親深沉而細膩的愛。父親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兒子的旅程,守護著兒子的安全,即便兒子已經長大,在他眼中兒子依然是需要呵護的孩子。
親情的守護遠不止這些,它還體現在當家人面臨困難和挫折時,彼此之間的支持與鼓勵。在生活中,當家中有人遭遇事業上的不順,家人會給予安慰和幫助,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孩子身體不適時,父母會日夜陪伴,悉心照料,給予溫暖和力量。這種守護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無論是長輩對晚輩的呵護,還是晚輩對長輩的關愛,都是親情的體現。
親情的守護是一種默默的付出、一種無私的奉獻。它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只需在關鍵時刻的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句鼓勵。它是歲月長河里的風雨同舟,是家人始終如一的同甘共苦和不離不棄。正是這種守護,讓親情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堅實的依靠,奏響那首永不間斷的、堅定不移的守護之曲。
閱讀思考3
親情作為代代相傳的美好情感,具有哪些具體的內涵呢?
【探究文本】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莫懷戚《散步》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朱自清《背影》
【分析明確】
親情作為代代相傳的美好情感,其內涵豐富而深刻,在不同的生活場景和人生階段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在莫懷戚的《散步》中,看似簡單的場景,卻蘊含著親情傳承的美好寓意。“我”陪伴著母親,如同兒子陪伴著“我”,這是一種家庭關系的延續。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愛與陪伴,在簡單、平常的散步中得以體現。這種親情的傳遞,讓家庭的溫暖得以延續,也讓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不經意間傳承下去。孩子從這樣的場景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親情的力量,學會關愛長輩,為將來成為家庭的守護者埋下種子。
朱自清的《背影》中,在家庭遭遇變故的艱難時刻,父親給予“我”的不僅是安慰,更是一種面對困境的勇氣和樂觀的精神。父親沒有被生活的挫折打倒,而是用積極的態度鼓勵“我”,這種精神力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并在未來“我”面對困難時,成為支撐“我”的動力。“我”也會將這種堅韌和樂觀傳遞給下一代,讓親情在面對風雨時更加堅固。父親對“我”和“我”的兒子的牽掛,這種跨越代際的惦記,是親情傳承的有力證明。父親對“我”的愛,并沒有因為過去的矛盾而減少,反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更加深沉。他對孫子的惦記,更是將這份愛延續到了下一代。這種親情的傳承,讓家庭的情感紐帶更加緊密,讓每一代都能感受到來自長輩的關愛和期望。
親情的傳承,不僅是情感的延續,更是價值觀、道德觀的傳遞。它讓尊老愛幼、堅韌樂觀、關愛家人等美好品質代代相傳,如同歌曲中的旋律,不斷回響,經久不息。親情的傳承之歌,在每一個家庭的故事中奏響,讓我們在歲月的長河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力量。
小結不管是在課文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親情所蘊含的溫暖、守護與傳承這三重意義,對我們的成長都有深遠的影響。親情的力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場景中得以彰顯。親情,不需要驚天動地,卻能在細微處溫暖人心;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卻能用行動詮釋守護的真諦。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溫暖,匯聚成了平凡親情中的不凡力量!
(本文作者任教于新疆塔城市第一中學,系沈陽市初中語文朱敏南名師工作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