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位于京西門頭溝域內,以“古剎、奇松、怪石、溶洞”而聞名。妙峰山腳下有個坐北朝南的小小四合院,拾級而上推開院門,迎面就是一組巨型銅制浮雕,栩栩如生地刻畫著情報人員當年秘密發送電波、喬裝臥底、運送物資等情景,浮雕的上端,“勝似雄兵十萬”六個鎦金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這里就是平西情報聯絡站紀念館,由澗溝村關帝廟改建而成,占地面積700平方米,現有基本展陳面積130平方米,分三間展室、一個數字放映廳,通過文字說明、圖片介紹、文物陳列、專題片放映、新媒體互動、沉浸式體驗等形式展現平西情報聯絡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黨的隱蔽斗爭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
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中國共產黨在城市的工作完全轉入秘密狀態,斗爭方式轉為隱蔽斗爭,平西情報聯絡站(簡稱“平西站”)應運而生。平西站成立后,鐘子云、李才分任正副站長,直屬北方分局社會部領導,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建立大功率的地下電臺,及時向上級報送情報人員獲取的重要信息,保持根據地與北平城內地下黨組織的電訊聯絡。1940年,中共中央總結白區工作經驗教訓,提出“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十六字工作方針,平西站堅持貫徹這一方針,在北平抗戰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0年5月,平西站在妙峰山建立電臺,用于與北方分局社會部的通信聯系。平西站還利用各條交通線陸續派遣李才、李振遠、周時、王文、王鳳岐等情報人員潛入北平,建立地下電臺,發展情報關系。站長鐘子云曾兩次潛入北平城內,了解工作情況。第一次是1941年4月,從河北淶水計鹿村出發,經妙峰山、七王墳、北安河抵達海淀,秘密進入北平,與燕京大學英籍教師林邁可接上關系,林再用摩托車送他進入城內。鐘子云先后秘密會見了潛伏于北平的黃浩、王定南等10余名同志,了解他們發展情報關系的情況。第二次是1942年4月底,鐘子云通過房(山)淶(水)秘密交通線進入北平城內,約見了前期潛伏下來的李才。聽取他匯報由于缺少零部件,又缺乏經驗,導致試裝電臺失敗的經過。鐘子云勉勵他總結經驗,繼續大膽嘗試。其間,鐘子云還見到了王文、王鳳岐夫婦。王文詳細匯報了建立秘密電臺后,一直未能與平西站電臺取得聯系的原因。聽取匯報后,鐘子云擔心風險太大,夜長夢多,經請示許建國,決定將他們從北平調回平西站。
平西站另外一項重要任務是,保證根據地和敵占區往來人員的安全,將在敵占區籌集到的電訊器材、醫藥、布匹、食鹽等緊缺物資送往根據地。平西站設在燕京大學的聯絡點負責人肖田,與校長司徒雷登關系密切。肖田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積極開展對司徒雷登、林邁可等外籍人士的統戰工作,先后兩次陪同林邁可等人赴晉察冀根據地進行考察。林邁可從根據地返回后,借助外籍身份積極為根據地購買藥品及無線電零部件等緊缺物資,多次用自己的摩托車或借用司徒雷登的汽車,將物資運送至平西站。林邁可精通無線電技術,曾與肖田的弟弟肖芳一起組裝多部電臺,由平西站交通員運至抗日根據地。
當時,日軍對根據地急需的藥品尤其是西藥嚴密封鎖。中共地下情報工作人員黃浩,利用自己基督教長老的身份做掩護,在各界同胞及國際友人的幫助下,購買藥品及醫療器械。黃浩的好友,法國人貝熙葉在北京行醫多年,他冒著生命危險開辟了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將黃浩冒險籌集到的醫藥物資,從北平市內運到自己在海淀西山的別墅——貝家花園,再由平西站轉運至根據地。從此,這條“駝峰航線”也成為平西站轉送人員、物資的秘密通道。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林邁可收到消息意識到危險,第一時間開著司徒雷登的小汽車離開燕京大學這所美國教會學校。他一路躲過日本人的追捕,來到貝家花園。第二天,平西站派交通員將他的妻子李效黎接到妙峰山。第二年春,林邁可夫婦幾經輾轉到達晉察冀根據地,受到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的熱烈歡迎。
1942年,梁波被派往妙峰山接任平西情報聯絡站站長。這時的平西情報站,對外叫民運組,實際上就是駐扎在澗溝村西邊靠山坡的幾間民房,總共十六七個人,家當就是一部電臺,但是任務卻異常艱巨:負責收集北平、天津乃至東北地下交通員送來的情報,然后發送到邊區社會部。平西情報聯絡站就是這個重要的樞紐站。站長梁波瘦高個,戴著一副很厚的高度近視眼鏡,這使得他看上去文質彬彬,甚至有些文弱,很難讓人把他與這種最隱蔽危險的工作聯系起來。為了詳盡、快捷、準確地掌握情報,他經常不顧危險,深入敵占區的北安河、鷲峰一帶,和北平城中來的交通員當面交談,這樣交通員就不用進山,當天可以返回北平。
1947年9月,國民黨調集大批人馬準備進攻平西解放區。9月17日,北平城中的交通員要來匯報重要情報,梁波決定親自出山到七王墳接頭。傍晚,他翻山由澗溝來到鷲峰北的秀峰寺,在杜致中等同志的警衛下,來到七王墳。可是他們等了許久,城里的交通員都沒來。晚上回到秀峰寺,反復分析了情況后梁波決定第二天繼續到七王墳去等。
第二天,終于等來了城里的交通員。梁波和他交談了一個多小時,詳細地了解了各方面的情況。他們離開七王墳時,天已經擦黑。回到秀峰寺時,國民黨的大部隊已經逼近北安河,情況十分緊急。梁波認真分析了各種情況后,決定當夜繼續留在秀峰寺,第二天早上進山。為了防備萬一,他們還制定好路線,做好隨時撤進山里的準備。夜里,警衛人員不敢睡覺,時刻注意觀察動靜。19日凌晨4點,清脆的槍聲劃破靜謐的西山,北安河村東的國民黨軍開始了進攻。梁波和杜致中等5人開始向山上轉移,當走到消債寺時,從山上已經能清楚地看到北安河村東手榴彈爆炸的濃煙。他們迅速向山頭轉移,在離山頂還有一里多的時候,國民黨軍突然從山頂上壓下來,機槍發瘋似的掃射過來。原來敵人已經從寨口、大工村方向繞到山后,山頂上滿是國民黨軍。梁波一行借著山上樹叢的掩護,迅速退回到山溝里,轉向寨兒峪方向進山。
情況越來越嚴重,國民黨軍突然從山后包圍過來。為安全起見,梁波蹲在一個山洼洼里,把背包里的文件,還有記錄著北平地下交通員代號等詳細情況的小本子拿出來統統燒掉。寨兒峪也被國民黨軍封鎖了。梁波他們借著隱蔽的地形繼續向北走。走到北面一個山梁附近,又被國民黨軍發現了,機槍炒豆似的掃射過來。走在前面的杜致中、劉英發猛跑幾步,沖過山梁,順著山梁后的陡坡一下子滾到溝底。后面的梁波、劉啟才和高永安沖不過去,只好退了回來,隱蔽在附近的一片半人高的茅草里。梁波的眼鏡不知道被什么東西給剮到了地上,他眼前一片昏花,只好俯下身子用手在地上摸。可能是這個動靜驚動了敵人,從山上壓下來,搜索前進,發現了梁波。敵人將梁波強拉下山,梁波邊走邊罵,激怒了敵人,兇狠地將刺刀刺進他的胸膛,犧牲時年僅37歲。
平西情報聯絡站作為連接平津敵占區和晉察冀根據地的重要樞紐,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實現了根據地與北平地下黨組織的異地領導,特別是為根據地提供了大量的情報,轉送了大批人員、物資,在平津抗敵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