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人類交流思想與情感的必然產物,是傳遞信息和傳達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漢字源起于甲骨文,經過漫長的發展與演變,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漢字體系,漢字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承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情感意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無論是標志還是包裝,都離不開字體設計。字體設計是以文字基本結構為基礎,對文字字形的比例、結構、筆畫、線條粗細、間距等方面進行的一種創造性活動[。相較于拉丁字體,漢字字體則顯得更為復雜,需要我們更多地關注漢字字體設計。有關漢字字體設計以實踐為基礎展開理論研究,目前對該理論研究多從實踐案例角度展開,對于漢字字體設計方法的研究缺少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和設計模型。傳統漢字字體設計理論重點梳理漢字字體的歷史發展脈絡和字意文化內涵,主要針對基本筆形與結體方式的研究,即使有部分學者對漢字字體設計方法進行探究,其研究也存在設計體系不嚴謹,邏輯性薄弱,缺乏嚴謹的數據支撐等局限。
針對上述局限,理論界并沒有針對漢字字體設計提出系統性設計模型。因此,文章基于工業設計中的模塊化理論探析漢字字體設計新方法,以此來豐富漢字字體設計方法,拓寬漢字字體設計維度。
一、模塊化理論及應用價值
(一)模塊化理論
模塊化設計一般指使用模塊的概念對產品或系統進行規劃和組織,是對一定范圍內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并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織構成不同的產品,以滿足不同需求的現代設計方法[3]。
20世紀初,德國彼得·貝倫斯為AEG公司設計一系列電水壺,這是模塊化思維較早在家電產品設計領域的應用。
20世紀50年代,歐美學者相繼提出了“模塊化設計”概念,我國則從20世紀80年代初才開始模塊化設計方面的研究。隨著模塊化設計理論研究范圍及深度的不斷拓展,其作為一種思維方式被引入建筑設計、產品設計、工作流程設計以及大規模定制設計等領域,模塊化設計理論體系得到豐富和完善。
(二)模塊化理論在漢字字體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在多領域跨學科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漢字字體設計應努力打破傳統設計思維模式,將模塊化理論引入漢字字體設計領域。深入研究發現,漢字字體的構造形式與模塊化理論存在較高的融合度,從規律性、秩序性的角度出發構建系統性漢字字體模塊化設計模型,努力探尋一條漢字字體設計新路徑,具體應用價值有如下兩點。
1.轉換認知角度,重新“解構”漢字字體設計構成要素
傳統設計思維是以創新為根本的直接設計行為,而模塊化理論則是建立在傳統設計思維基礎上,將復雜的設計內容進行模塊化分解,重新分析、提取設計構成要素,用系統性的思維方式進行設計。模塊化設計模型能夠克服漢字字體設計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通過運用定量化、數據參數化等手段使漢字字體設計更加嚴謹與系統,既保證了傳統設計思維的創造性,又拓寬了設計的廣度。
2.以多重組合方式“重構”漢字字體設計,提升設計效率
漢字字體模塊化設計模型是由不同模塊系統和構成要素組成,漢字字體經過模塊化設計理論“解構”后,分別歸類并提取出合理可行的構成要素,通過多重組合方式“重構”漢字字體構成要素,從而得到形式多樣的漢字字體設計作品,原有漢字字體創新設計內容得到有效放大和擴展,實現設計創新價值的最大化,以滿足不同設計需求。
二、基于模塊化思維的漢字字體設計方法構建
(一)設計思路呈現
通過對漢字字體模塊系統分類與構成要素的分析,構建出漢字字體模塊化設計模型(如圖1)。在設計過程中,運用多重組合方式將各模塊中的不同構成要素進行“重構”組合,從而得到不同樣式的漢字字體設計方案,大大提高了創意設計效率,滿足多種設計需求,實現漢字字體設計目標價值的最大化。該設計模型是一個開放式的設計平臺,設計者可以根據需求對其模塊系統與構成要素進行追加與刪除,保證該設計模型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設計需求。
在遵循漢字字形結構和筆畫組織原則的基礎上,運用模塊化理論合理準確地對漢字字體進行模塊系統的劃分與構成要素的提煉。結合上述要求,將漢字字體劃分為字形輪廓、排列組合、字體架構、細節修飾、圖案置入、色彩搭配六大模塊。
(二)模塊劃分與構成要素提煉
1.字形輪廓模塊
字形輪廓模塊指在進行漢字字體設計時,根據漢字內容所要表現的屬性來選擇合適的外形輪廓,主要包括方形輪廓和非方形輪廓。
方形輪廓是基于漢字的方塊外形,隨著長邊和寬邊比例關系的不同,所圍合出來的字形輪廓也有所不同,同時也形成了字體的不同“性格”。如表1所示(長邊統一為1個數量單位),當長邊與寬邊比例關系為 1:1 時,圍合出來的圖形為正方形;當寬邊小于長邊時,圍合出來的圖形為扁寬形,帶給觀者一種莊重、穩固的感覺;當寬邊大于長邊時,圍合出的圖形為瘦高形,給人以高挑、輕盈的感覺。
非方形輪廓指除方形以外的輪廓,主要包括半圓形、圓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多邊形、扇形、特異形等。如表2所示,將方形漢字設計成特定輪廓,不僅能夠豐富字體設計的表現形式,也能增加字體設計的趣味性,從而
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2.排列組合模塊
排列組合模塊指根據字數和語句的連貫需求靈活排列漢字組合形式,通過字的位置變化、大小變化等方式,使整體呈現出躍動感和層次感[4。在漢字字體設計時,兩個以上字體都可以進行排列組合,并且隨著字體數量的增加,組合形式更加多樣。
最常見的字體排列組合方式為橫向和豎向,如表3所示,單行排列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組合方式,畫面構成穩定,便于閱讀;多行平行排列組合方式是將關聯緊密的詞語分為兩行或多行,以此提升設計的層次感;多行錯位排列組合方式是將字體調整為錯落有致的形式,使其產生一定的節奏感,從而增強字體的視覺沖擊力;特殊排列組合方式根據設計需求改變布局結構,增大字體間對比效果,進而達到顯著奪目的設計效果。
3.字體架構模塊
(1)字體搭建。嚴謹的結構關系是漢字字體設計的重要前提。漢字的設計只有讓結構、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律和視覺心理,才能設計出耐看、優美并且富有節奏和感染力的文字[5。漢字字體結構主要包括左右和左中右結構、上下和上中下結構、半包圍和全包圍結構、穿插結構等。通過對漢字字體結構的認識與掌握,在進行漢字字體搭建時,不應違背千百年來人們形成的漢字認讀習慣,應充分考慮偏旁部首間大小、強弱、節奏、變化等關系,只有遵循均衡穩定、疏密有致、穿插避讓的漢字結構規律才能構筑起完整、協調的字體結構,為漢字字體設計打下堅實基礎。
(2)重心位置。字體的重心位置是指筆畫所形成的重量均衡點。通過移動字體筆畫位置,壓扁或拉長部首比例結構,改變原有字體負形空間,以此來調整字體重心位置,促使字體架構特征更加鮮明、獨特。字體重心位置的不同,所帶來的視覺感受也不盡相同。如表4所示,以 1:1.5 長寬比例字體輪廓為例,將整體均勻分為5份(可根據實際長寬比例重新劃分),當重心比例達 3/5 時,重心點居中,無明顯視覺感受差異;當重心比例達 2/5 時,重心點偏高,給人以修長、高挑的視覺感受;當重心比例達 4/5 時,重心點偏低,給人以穩重、踏實的視覺感受;針對多個字體的排列組合方式,其重心結構應整體統一,否則將破壞字體組合效果。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設計需求調整字體重心位置。
(3)筆畫粗細。筆畫是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在字體設計中也是字體性格最直接的體現[。漢字筆畫數量眾多,根據筆畫傾斜角度可歸納為:橫筆畫、豎筆畫和斜筆畫。在設計過程中,筆畫粗細都是相對的,是可以調整的,設計者根據實際需求確定筆畫粗細。筆畫粗細變換需要保持一定的規律性,不得破壞整組字體的節奏感,通過細心調整筆畫間的疏密關系,從而達到美觀協調的視覺效果。
如表5所示,以“舍”字為例,等細筆畫字體間距較遠,負形空間大,結構明朗清透,給人一種纖細精致、輕巧靈動的視覺感受;等粗筆畫字體間距較近,負空間小,帶給人一種鏗鏘有力、厚重扎實的視覺感受;橫細豎粗筆畫字體以宋體最為典型,粗細筆畫之間形成對比,相比于等粗細筆畫更具吸引力,其粗壯的豎筆畫帶給人一種穩定感;豎細橫粗筆畫字體適用于橫筆畫較少或瘦高形比例的字體,在設計過程中應協調各橫筆畫間的位置關系,避免出現筆畫堆積而造成的文字辨識度下降的現象;筆畫粗細轉換字體指筆畫根據設計需要進行粗細轉換,以此豐富字體表現形式,更好地傳達設計意圖。
(4)筆畫連接與斷開。筆畫連接與斷開是字體之間建立聯系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字體千變萬化,其連接與斷開方式也不盡相同。通過對現有字體設計方案的梳理,如表6,總結出以下幾點規律:無論字體是并列排列還是錯位排列,找出相鄰字體能夠延長合并的筆畫部分進行連接;筆畫連接與斷開往往是同步的,多條筆畫相連時可選擇一條筆畫斷開,以此保證筆畫間的流暢性;連接后的筆畫要保證字體的可識別性,不能因為過度連接而導致字體無法辨識。字體在經過筆畫連接與斷開操作后,打破原有各自孤立的筆畫關系,賦予字體新的活力,使字體更具設計美感。
4.細節修飾模塊
當字體架構搭建完成后,需要對字體筆畫細節進行修飾,準確地將筆畫細節表現出來,不僅能夠提升字體的設計感,也能夠讓字體設計更加科學嚴謹。該模塊主要從筆畫轉折、筆畫端點、筆畫置換和字形描邊四個構成要素展開分析。
(1)筆畫轉折。筆畫轉折是連接筆畫與筆畫間的重要節點,由于筆畫轉折處多為雙線描邊圖形,因此每個轉折處均包含內角和外角兩個部分。如表7所示,在進行字體設計時,可以通過改變內、外角的方式來豐富筆畫轉折關系,如內角變換、外角變化和內外角變換等,筆畫轉折的選擇應符合字體整體設計風格,切勿喧賓奪主。
(2)筆畫端點。筆畫端點指漢字筆畫的起筆與收口位置,該構成要素對字體整體設計風格的呈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字體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如表8所示,筆畫端點主要通過裁切處理、放大處理、變形處理等方式設計,再運用舉一反三的方法設計出形式多樣的筆畫端點。在設計運動類主題字體時,選擇式樣4能夠更好地渲染運動所帶來速度感,使整體字形更具沖擊力。
(3)筆畫置換。筆畫置換指設計者巧妙運用語義相近的圖形替換字體中的部分筆畫,不僅便于觀者的理解和記憶,也極大地提高了字體傳播效率。在設計音樂類主題字體時,可以將音符、五線譜等元素圖形替換字體筆畫;在設計生態類主題字體時,可以將山巒、湖泊、飛鳥、綠葉等圖形替換字體筆畫,以貼近語義的具象圖形快速傳達主題意義。
(4)字形描邊。字形描邊指字體在完成細節修飾后為其增加描邊效果,主要包括幾何圖形描邊式樣和藝術畫筆描邊式樣。如表9所示,幾何圖形描邊式樣是運用較為普遍的描邊效果,輪廓清晰一目了然,并且能夠多層描邊,進一步增強字體的立體感;藝術畫筆描邊式樣主要運用毛筆、蠟筆、水彩等畫筆工具進行描邊,輪廓自然生動,個性十足,字形描邊不僅能夠充實和豐富字體表現形式,也能增強字體質感,吸引觀者的注意。
5.圖案置入模塊
(1)肌理圖案。肌理是指材質表面的紋理,不同的材質會表現不同的肌理圖案,主要分為自然肌理圖案和人工肌理圖案。如表10所示,自然肌理圖案指由自然界中固有物體生成的肌理圖案,包括木材肌理、大理石肌理、葉脈肌理等;人工肌理圖案指由人類加工生產而成的肌理圖案,包括扎染肌理、涂抹肌理、拼貼肌理等。將肌理圖案置入字體中,形成獨特的材質文字,不僅能夠使文字充滿觸覺質感,也能賦予文字更多感染力,如在實木家具類主題字體設計中置入木材肌理,可以更好地呼應主題。
(2)幾何圖案。幾何圖案是將點、線、面等幾何形態按照一定的構成法則進行分解、排列、組合后的圖案。如表11所示,幾何圖案既可以是輪廓規則,排列有序的形式,也可以是自由靈活的形式,將不同形式的幾何圖案置入字體中,將會給觀者帶來十分奇妙視覺感受,如在進行火焰類主題字體設計時置入幾何圖案4,繞動的曲線更能啟發人們對火焰的聯想。
6.色彩搭配模塊
隨著印刷技術的不斷進步,色彩在字體設計中的運用和搭配方式日益豐富,主要包括單色運用、多色運用和漸變色運用。如表12所示,單色在字體設計中的運用相對于復合色彩略顯單一,但其色彩專屬性能夠為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口可樂的紅色和柯達的黃色都是最典型的代表;多色運用指兩種以上色彩的搭配運用,在設計時根據需求選取顏色,遵循色彩對比與調和原則,協調主體色與輔助色間的搭配關系;漸變色的運用能夠使字體更加立體,帶給觀者細膩、豐富、協調的視覺感受,使字體效果更加突出。
三、漢字字體模塊化設計實踐
為進一步驗證漢字字體模塊化設計模型的有效性,對“里仁為美”這組漢字字體進行模塊化設計實踐。在設計的不同環節中,通過“模塊化”思維組合式方法的實踐性運用,可將原有的創新設計內容,進行有效放大和擴充,實現設計創新性價值最大化[8。三種具體方案如下。
(一)“里仁為美”設計方案一
該設計方案中,字形輪廓模塊選擇方形輪廓中長寬比例為 1:0.618 的扁寬形輪廓;排列組合模塊選擇橫向多行平行排列方式;字體架構模塊中的重心位置為 3/5 ,筆畫粗細為橫細豎粗,并且將“里”“為”“美”等字左側位置筆畫分別斷開,確保形式上的統一;細節修飾模塊中的筆畫轉折均為圓角,筆畫端點為表8中的式樣3,將“為”字中的兩點置換為對話框的形式,表達出要與有仁德人交流溝通,從而達到美的境界含義;色彩搭配模塊選擇褐色、橙色的雙色組合方式 (如圖2)。
(二)“里仁為美”設計方案二
該設計方案中,字形輪廓模塊選擇方形輪廓中長寬比例為 1:1 的正方形輪廓;排列組合模塊選擇橫向多行平行排列方式;字體架構模塊中的重心位置為 3/5 ,筆畫粗細為等粗;細節修飾模塊中的筆畫轉折均為直角,筆畫端點為表8中的式樣8;圖案置入模塊選擇表10肌理圖案中的人工肌理圖案1;色彩搭配模塊選擇黑色;該方案字形結構穩重,筆畫特征古拙,黑色斑駁的肌理圖案與字形輪廓巧妙融合,虛實有度,展現出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如圖3)。
(三)“里仁為美”設計方案三
該設計方案中,字形輪廓模塊選擇非方形輪廓中的特異形輪廓;排列組合模塊選擇橫向特殊排列方式;字體架構模塊中的重心位置為 2/5 ,筆畫粗細為等粗;細節修飾模塊中的筆畫轉折均為直角,字形描邊為幾何圖形式樣;色彩搭配模塊選擇漸變色組合方式 (如圖4)。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漢字字體模塊系統分類與構成要素的分析,構建出漢字字體模塊化設計模型,并列舉多個設計案例驗證該模型的有效性,體現出模塊化設計理論不僅能夠改變傳統漢字字體設計思維方式,同時也能運用多重組合方式“重構”漢字字體設計,滿足多種設計需求。漢字字體模塊化設計模型拓寬了漢字字體設計方法,充分體現了模塊化設計理論的應用價值,該模型提供了一套規律性、秩序性、系統性的設計路徑,提高了設計效率,拓寬了設計思維,豐富了設計結果,為進一步探討模塊化設計理論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中的運用提供了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喻蓉杰.漢字字體設計造型及其情感分析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2]陸旋.以形達意變化萬千—書名的字體創意設計[J].編輯學刊,2019(3):78-84.
[3]鄭晶,康兵.學校品牌標識模塊化設計方法[J].包裝工程,2018(22):83-91.
[4]劉兵克.自由“字”在:字體設計與創意[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40-41.
[5]林國勝,毛利靜,劉東霞.字體設計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18-19.
[6]王靜艷,朱史霞.漢字字體設計的重心概念辨析[J].包裝工程,2018(24):39-42.
[7]劉柏坤.字體設計進化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50-52.
[8]胡迅.“模塊化”思維方式在服裝拓展設計中的應用[J].裝飾,2013(5):100-102.
作者簡介:
李鋒,碩士,齊魯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
姜露露,碩士,齊魯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
陳菲,碩士,齊魯理工學院藝術學院教師。
編輯: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