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高中數學立體幾何的學習中,二面角問題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的核心內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難點之一.作為描述兩個平面夾角的關鍵概念,二面角的求解需綜合運用幾何構造、代數運算及空間向量等多種工具,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 二面角問題的典型例題及解法
2. 1 三垂線法
三垂線法借助三垂線定理,通過在已知條件下確定兩個面的夾角平面,巧妙地解決了部分二面角問題.下面將介紹三垂線法的應用以及在平行四邊形構造中的運用.
例1如圖1所示,在正方體 ABCD-A1B1C1D1 中 ,K∈BB1,M∈CC1 ,且
,求平面AKM與平面ABCD所成銳角的正切值.
解析在正方體 ABCD-A1B1C1D1 中,點 K 位于 BB1 上,點 M 位于 CC1 上,且滿足 BK= 延長 MK,CB 交于點 P .連接AP ,那么 AP 是平面 AKM 和平面 ABCD 的交線,即二面角的棱.
如圖2所示,作 BO⊥AP 于點 O ,連接 KO .根據三垂線定理,可以確定 ∠KOB 即為平面 AKM 與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設正方體的棱長為4,則 CM=3 , BK=1 , BC=4 ,因此 BP=2 于是, 由此可得:
因此,平面AKM與平面 ABCD 所成銳角的正切值為:BO
,
2.2 射影法
射影法通過面積射影公式,將二面角問題轉化為面積與角度的關系,為二面角問題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解題視角.例2將探討射影法在二面角求解中的技巧.
例2如圖3所示,四棱錐 S-ABCD 的底面為正方形, SD⊥ 底面 ABCD ,且 SD=AD=a 點 E 位于 SD 上,滿足 DE=λa (其中 0lt;λlt;1) ,且 AC⊥ BE.若二面角 C-AE-D 的大小為 60° ,求 λ 的值.
解析如圖4所示,首先,連接點 E 和 AC 的中點 F .由題意可知 ΔAE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EF 是底邊 AC 上的高和中線.為了求解 EF 的長度,先計算 AE .根據勾股定理,有 AE2=AD2+DE2= a2+(λa)2=a2(1+λ2) .因此, .接下來計算 EF ,利用 EF 為點 E 到 AC 的垂線距離,可以得出:
接著,利用射影法的面積比公式,根據已知二面
角 C-AE-D 的大小為 60° ,可得
計算面積比時,分子為 ΔAED 的面積,分母為
ΔAEC 的面積,因此 將余弦值代入并化簡,得到
進一步求解可得
2.3 向量法
向量法通過確定兩個平面的法向量,再求出它們之間的夾角,進而得到所求二面角的大小或其補角.向量法的核心在于將幾何問題轉化為向量之間的關系,通過計算法向量的夾角來簡化對二面角的分析,使得問題更加直觀和易于操作.
例3如圖5所示,已知平面 BCC1B1 是圓柱的軸截面(經過圓柱的軸的截面),BC是圓柱底面的直徑, O 為底面圓 ∴E 為母線 CC1 的中點,已知
AB=AC=AA1=4 ,求二面角 B1-AE-O 的余弦值.
解析 由題知: AA1⊥ 平面ABC, ∠BAC= 90° .建立如圖6所示的坐標系 A-xyz ,則有 A(0) 0,0),B(4,0,0),E(0,4,2),O(2,2,0),B1(4,0,4) 平面 AEO 的法向量為 ,設平面B1AE 的法向量為
,則有:
即
令 x=2 ,則 n=(2,1 ,—2),所以
3結語
二面角問題是高中立體幾何中的重要內容,作為描述兩個平面夾角的核心概念,正確求解二面角是學生深入理解空間幾何關系的關鍵.解決二面角問題的核心在于準確構建平面角,并通過幾何或代數方法求得角度大小.本文介紹了三垂線法、射影法和向量法三種常見解法,并通過例題解析展示其具體應用.這些方法各具特色,為解決高中數學中的二面角問題提供了多樣化的思路.
參考文獻:
[1]石雨寧,李佳航.一道高中數學二面角問題的六種典型解法[J].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23(9):34-37.
[2]張雨嫣.芻議高中數學中求二面角的學習技巧[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8):31.
[3]楊子圣.以“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為例談變式教學的應用[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2(15):62-63.
[4]李化宣.例談求解二面角[J].新智慧,201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