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點撥
新材料作文題的特點,一是題目有材料(個別題目還會給出寫作主題);二是要求依據材料提煉關鍵詞、立意點,多角度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和表達能力。同學們要遵循“先求同,再求異”的原則,審清材料有幾個關鍵詞、幾層意思,然后進行比較分析,挖掘出關聯點。一是求同分析,就是在逐句逐層分析材料意思的基礎上,找出其中的共同點(這共同點就是材料的整體意蘊、命題的基本指向)。二是析異分析,就是通過更為細致的解讀,發現不同側重點。先求同,再析異。尤其是對多元思辨類材料,同學們要注意運用好“辯證分析法”,也就是要區分不同情況,全面地、一分為二地確立合乎事理的、啟發性強的立意。
審題立意時,同學們要特別注意兩點:
一、審關系
“審題”就是要審清題目的“規定性”。新材料作文往往是把原生的現象擺在我們面前,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我們從幾個對象(或關鍵詞)中找到其內在聯系,形成論點,讓文脈有序地、有邏輯地展開。也就是說,新材料作文審題時一定要注意對象(或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精確地理解材料含意并把握命題意圖。同學們在寫作時需要摸準命題的指向,弄清內在聯系的實質。
二、會辯證
面對新材料作文題,同學們首先要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概括。也就是圍繞命題材料,先作信息層次梳理,從材料內涵的不同方向、角度,形成自己的理解與解釋,最后進行合理選擇。只要逐步解讀并深思,做到取精存真,就容易寫得具體而扎實。在此基礎上,對提煉出來的矛盾進行辯證立意。所謂辯證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指確定立意的眼光要全面,要從現象、事物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系中探索規律,以便從本質上系統地、完整地確定立意。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人認為正確的事情就一定是合適的;也有人認為,正確的事情未必合適。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一、剖析材料
文題材料圍繞“正確”與“合適”的辯證關系展開,需重點辨析二者的異同與矛盾:
1.正確:指符合道德準則、客觀規律、社會公義或普遍價值觀的行為或選擇,強調“應然性”。例如,誠信是道德正確,遵循規律是實踐正確。
2.合適:強調情境適配性,需結合時間、空間、對象、方式等具體條件,體現“實然性”。例如,對重癥患者隱瞞病情雖違背“誠實”的正確性,但可能是保護其心理的合適選擇。
3.核心矛盾:正確之事是否必然適用于所有情境?若二者沖突,如何權衡?
二、把握聯系
1.避免單維度論述。寫作時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維,展現思辨性。例如把握事物的統一性:正確是合適的根基(如法律正義保障社會有序運行);再如把握事物的矛盾性:正確未必適合具體情境(如烏托邦理想在現實中難以實現)。
2.強化事物規律。例如從歷史發展視角看,商鞅變法符合秦強國之“正確”,但其嚴刑峻法在秦統一六國后變得“不合適”。
三、參考立意
1.正確提供方向,合適決定路徑。如:孔子“禮之用,和為貴”既堅守道德(正確),又注重方式(合適)。
2.正確與合適統一于“善”的終極目標。如:善意的謊言。
3.警惕“正確陷阱”,批判教條化“正確”。如:“唯分數論”忽視學生個性成長。
佳作展示
明正確之道喚花醒,行合適之事葳蕤生
◎曾薇潔
有人認為正確的事一定合適,也有人發出不同聲音,慨嘆正確的事未必合適。前者是信念堅定者的高歌,后者是洞察世事者的智慧。依我看來,正確的事情合適與否取決于當下的情境,不同情境下,正確的事情未必都合適。唯有明正確之道方喚花醒,行合適之事葳蕤自生。
明正確之道喚花醒,需知正確的事是行為正直、通達事理,能為事物前進發展提供動力。
透過歷史的瞳孔,我們回望九州大地,烽煙四起、列強侵略,無數仁人志士振臂高呼、前仆后繼。他們為之無私奉獻的正確的事,是捍衛祖國、救民水火的大義氣節。仰望浩渺蒼穹,“嫦娥”奔月,“玉兔”探月,“天宮”建成,“祝融”探火,背后是無數航天人夜以繼日、不計名利地付出與堅守。他們為之拼搏奮斗的正確的事是腳踏實地,用平凡鑄就偉大,堅守信仰。回望煙火人間,小巷中穿梭著如王計兵一般的外賣員,院落里有著如余秀華般的普通人,他們堅守生活的美好,從不畏懼苦難的饋贈。他們為之堅守美好的正確的事就是熱愛生活,心向美好,于苦痛中堅韌頑強。明正確之道讓我們認清當下,明白生活本真,在做正確的事中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成長,為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行合適之事葳蕤生,需明正確的事是合適的前提,亦是合適的根基。
行合適之事是建立在事情正確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做的事情正確,使用的方法合適,才會有四兩撥千斤之效。有些事情符合規定但不合適,于是有了交警撤回為救人而違反交通規則的車主的懲罰;有些事情正確但不合適在當時做,于是有了小說《馬蘭花》中馬蘭花閉口不在麻嬸急救住院時向她女兒提借款未還的事;有些事情正確但使用方法不合適,于是有了在史鐵生絕望地于地壇尋求生命意義時,他的母親沒有阻止而是告訴兒子“這挺好”,在背后默默守護。合適,需要符合情理,體貼人心,不傷害他人,也堅守自己的正確之道。
合適,需要行事者綜合考慮當下境況,作出最正確的選擇,可以說合適也是事情正確的一部分,是做正確的事的初衷。
鄧稼先回國后“一切服從組織安排”,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是正確的事。在他看來,正確的事需以國家、民族為首,而不能只為了個人私欲小利。當今國際形勢日益緊張,與某些國家既行不正確之道,也行不合適之事有著密切關系。可見正確是合適之根基,合適是正確之延伸。
吾輩青年當懷高遠之志,持光明之心,立赫赫之功,明正確之道喚花醒,行合適之事生葳蕤。在民族復興大業中,我們要找到正確之道,行合適之事,為巨龍騰飛和時代發展注入青春力量。
【湖南隆回縣第一中學】
◆點評
這篇作文以辯證思維探討“正確與合適”的關系,觀點鮮明,立意深刻。小作者善用人物、事例佐證觀點,展現了較廣的知識面與較高的思辨能力。文中“正確是合適之根基,合適是正確之延伸”的結論富有啟發性。總體而言,作文思想有深度,若能在語言精準度與結構邏輯上進一步打磨,將更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