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并且改變傳統數學學習方式的主要探究方式,以此優化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死記硬背、機械練習的模式.同時,教師需要完善學生的基本數學學習模式,促使他們更好地探究所學數學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因此,教師需要注重所提問題的基本功能,并且堅持趣味性、整體性原則,促使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全面強化自身數學思維,保證自身數學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有效發展.
1影響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1. 1 問題的難易程度
課堂提問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至關重要,一個良好的課堂提問能夠引導學生數學學習思維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數學學習是一個具體的過程,促使知識體系的構建可以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提問的設計需要符合學生的基本認知規律,同時也要遵循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這兩點能夠直接影響到數學提問的有效性.學生只有完整接觸知識之后,才能慢慢地掌握與理解知識,這一過程主要呈現“梯形”分布,促使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當前的學習狀態與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問題進行探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單純設計較為簡單或困難的問題,會使得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吃不了”.由此可知問題的難易程度對于整體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影響十分關鍵[1].
1.2 問題的開放程度
數學需要思考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抽象概念,許多教師在設計數學提問時僅注重數學的嚴謹性與科學性,但是忽略問題的開放程度.與常規的數學問題相比,開放性問題能夠進一步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有效的提問下得到發散,讓個人數學核心素養可以得到有效發展.傳統的數學提問方式僅關注于學生是否完整地掌握數學知識,而無法全面發揮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保證自身的學習探索欲望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由此可知,問題的開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高中數學有效性提問的教學有效性.
1. 3 問題的思考時間
常言道:“疑問為思考的起點.”數學思維為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如果想要全面提升高中數學的提問有效性,就要注重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過程.在課堂上教師需要為學生預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否則盡管數學問題設計得再巧妙,也無法強化自身的數學思維.時間的設置需要符合班級全體學生的具體思考時間.同時,在學生思考過程中要給予全班學生一定的思考壓力,讓他們的思考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一次次的思考過程中全面強化自身的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2].
1.4 課堂提問頻率
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有效提問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提問的頻率,過多的提問只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的效果.每堂課的有效提問頻率需要控制在3~5 次左右,不要一次性提出所有問題,而是在每次提問的過程中引出下一個問題,讓學生的大腦在一節課的時間內不斷處于運轉狀態,促使數學教學的效果與教學質量可以全面得到成長.
2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2.1完善課前提問準備,確認數學教學目標
一個準確、完整的教學目標是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提問的前提,在教學目標的影響下,高中數學教學提問方式能夠更加完善具體,并且影響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在較為復雜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僅憑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習主觀能動性很難實現全面理解數學知識,且難以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框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隨意進行提問,避免不重要的問題影響學生所學知識的進度,而是需要根據所學數學知識構建較為完整的學習目標,讓數學提問更具方向,以此保證高中數學有效提問的教學效果全面提升3.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數學B版必修第一冊“等式與不等式”這一課時,教師需要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較為細致的應用與研究.本節課的學習中能夠為后續不等式證明以及函數方面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開展有效提問教學方式前,教師需要全面立足于學生的基本學情,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有著不等式方面的基礎知識,并且也有著平均數、圓的垂直定理方面知識.這對于數形結合理解等式與不等式方面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站在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看,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發展趨于成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以下角度設置教學目標.首先,知識目標.教師需要通過提問了解不等式與幾何如何進行有效的數形結合,并且借助不等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次,方法目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于不等式的證明過程進行深入推理,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得到全面發展.最后,情感目標.在提問中教師需要盡可能提出符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問題,促使學生能夠自主產生應用不等式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以此為后續進行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2創設數學問題情境,開展趣味提問策略
常言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根據過往的教學經驗可以發現,如果學生對于某部分數學知識格外感興趣,那么他們會自主投入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強化整體數學學習效果.根據研究顯示,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產生的興趣與自身所處的環境氛圍具有高度的聯系.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有效提問的教學方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并且應用趣味學生思考過程中提問策略,保證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能夠被點燃.在有效數學問題情境下,學生處于能夠全身心投入趣味化的學習氛圍之中,以此在提問中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促使整體數學學習過程更為有效.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數學B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等比數列”這一課時,教師需要創設較為趣味的問題情境,保證學生對于“等比數列前 n 項和”這部分知識有著全面的了解[4.教師可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講一個趣味的故事:“在古印度有一個國王,他為了獎賞象棋的勝利者慷慨地讓他隨意提出獎賞.而象棋手卻提出這樣的一個要求:第一個象棋格子放入一顆麥子,后面每一個麥子的數量為前面一格的一倍.”學生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麥子與棋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等比數列.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也會學習到有關于“乘方”的相關概念.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你們可不可算一算如果按照棋手所說將棋盤的麥子擺滿,國王一共需要支付多少粒麥子?”這個問題結合上述故事突出本節課的教學本質,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產生極為濃厚的知識印象.同時,這種提問與實際情境有著較大的聯系,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也會潛移默化地強化自身問題解決能力,
2.3突出學生主體,強化深度教學參與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的有效提問教學方式需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以啟發性的問題為主,讓學生能夠在提問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點撥學生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在開展有效提問的過程中需要全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保證他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深度學習之中.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數學B版必修第一冊“函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鏈,讓整體課堂提問的開放性得到升華.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函數的零點與方程的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鏈:第一, lnx+2x-6=0 的根為多少?第二, y=ax2+bx=c(a≠0) 這一函數與ax2+bx+c=0(a≠0) 這一不等式的聯系是怎樣的?函數該如何轉換成為方程?第三,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數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第四,函數的零點如何確認?第五,怎樣的函數存在零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選擇問題鏈的切入角度進行全面思考探究.同時,教師也要全面發揮自身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的知識層面可以得到有效延伸擴展,這是學生取得良好的有效提問教學的基礎.
2.4全面尊重學生差異,合理進行分層提問
數學教學有效提問需要滿足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教師根據過往教學經驗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發展并不是一個線性勻速前進的過程,而是具有差異性特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并且尊重學生之間的內部差異,開展分層提問方式進行提問教學.這種分層提問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促使學生根據個人發展水平取得更為良好的發展.為了保證數學有效提問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開展提問過程應以梯度的形式進行提問,避免直接指定問題讓學生思考,而是在學生能夠完成數學問題的基礎上選擇一定的挑戰性問題,以此保證他們能夠實現個人數學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數學B版必修第一冊“指數函數、對數函數與冪函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冪函數”方面的知識提出多層次的有效問題,保證不同數學能力的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一方面,對于數學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與基礎數學知識息息相關的基礎問題:假如冪函數 f(x)=(m2-m-1)x2m-3 在 (0,+∞ 這個區間內呈現減遞增趨勢,那么 Σm 的值為多少?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為數學能力較好的學生提出較為深入的問題供其進行良好的探究活動.如:函數 f(x)= ax(agt;0) ,且 a≠1 )在[—1,2]的最大值為6,最小值為 b ,同時,函數 在 [0,+∞] 呈現遞增趨勢,那么 a 的值為多少?這兩種冪函數難度的不同,能夠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進行良好的思維探究活動,以此保證有效提問的實效性得到全面發揮.值得一提的是,數學學習活動主要呈現動態調整的趨勢,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會在差異化的表現下全面升華.教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具體差異,并且根據提問的方式進行循序漸進的調整.由此可知,教師在有效提問的幫助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指導工作,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結語
綜上所述,提問是學生產生良好數學思維的有效路徑,教師在開展有效提問的過程中應發現提問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且對于其中的問題進行仔細的調整,這樣才能確保課堂提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以此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與質量能夠得到提升.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教師需要全面創新的方法涌現,使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更加精準、有效.
參考文獻:
[1]馬順秋.以正態分布教學解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家長,2023(36):22-24.
[2]張世增.巧設問題激發學生數學熱情[J].讀寫算,2023(33):83-85.
[3]郭瑞.高中數學探究式課堂的有效提問研究[J].數學通訊,2023(12):4—7.
[4」楊啟棟.科學提問啟發思維——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J].考試周刊,2022(4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