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頸椎病這一原本多見于中老年人的疾病,出現年輕化趨勢。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頸椎病的發病年齡在近20 年間下降了 16 歲,青少年頸椎病患者比例由 1996 年的 8.7% 上升到目前的12%。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視,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頸椎病纏上年輕人?本文對頸椎病的形成原因以及預防方法進行介紹,幫助廣大頸椎病患者正確認識頸椎病,及時采取綜合措施,維護頸椎健康。
頸椎病年輕化的原因
低頭看手機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低頭族”應運而生。不少年輕人無論在公交車、地鐵、餐廳,還是被窩中,總是緊盯手機屏幕,沉浸在社交媒體、游戲、短視頻的世界里。長時間低頭,頸椎處于過度前屈的姿勢,頸部肌肉需持續發力以維持頭部的下垂狀態,極易疲勞,像一根長時間緊繃的橡皮筋,久而久之彈性減弱,勞損隨之而來。同時,頸椎間盤在這種異常受力下,前部被過度擠壓,后部被拉伸,髓核容易突出,進而壓迫周圍的神經、血管,為頸椎病埋下隱患。研究表明,當人低頭 60 °時,頸椎承受的壓力可達直立時的 4.9 倍。在如此高強度的壓迫下,頸椎怎能不 “抗議”?
久坐
長時間伏案工作,眼睛緊盯著電腦屏幕,頭部不自覺地前傾,頸椎原本微微前凸的正常曲線可能變直甚至反弓。頸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收縮狀態,血液循環受阻,營養物質難以送達,代謝廢物又無法及時清除,久而久之,頸椎及其周圍組織會出現退變、增生等病變。有職場健康調研數據顯示,70%以上的職場人每天久坐時間超過 6 h,每多坐
1 h,頸椎病的發病風險會增加更多。
缺乏運動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越來越便捷,出門有車代步,工作時久坐不動,閑暇時更傾向于宅在家里追劇、打游戲,運動量少得可憐。正常情況下,強壯的頸部肌肉如同堅固的 “鎧甲”,能幫助頸椎分擔壓力,維持穩定。但如果缺乏運動,頸部肌肉力量變得薄弱,頸椎在日常活動中就需獨自承受更多負荷,加速了頸椎的磨損與退變。對比經常運動、頸部肌肉發達的人群,久坐少動的年輕人頸椎病患病率明顯更高。
不良睡姿
不少年輕人喜歡趴著睡,這種姿勢會使頸椎被迫扭轉、側彎,頸椎關節處于不協調的受力狀態,長此以往,關節磨損加劇,周圍韌帶也被過度牽拉。還有些人習慣枕過高或過低的枕頭,這也是不對的。過高的枕頭會使頸椎過度前屈,過低的枕頭則無法給予頸椎適當支撐,導致頸部肌肉整晚處于緊張狀態,無法充分放松。
精神緊張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很多年輕人面臨巨大的工作、學業和生活壓力。長期的精神緊張和情緒不穩定會導致身體的緊張感,尤其是肩頸部位的肌肉容易變得僵硬、緊繃,從而加速頸椎問題的發生。
遺傳和體質因素
頸椎病的發生通常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久坐等。但有些人的頸椎可能天生較弱,如存在早期的頸椎畸形或脊椎退行性變化,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在較年輕時就出現頸椎病癥狀。
頸椎病的預防
保持正確的坐姿
坐著工作時,保持正確的坐姿,做到雙腳平放在地面,膝蓋呈90°,背部挺直,肩膀放松,避免駝背或前傾。確保電腦屏幕的高度適當,視線應平視或略微向下,避免低頭或抬頭過度。可使用支架或調整椅子高度來保持合適的姿勢。避免低頭使用電子設備,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可以將手機抬高至眼睛平視的位置。使用電腦時,將顯示器高度調整到與眼睛平行,不要低頭或仰頭觀看。
調整睡姿和枕頭
枕頭的高度應適中,確保頸部在睡覺時保持自然曲線。睡覺時,最好保持仰臥或側臥姿勢,避免趴著睡,否則會讓頸部處于過度扭曲的狀態,增加頸椎負擔,從而容易引發頸椎不適或疼痛。以保持仰臥或側臥為最佳姿勢。
適當運動
加強頸部肌肉的鍛煉,提高頸部的耐力和支撐力,如做一些簡單的頭部轉動、點頭、側頭等頸部伸展運動。同時,還要加強肩部和背部肌肉的鍛煉,減少肩頸部位的壓力,如做肩膀繞圈、肩部提拉等練習。
此外,定期進行全身性的運動,如跑步、游泳、練瑜伽、練普拉提等,不僅可改善血液循環,增強體質,還能緩解由于長時間坐姿引起的肌肉緊張。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時間
長時間進行高強度工作,容易導致身體疲勞和頸椎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設置定時提醒,每隔1 h起身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放松肌肉,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保持規律作息也是非常重要,確保每天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熬夜。保持平衡的工作與休息時間,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狀態。
減輕精神壓力
精神壓力過大也可能導致肩頸部的肌肉緊張,增加頸椎負擔,長此以往容易引發頸椎病。為緩解壓力,可以通過冥想、做深呼吸、練瑜伽等方式來放松身心,減輕壓力,并改善頸部肌肉的緊張。
定期進行體檢
定期進行頸椎健康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并積極配合醫生的建議,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維護頸椎健康,提升生活質量。
改善生活習慣
減少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尤其是睡前,不要躺在床上看手機,以免頸椎長時間處于不良姿勢。日常飲食應確保攝入足夠的鈣、維生素D和蛋白質,這些營養成分有助于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強度,維護頸椎健康。鈣和維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鈣化,而蛋白質則支持肌肉和組織的修復和增長。
結束語
總之,頸椎病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保持正確坐姿、適當運動、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定期體檢,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等,能有效預防和緩解頸椎病。如果癥狀嚴重或持續不愈,要及時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