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飲食搭配,可能正在悄悄偷走你身體里的鐵元素。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飲食搭配與貧血之間的隱秘聯系,看看那些被你忽視的吃飯習慣,如何成為健康“隱形殺手”。
(1)紅肉和咖啡。紅肉是我們飲食中主要的鐵元素來源,一份香噴噴的煎牛排,配一杯濃郁的咖啡,這可能是很多人喜歡的搭配。然而,這看似完美的組合,其實會影響人體的鐵吸收。咖啡中富含鞣酸和多酚類物質,當它們遇到食物中的鐵元素時,會立刻與鐵“抱成一團”,形成難以被腸道吸收的復合物。有研究表明,一杯咖啡就能讓鐵的吸收率降低30%—50%。長期這樣吃,身體無法從紅肉中獲得足夠的鐵元素,自然會陷入“貧血危機”。
(2)牛奶和菠菜。“多喝牛奶補鈣,多吃菠菜補鐵”是很多家庭的營養信條。實際上,如果將牛奶和菠菜放在一起吃,如同給鈣和鐵安排了一場“爭奪賽”,可能會適得其反。鈣和鐵進入人體后,需要使用同一條“運輸通道”進入腸道后才能夠被吸收利用。牛奶中的鈣含量豐富,當我們同一時間的鈣攝入量比鐵攝入量多時,鈣元素就會霸占通道,讓鐵元素無法被運送至腸道。相反,如果攝入的鐵元素多于鈣元素,人體對鈣的吸收率便會大打折扣。因此,長期用牛奶搭配含鐵食物是一種錯誤選擇,對本身鐵或鈣儲備不足的人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1)過量補鈣。不少人覺得“鈣補得越多越好”,于是每天喝大量高鈣奶、吃鈣片,還搭配堅果、全谷物等富含鋅和鎂的食物,但這種行為卻會破壞身體的營養平衡。鈣、鋅、鎂在體內屬于競爭關系,過量的鈣會通過競爭性抑制的機制,阻礙鋅和鎂的吸收,而鋅和鎂對人體的造血功能十分重要,鋅直接參與人體血紅蛋白的合成,鎂能夠影響紅細胞的生成效率。曾有案例顯示,一位長期過量服用鈣片的女性,出現了嚴重的鋅缺乏,導致紅細胞發育異常,最終被診斷為貧血。
(2)過量攝入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人體必需的腸道的“清潔工”,適量攝入對保持排便通暢有益,但凡事過猶不及,如果每天吃太多粗糧、蔬菜,膳食纖維就會變成“營養小偷”在腸道中吸附鐵、鋅等礦物質。當膳食纖維攝入量超過每日推薦量(25—30克)時,這種吸附作用會顯著增強。有人為了減肥,每天吃500克以上的生蔬菜和大量燕麥,體檢結果顯示鐵蛋白水平非常低,這就是因為過量的膳食纖維“偷走”了鐵。
(1)長期吃快餐。漢堡、薯條配可樂,這套經典快餐組合是很多上班族的午餐首選,但它卻是貧血的“溫床”。首先,漢堡中的肉餅雖然含有鐵,但經過加工后,鐵含量會降低;其次,薯條和可樂幾乎不含鐵,反而含有大量油脂和糖分,會抑制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可樂中含有磷酸鹽,會影響鐵吸收。
(2)素食主義。肉類(紅肉、動物肝臟、血液)是血紅素鐵的優質來源,其吸收率較高,為20%—30%;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吸收率較低,僅為1%—5%。因此,素食主義者容易因鐵攝入不足而貧血。此外,缺乏維生素B12 會影響紅細胞的成熟,導致巨幼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12 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長期吃素的人若不通過膳食補充劑或強化食品攝入維生素B12,是非常容易出現貧血的。
(編輯" " 姚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