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化自信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性塑造

2025-08-11 00:00:00程權杰
決策與信息 2025年8期
關鍵詞:第二個結合文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

[摘" " 要]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覺與自信,這為新時代塑造文化主體性賦予了新的使命追求。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論斷不僅賦予了馬克思主義以民族特色,更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色。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奮斗足跡不僅是對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回應,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喚醒人民群眾心中的文化主體意識,展現出黨和人民在百余年奮斗的總體實踐中所凸顯出來的文化取向,這里所蘊含的文化與現代化的內在張力、文化自信的歷史缺失、文化主體性的時代建構的邏輯理路,表征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發生與創新的基本敘事意蘊。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話語,中國式現代化在回應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現代化之問的過程中,以民族復興的文化標識和文明形態書寫了中華文化對世界發展的“二次”貢獻。

[關鍵詞] 文化自信;文化主體性;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強國;“第二個結合”

[中圖分類號] D61;G1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25)08-0024-11

馬克思強調,“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1] 603。現代化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普遍發展過程,不僅表征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還體現各民族歷史文化的演進歷程。在特定文化傳統中,歷史主體通過其實踐活動的展開,形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化樣態。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蘊含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百余年奮進的文化足跡,更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和“文明創新的結果”[2] 7,這就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既不可能掏空中國文化的實體性內容而使之變成一個空洞的容器,也不可能與中國文化恒久的傳統割斷所有的血緣聯系”[3]。正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不僅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重要指標,也“具有現代化建設目標的終極指向意味”[4],標識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文化底色。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作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5] 19,超越了西方社會“單向度的人”的異化狀態,真正彰顯了人的現代化與主體性,其關鍵在于文化建設的現代化。通過深入把握文化與現代化的內在張力、依托文化自信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主體性闡釋與建構,這一現代化路徑最終展現出獨特的文化圖景,凝結了自近代以來中國現代化探索中淬煉的文化品質和精神品格。

一、研究緣起:現代化與文化的內在張力

現代化作為“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全球性的大轉變過程”,是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進程”[6] 17。從世界歷史維度看,現代化已成為各民族國家的共同目標,但其具體路徑則取決于特定的社會條件和歷史環境。馬克思反對“將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上升為‘一般發展道路’”,反對“一切民族……都注定要走這條道路”[7] 466的論斷,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出場奠定了歷史基礎。從本體論層面看,現代化不僅包括經濟物質層面的變革,更內在蘊含著文化等軟實力層面的現代化,其根基在于現代化道路所承載的文化基因。正如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指出的,“現代化是一個多層面的進程,涉及人類思想和行為方式所有領域的變革”[8] 25。回顧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歷史,在資本邏輯主導下,其發展不僅塑造了理性化、市場化、自由化的現代化模式,更將人們的價值觀念等納入資本主義的框架。正如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Maurice Wallerstein)所說,正是資本邏輯的強制性規制與全面性滲透,使得現代人生存和生活的世界,與其說是現代化的世界,不如說是資本主義世界[9] 135-138,導致了幾乎所有的民族國家都卷入了資本主義主導的現代化浪潮。這種主導性不僅體現在現代化物質生產方面,還體現在精神生產方面。正如馬克思強調的,“連最高的精神生產,也只是由于被描繪為、被錯誤地解釋為物質財富的直接生產者,才得到承認,在資產者眼中才成為可以原諒的”[10] 348,這使得文化層面的精神生產成為理解現代化的重要方面。特別是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命題的提出,學界逐漸著重圍繞文化與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關系展開研究。

首先,從批判西方現代化的文化缺失來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價值與自信。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武力入侵打破了中華傳統文明的基本秩序,迫使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被卷入資本主義文明主導的世界歷史洪流,并出現了“農村從屬于城市”“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東方從屬于西方”[1] 36的“支配—從屬”的關系格局。西方沖擊使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滑向文化自卑,在此背景下,實現現代化成為重塑民族文化自信、賡續中華文明的必由之路。然而,現代化的普遍任務并不意味著實現的路徑一致,而是要在各民族具體的歷史實踐中得到展開和完成[11]。尤其是西方現代化對于工具理性的過度偏重,使得人們易于迷失在對物質享受的追逐過程中,凸顯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缺失。通過批判西方現代化強加給中國的“落后”“從屬于”標簽,中國人民認識到“文明蒙塵”不是中華文化的倒退,而是對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考驗,引發了中華文化的現代轉型[12]。

其次,從中國的特殊語境解碼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優勢。西方國家通過率先推進現代化,掌握了現代化的主導權,“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1] 35。經典現代化理論將西方現代化模式視為實現現代化的唯一路徑。對此,有學者認為起源于西方的現代化進程有其特殊本質,而發生于中國的現代化實踐則根植于獨特的文化傳統與價值理念[13],并據此探討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明的相互影響[14]。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以繁榮中華文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15]、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支撐與方向引領[16],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與優勢。

最后,通過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批判、世界歷史等思想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性。從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出發,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成果,它不僅克服了西方現代化的弊病,而且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17],特別是對人民性和主體性的張揚,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對西方現代化“學徒狀態”的擺脫,更以人的現代化的核心意涵超越了西方現代化,使中國式現代化成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階段性目標[18]。

從總體上看,既有研究已經關注到了文化自信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這一重要議題,從對西方現代化的批判、中國的特殊語境等視角展開研究,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文化維度,但也有學者提出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解讀還需深入。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推進,使其在特定歷史轉折點產生了“自我意識”,使其成為立足自身之上的現代化[3]。因此,還需要深入研究文化自信與中國式現代化及其蘊含的主體意識、自我意識的內在關聯。比如,中國式現代化如何體現中國人民主體意識與主體性的覺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關聯是什么、“第二個結合”形成的文化自信如何表征人的自主性、自覺性與為我性等重要問題。

習近平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19] 426中國的現代化是在中國獨特語境下,經過反復探索與實踐后的必然選擇,這決定了中國現代化進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之間建立了深刻的內在聯系。因此,中國的現代化探索就變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即如何在中國語境中運用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偉大的勝利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已經復興了并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20] 1516,中華民族對于如何實現現代化的追問與探索,也使得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了深刻聯系。今天,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創新發展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21]。因此,“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22]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文化依托。

二、文化自信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性闡釋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論創新,它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論指南,更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它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23]。這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僅是一種理論體系,而是內嵌著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集大成者。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化,新時代我們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2] 8“我們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24] 44,要發揮文化自信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塑造中的基礎性作用,從而在整體上塑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文化凝聚力和價值感召力。

(一) 超越西方現代化優越論,堅定道路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2] 10。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是從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得出的歷史結論。道路自信正是對這一結論的深刻認同與堅定信念,它既飽含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確性和優越性的充分自信,也宣示了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封閉僵化老路的堅定決心。正如習近平所說:“一定要定下心來,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這樣的一種自信,就是我們一定會把自己的事業辦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5] 14-15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時代的鮮明彰顯,它深刻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堅定的道路自信。從近代以來中國的獨特語境來看,雖然現代化探尋成為每個民族國家的普遍命運,但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和程序卻完全取決于當時我國的“歷史環境”和“社會條件”[7] 579-580,經過反復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的中國革命道路。由此可見,中國的現代化道路自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產生深刻聯系以來,便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穩步前行,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但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一直遭到某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曲解和蓄意抹黑。正如習近平所言:“近些年來,國內外有些輿論提出中國現在搞的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有人說是‘資本社會主義’,還有人干脆說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26] 20-21這導致部分人對選擇并堅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產生疑慮。這種疑慮本質上是西方現代化敘事壓力下的不自信表現。西方通過解構中國式現代化來施加這種壓力:在意識形態理論領域,借助“文化轉向”“去意識形態化”“意識形態終結論”等思潮,掩蓋其“西方中心論”的意識形態本質;在實踐層面,利用其現代化成就形成的傳播優勢,依托資本全球擴張,兜售蘊含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現代化模式;同時,竭力將西方所謂的自由民主制度美化為“普世價值”和最優制度,甚至宣揚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終將成為世界文化的同質化范本,助推“西方中心論”在當代發展到了文化優越論[27]。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也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與此同時,新自由主義思潮大肆宣揚“中國經濟到頂論”“民營經濟離場論”等錯誤論調,導致部分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產生“自我否定”的消極認識。又如,中國科技創新雖取得重大突破,但在某些領域仍存在創新不足、被西方“卡脖子”等問題。特別是智能媒體作為新興技術形態,與文化、意識形態深度融合,使得網絡空間的文化建設和意識形態建設面臨更加嚴峻的斗爭形勢。這一局面,也令部分人對科學精神、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產生疑慮甚至“自我懷疑”。這一系列的“自我懷疑”,本質都在于過度聚焦西方道路所謂的“文化優越性”,忽視了中國道路的獨特優勢。文化自信(包含意識形態自信)是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有力突破,有助于引導人們,尤其是青年人正確認識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成果與缺陷,正確認識中國道路的成就和前景,從而為消除在道路選擇上的思想困惑、堅定前進信念奠定堅實基礎,增強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二)回應多元價值的文化迷思,增強理論自信

1. 中國語境下,理論自信的實質集中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創新理論及其指導下的實踐成果的高度認同與堅定信仰上。正如習近平所說:“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28] 419這不僅強調了理論自信根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歷程,更在于它指向了持續的理論創新與創造,即不斷形成并發展“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5] 14進一步強調了理論自信不僅根植于經典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更深植于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相互成就。正如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所強調的:“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2] 7由此可見,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既是經典形態的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成果,也是扎根于中國大地、引領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正確道路,彰顯了理論自信背后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尤其是在這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會產生思想”“需要理論而且一定會產生理論”的偉大新時代,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理論創新與理論自信、文化弘揚與文化彰顯,已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和保證。

2. 國際場域的理論斗爭、文化斗爭使得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尤其是支撐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背后的文化自信,其本身就是維護文化安全、彰顯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理論挑戰和文化滲透。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通過文化價值觀念的隱形滲透、文化工業的具象化影響等方式,制造文化選擇困惑與文化認同危機。這種“文化迷思”的本質在于不斷消解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進而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指導地位。正如習近平指出的:“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29] 149具體而言,在指導思想層面,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刻意利用“去意識形態化”論調以及意識形態研究的所謂文化轉向來偽裝自身,實則旨在消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進而解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根基,最終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文化價值層面,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改變了以往赤裸政治宣傳的策略,轉而通過大眾媒介、社會思潮包裝等日常化、具象化手段,向人們進行價值觀滲透。這導致雙重困境:一是面對多元價值沖擊,個體難以確立清晰的價值坐標; 二是個體對社會主義文化所應承擔的價值引領、凝聚共識等功能產生疑慮,甚至質疑其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其結果是使人們陷于文化選擇困境的泥淖之中。面對此種“文化迷思”,必須徹底戳破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虛偽本質,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民族特質與主體地位,激發人們內心的文化身份歸屬感,為個體提供清晰、堅定的文化選擇和價值判斷依據。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破除“文化迷思”,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和理論自信。

(三)破解資本主義文化霸權,彰顯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高度認可和自覺遵守,其核心是對社會主義發展前景的堅定自信。這不僅源于對共產主義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自信,更基于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深刻認同。正如毛澤東所言,“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整個思想體系,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是人類歷史以來“最完全最進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社會制度[30] 686。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科學性與正義性,深刻體現在其思想體系所蘊含的文化自信、意識形態自信與制度自信之中。縱觀世界歷史進程,共產主義作為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其歷史出場嚴格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然而,馬克思也指出,資本主義制度內部無法自發產生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通過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實踐徹底推翻舊制度,才能建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基于此,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歷史性地選擇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并成功走向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縱觀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其核心始終圍繞著探索、堅持、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國特色在于“兩個結合”,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成熟擁有深厚的文化支撐,即制度自信的基礎在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歸根結底還是意識形態自信”[31]。制度作為意識形態的物質載體,更承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文化底色。因此,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尤其是其核心的意識形態自信,并將其轉化為對制度的堅定信心,從而夯實制度自信的文化根基和意識形態支撐。

習近平強調:“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28] 277當前,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領域的差異日益凸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不斷彰顯,某些西方國家在鼓吹自身“制度優越論”“文化優越論”的同時,正利用其技術霸權、話語霸權加強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滲透。這種滲透日益生活化,尤其體現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和主導權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上。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時,一些美國政客就曾欣喜地預言互聯網將成為對付中國的“精良武器”。他們通過網絡輿論操弄和引導社會思潮,誤導公眾觀點,扭曲思想認知,企圖弱化主流意識形態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同時,資本邏輯的滲透干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創造,導致各種傳統節日過度物質化,淪為資本增殖的工具。而新自由主義思潮則被用來對改革開放進行全面抹黑,放大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遮蔽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其目的在于動搖部分人群的制度自信,甚至誘導其成為資本主義的吹鼓手。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立足中華文化根基,深刻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生邏輯和獨特優勢——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既內嵌著科學的理論邏輯,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基因。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32] 270新時代堅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生活日常,提升文化自信,增強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就感,提升意識形態自信,進而堅定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與制度自信。

三、文化自信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性建構

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指出,“主體性乃是現代的原則”[33] 19。在資產階級占主導地位的現代社會,資本邏輯將人的主體性地位降低為工具性對象而存在,“成為異己力量的玩物”[34] 30。人作為“國家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現代化制度與經濟賴以長期發展并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35] 8,這確證了中國式現代化對人的本質的復歸和發展。“文化自信,當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體,主體是人”[36],這一觀點反映出人在思想觀念和實踐層面的自覺性與主體性。由此可見,文化自信通過激發認知層面的深刻反思與實踐層面的積極引領,重塑人們內在的文化主體性,進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向與創新創造,構建超越西方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新形態,從而彰顯中華文明的民族主體性。

(一)喚醒身份意識:激發現代化治理的個體主體性

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在于主體要對何種文化表達自信,這就關涉主體的身份意識問題,即“我是誰”“我要成為誰”這一根本性追問的文化解答與認同建構。M·藍德曼(Michael Landmann)指出,“不僅我們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創造了我們……個體只能從支持他并滲透于他的文化的先定性中獲得理解”[37] 273。從民族文化內部審視,文化自信的核心在于文化的傳承性和同一性。它通過喚醒主體的文化傳承記憶來塑造身份意識,借助文本、儀式等載體實現民族文化的世代傳承,從而為主體身份意識的形成提供歷史根基。同時,文化自信喚醒的并非歷史原貌的簡單復現,而是立足時代需要對文化傳統進行重組和創新的產物,以此強化文化身份的延續性和時代特質。從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外部差異來看,文化自信則凸顯了主體文化身份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既源于內在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自塑),又離不開“他者”的承認和認同(他塑),即主體文化身份的特殊性渴望獲得其他民族主體的認可,并凝結成獨特的文化符號。尤其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縱深演變之際,文化主體性的張揚不僅成為標識民族/國家獨特性的重要符號,其堅守更深刻關涉國家的文化安全。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38] 46在多元文化文明激蕩中尤其是在意識形態和制度對抗中,要突出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就要以文化自信的反思與引領來強化主體的文化身份認同。

費孝通認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趨向”[39],這正是對文化自信的反思性認知。從內部的文化傳承和同一性來看,文化自信通過喚醒主體的歷史記憶來實現對主體身份意識的塑造和認同。習近平強調:“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5] 538中國式現代化根植于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深厚土壤,具有深刻的歷史性。這種歷史性內化為一種烙印在民族血脈當中的自覺意識與行為范式,通過激活歷史記憶與回應時代需要,使主體不僅自覺承繼文化傳承者的身份,更主動肩負起文化創新者與斗爭者的時代使命。特別是在破除“西方化=現代化”迷思的斗爭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旗幟鮮明地彰顯自身文化特色與主體性,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進而在國際文化交流交鋒中喚醒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蘊含的獨特文化基因,凸顯中國人民的文化主體性。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史當中,鮮有勢均力敵的他者文化,這既體現了中華文化長久以來的領先性和世界意義,卻也導致某些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保有一種自我迷戀與自我欣賞,形成了唯我獨大的文化自負心理”[40]。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了中國國門,不僅沖擊了傳統社會結構,更深刻動搖了中華文化的固有格局,導致人們出現文化自我懷疑。其突出表征便是盲目否定傳統文化價值,甚至一度沉溺于譯介和套用西方理論,形成“傳統=落后”的謬誤認知,使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身份認同一度瀕臨式微。正因如此,在深陷古今中外之爭、傳統與現代之爭的多重張力下,重塑文化自信便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亟須以文化自信為根基,深刻省察中華文化存在的優勢和局限,重塑堅實的文化主體性;同時,要以科學態度辯證審視西方現代文明的進步性與固有弊端,避免陷入盲目崇拜的窠臼。正如習近平所說:“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26] 114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文化自信的創造性引領作用,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身優勢,喚醒中國人民內在的文化主體性和身份意識,徹底擺脫對西方現代化的盲目迷戀,持續筑牢文化自信的內生根基。

(二)強化文化黏合:凝聚現代化治理的集體主體性

文化自信的確立不僅源于主體的自我認同,也離不開文化交流中“他者”的認可。這種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可共同作用,形成多層次的認同網絡,本質上體現為一種“文化黏合”——文化或意識形態社會功能的關鍵所在。具體表現為:主體為守護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而形成的文化凝聚力,以及基于此形成的文化安全邊界意識與維護行為。而這種主動行為的形成,根本上有賴于主體基于文化自信所產生的對自身文化的深刻理性認知和自覺維護意愿。從外部視角審視文化安全邊界,其特性與地理邊界、軍事邊界截然不同。尤其在全球化加速演進、網絡技術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文化安全的邊界日益顯現出動態性與模糊性的雙重特征。文化安全的維護機制與傳統安全截然不同,它無法單純依靠暴力對抗或者利益合作來實現,而是需要得到“他者”的認可。文化自信秉持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在堅守自身文化主體性的同時,也認可并尊重其他文化的獨特性與內在合理性。從內部文化凝聚力來看,文化凝聚力是主體以文化自信、文化認同為基礎,在追求共同理想信念與目標過程中形成的精神向心力。這就關涉主體是否會主動選擇一個共同目標或信念來凝聚力量。文化自信正是這一選擇的內在動力,它蘊含著主體對自身文化理性認知后的自主抉擇。這種抉擇不僅確認了自身的文化身份,更凝聚起強大的文化黏合力。

文化自信的主體既體現為個體的文化認同,同時也是社會或國家層面由個體凝聚而成的集體文化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構成了文化對內的強大向心力和對外的無形安全屏障。然而,在西方現代化浪潮的沖擊與現代性對傳統價值的解構之下,這種基于共識的集體價值追求與主動守護行為正面臨被稀釋的風險。在現代社會中,普通大眾的興趣日益聚焦于私人領域的瑣碎話題,對物質享受的優先級遠遠超過對精神信仰、生活意義的追尋。特別是青年群體的思想傾向已經發生“異變”,他們大多熱衷于現實生活的物欲享受而忘卻了精神滿足與理想追求,沉浸在視覺沖擊和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迷霧中而不知何往——這正是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滲透所期待達到的效果。現代性帶來的“去公共化”危機已非孤立的個體現象,而是匯聚成一股侵蝕集體認同、削弱主流價值凝聚力的潛流,對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意識形態安全構成了不容忽視的挑戰。因此,亟須充分發揮文化自信的反思與引領功能,“喚起個體個性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為’,進而形成自我規范的‘文化范式’”[41]。個體積極參與社會公共治理,不斷提升主體參與能力,使得他們從關注自身需求的“圈層”轉向積極參與社會公共治理,進而找到文化歸屬感。與此同時,政府要加強高質量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在人民群眾與政府的互動中凝聚起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合力。

(三)提升文化話語權:鍛造現代化治理的話語主體性

文化自信不僅表征為社會成員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自信,還存在“溢出效應”,即“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國際話語權、國際影響力以及國家整體實力”[42]。中國式現代化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功實踐,為眾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具有借鑒意義的全新現代化路徑選擇,其蘊含的價值理念和文化底蘊也因而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盡管中國國際話語權、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使得世界話語格局出現“東升西降”的趨勢,但“西強東弱”的總體格局依然沒有改變。當前,我國在國際話語場域仍面臨“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29] 235。由此可見,話語體系是文化自信的外化表達,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闡釋與實踐支撐至關重要。文化自信所蘊含的內在反思和引領功能,為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提供了核心驅動力。它不僅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使之與新時代的話語需求有效對接,更有選擇地繼承與創新了中華傳統文化,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李大釗曾言,“吾人深信吾民族可以復活,可以于世界文明為第二次之大貢獻”[43] 313。這充分彰顯了我們對中華文化再次走向世界舞臺、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嶄新貢獻的堅定信念。值得警惕的是,在西方中心主義的敘事框架下,一些西方國家慣于將西方文化預設為永恒的標準,并假借“現代化”輸送、文明傳播之名,推行文化滲透,這不過是“歷史終結論”“意識形態終結論”的翻版。在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中,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主體性,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中國智慧。

確立話語主體性的核心要義在于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對外話語體系。作為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外在表征,話語體系深刻反映了主體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同。在當下西方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仍占據主導地位的國際場域中,要彰顯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必須在揭露西方文化話語和意識形態話語虛偽性的同時,系統性地建構和完善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這兩方面正是文化自信功能得以彰顯的關鍵所在。就揭露西方話語而言,西方話語在國際場域的主導權很大程度是因為其善于設置議題,引導話語方向。以美國政客為例,疫情期間,其蓄意曲解“武漢封城”為踐踏人權,刻意將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排斥在西方人權話語體系之外。這類行徑使得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新時代10多年來的歷史性成就,未能充分轉化為應有的國際話語優勢。因此,必須徹底打破長久以來被西方國家“他塑”的被動局面,通過主動“自塑”,向全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從而牢牢掌握國際話語的主導權。這就關涉中國對外話語的建構和完善,且這種建構是帶有批判性的建構過程。中國人民話語主體性的根本在于文化主體性,即要在新時代推進“兩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2] 6。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諸多原創性、革命性的概念術語,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范疇不僅承載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共同體思想,也蘊含著中華文化天下大同的世界情懷和治理智慧,為世界現代化的道路模式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為化解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現代性危機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的解決方案。這些現實性與可能性背后體現的正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性,而非被動遵從西方中心主義的陳舊邏輯,其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解決全球性問題的主體自覺和自信,實現了沖破桎梏的文明轉型[44]。

四、結語

習近平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5] 536中華文化的主體性與獨立性深植于“我為本我”的內在規定性。近代以來,西方文明卻打破了這種主體性。長久以來,中國人民的文化主體性來自農業文化的自強與自信,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使得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出現了主體性危機,造成文化主體性和獨立性的弱化甚至缺失,即便中華文明積淀如此深厚、文化資源如此豐富,也無法避免“在世界大多數人的眼中你也是一個在文化上徹底失敗的國家”[45]的刻板印象。正因如此,近代以來中國現代化的探索過程是一個重塑中國人民文化主體性的過程。雖然中國的現代化探索在實踐次序上晚于一些西方國家,但從文化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是5000多年文明基礎上的現代化,今日之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與發展,它有著深厚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底蘊的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并不落后于西方國家。正如習近平所言:“如果我們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來剪裁我們的實踐,用西方資本主義評價體系來衡量我國發展,符合西方標準就行,不符合西方標準就是落后的陳舊的,就要批判、攻擊,那后果不堪設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趨,要么就是只有挨罵的份。”[29] 149-150尤其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如果完全置于別人的評價體系之中就會造成自信缺失”[46]。總之,從傳統與現代的傳承中,我們擁有文化自信與主體性塑造的文化根基;從現在與未來的愿景擘畫中,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實踐構筑起文化自信的物質與制度基礎;從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揚帆遠航。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 吳曉明.中國式現代化與獨立自主的文化精神[N].光明日報,2023-09-04.

[4]" 范玉剛.當代文化強國的內涵闡釋[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22,(3).

[5]" 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6]" 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劉為,匡榕榕,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9]" 〔美〕伊曼紐爾·沃勒斯坦.沃勒斯坦精粹[M].黃光耀,洪霞,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10]"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 顏曉峰,任倚步.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學理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3,(6).

[12]" 吳宏政.“新的文化生命體”的內涵與特征—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視角[J].中國社會科學,2024,(12).

[13]" 任志鋒.論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證成[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3,(7).

[14]" 鄒廣文,李曉白.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明雙重變奏下的文化使命[J].天津社會科學,2025,(2).

[15]" 田克勤,趙業程.以繁榮發展中華文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三重邏輯[J].教學與研究,2025,(5).

[16]" 朱繼東,許莫晗.習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價值意義[J].思想戰線,2024,(4).

[17]" 王永貴.現代化之問的中國敘事邏輯和世界歷史意義[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4,(12).

[18]" 韓升.中國式現代化主體自覺的唯物史觀證成[J].學術界,2024,(12).

[19]"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20]"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 王偉光.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以創新發展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J].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2024,(1).

[22]"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 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N].人民日報,2024-10-29.

[23]"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N].人民日報,2023-02-08.

[24]"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4.

[25]" 任初軒.何為人類文明新形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23.

[26]"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27]" 趙坤,劉同舫.從“文明優越”到“文明共生”——破解“西方中心論”[J].理論視野,2021,(2).

[28]" 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9]"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30]"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1]" 王永貴.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創新[J].學海,2017,(6).

[32]"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33]" 〔德〕哈貝馬斯.現代性的哲學話語[M].曹衛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3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5]" 〔美〕阿歷克斯·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M].殷陸君,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6]" 陳先達.文化自信的本質與當代意義[N].光明日報,2018-01-08.

[37]" 〔德〕M·藍德曼.哲學人類學[M].彭富春,譯.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38]"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9]" 費孝通.文化自覺的思想來源與現實意義[J].文史哲,2003,(3).

[40]" 王永友,潘昱州.文化自信視域下傳統文化重構的“三重”困境[J].南京社會科學,2017,(7).

[41]" 張鴻雁.“文化治理模式”的理論與實踐創新——建構全面深化改革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為”[J].社會科學,2015,(3).

[42]" 項久雨.新發展理念與文化自信[J].中國社會科學,2018,(6).

[43]"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4]" 張威威,薛建立.超越西方現代性困境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J].決策與信息,2023,(1) .

[45]" 汪海鷹.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發展歷程及啟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7).

[46]" 肖貴清,張安.關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幾個問題[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1).

[責任編輯:汪智力]

猜你喜歡
第二個結合文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
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
人民論壇(2025年13期)2025-08-18 00:00:00
數智賦能中華文化“出海”又“出彩”
人民論壇(2025年13期)2025-08-18 00:00:00
中國式現代化為全球南方發展提供經驗啟示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經濟體制改革
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淵源、時代背景和實踐路徑
決策與信息(2025年8期)2025-08-11 00:00:00
深刻認識“第二個結合”的重大理論意義
前線(2025年7期)2025-07-28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免费激情网址| 欧美爱爱网|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伊人网址在线| 制服无码网站|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丝袜91| 九九久久99精品| 麻豆精品在线| 亚洲人在线| h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91在线高清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欧美69视频在线|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欧美精品色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一级片一区| 91亚洲视频下载|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色偷偷一区|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你懂的|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有专无码视频|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www.国产福利| 国产www网站| 五月婷婷综合网| jizz在线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国产99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