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現
光明的前景" 火熱的生活
◎李洪興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到福建東山縣澳角村考察時指出:“這次來看到村里發生了很大變化,很是欣慰、很有感慨。新時代新征程農村一定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農民會有更加火熱的生活。”
澳角村以前有“三不起”:報紙訂不起,電話費交不起,煤油燈點不起。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澳角村發展大型鋼質漁船和水產養殖業,實現了“四看”:看海面,滿港新船;看地面,滿村新房;看山面,郁郁蔥蔥;看人面,喜氣洋洋。如今,立足突出的沿海優勢,澳角村不斷推動海洋捕撈、水產品養殖、海產品加工、電商微商、鄉村旅游等產業協同發展,成功拓寬產業振興之路。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跳出一地看振興,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還要蹚出更多新路子。
推動振興發展,系統思維至關重要。如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追求的不是單一方面的進步,而是更為全面的發展。很多地方種油菜花、桃花、杜鵑花等,待到盛開時,以花海吸引游客。怎樣避免同質化?有地方借鮮花“搭臺”,讓文化“唱戲”,開辦攝影大賽、音樂節等活動,花海“顏值”變發展“產值”,文體活動助力文化振興。找準“支點”,抓住重點、點面結合,打出“組合拳”,才能在多重目標中尋找動態平衡、釋放綜合效益。
拓寬發展之路,需把自上而下的推動與自下而上的主動結合起來,增強內生動力。還是以花為例,山東菏澤圍繞牡丹做文章,培養農民畫師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很多農民“農忙時拿起鋤頭,農閑時手執畫筆”,有了更豐厚的收入。藝術是養人的,有群眾感慨,學畫給我打開了一扇窗戶。不斷壯大的工筆牡丹畫產業喜人,農民畫師的精神富足更是展現出以文潤心的力量。有了這樣的文化吸引力、內在驅動力,產業旺、文化興、人心聚,就能實現融合互促。
更好實現振興發展,還應增強過程意識、前瞻意識。培育產業很難一蹴而就,謀劃發展也要著眼長遠。云南景邁山,借申遺成功東風,承接“綠色流量”,讓茶葉變“茶業”,茶山變“金山”,申遺成功一年來,云南景邁山接待游客同比增長33.52%,實現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84%。無論是布局新產業還是發展新業態,都應準確把握發展趨勢,以科學判斷、前瞻眼光洞見可能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進而提高產業韌性和競爭力。
找準各自產業振興的“鑰匙”,打造為市場認可的“賣點”,鄉村全面振興之路可探索創新的空間還很大。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幸福花”就會遍地開,“致富果”就能滿枝頭。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11月1日,有刪改)
◆提煉
《易傳》有言:“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一篇文章如果能將主旨挖掘得足夠深,讓讀者讀完后有所觸動,有所啟發,那么這篇文章的立意就可以說是高遠的。文章立意如何實現高遠呢?
1.立足于現實
選文開篇講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東山縣澳角村,描述了澳角村幾十年的發展變化,進而轉入了對鄉村全面振興途徑的探討。這種站位跳出了個體或局部的狹隘視野,從國家整體發展格局出發,展現出宏大的眼光。
2.多維度分析
選文詳細闡述了鄉村全面振興中的系統思維、內生動力和過程意識、前瞻意識的重要性,通過列舉山東菏澤、云南景邁山等具體事例,生動展現了鄉村振興的新思路,使讀者對鄉村振興的方法、途徑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沒有空洞地說教,而是通過實際案例展現鄉村振興的創新途徑。
3.給人以啟示
選文最后提出只要找到適合自己和市場的產業,就能實現鄉村振興。這種深刻見解,是對現實國情的深刻思考,高屋建瓴,主旨高遠。
佳作展示
于時代峰巔,見人類星輝
◎藍晶瑩
世界如巍峨群山,峰巔的風景吸引著代代攀登者。攀登高峰,既是人類對個人生命價值的求索,亦是人類促使文明向前拓進。于時代交匯處登頂,我們不僅能見天地之闊,更能見民族精神在淬煉中升華,人類價值于星空中閃耀,而這一切,都需深植于“以人為本”的時代沃土。
攀登,民族精神的雙重淬煉。真正的登頂,絕非坦途。它需要手持信念之杖,踏過萬千險阻。且看,那些登頂珠峰的中華勇士,在世界之巔插上五星紅旗——這不只是對地理高度的征服,更是中華民族堅忍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在新時代的淬煉與宣示。再看“玉兔二號”成功著陸月背,它承載的豈止是千萬人的好奇?它鐫刻著一個民族在科技前沿不懈探索、追求卓越的時代印記。每一次向未知的沖擊,每一次對極限的挑戰,都是個體與集體意志在時代熔爐中的雙重鍛造,熔鑄成推動民族前行的磅礴力量。
閃耀,普世價值的光輝綻放。這光,源于熱愛,成于堅守,閃耀的是人類共同的勇氣與創造之光。如同導演餃子,從醫學院畢業后毅然轉行,投身熱愛的動畫領域,雖經歷各種困難,但未熄其火,反煉真金。《哪吒》橫空出世,其成功的背后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孤勇,更是個體以極致熱愛與不懈奮斗突破自我、創造價值的生動詮釋。他的故事,鼓舞了所有懷抱夢想、渴望在時代畫卷上留下獨特印記的人們。個體的卓越綻放,終將匯入人類精神的璀璨長卷。
共生,時代沃土孕育的雙向奔赴。我們觀覽世界的方式,從未如當下這般便捷多元。科技浪潮奔涌,方寸屏幕即可連接寰宇萬象。這不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時代賦予個體“開眼看世界”的廣闊平臺,是“以人為本”拓展認知疆域理念的具象呈現。而當我們以奮斗之姿向峰巔進發,“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邁與“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清醒并行不悖。奮斗本身,既是“以我之視角見世界”的深度參與,也是“以世界之視角見我”的價值肯定。時代珍視每一個夢想的種子,尊重每一次勇敢的選擇,為個體與世界的“雙向奔赴”提供了豐沃土壤。我們以奮斗丈量世界,世界亦在見證奮斗者譜寫的時代華章。
千帆競渡,沉舟側畔見證的是生生不息;萬木爭春,病樹前頭孕育著蓬勃生機。立于時代的峰巒,我們以個體之微光洞察萬物,更以奮斗之姿態匯入星河。當個人的足跡深深嵌入民族復興的征程,當個體的光芒輝映著人類精神的永恒價值,我們便真正實現了與時代的共生共榮:既見天地之浩渺,亦見自我之璀璨,更見時代精神引領下那生生不息的壯闊圖景。
【四川瀘縣二中實驗學校】
◆點評
本文立意高遠,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緊密結合時代特征,將珠峰登頂、探月工程的國家敘事與餃子導演的個體奮斗有機融合,共同服務于闡釋民族精神與人類價值的宏大主題。二是多方面展開論述,民族的精神、人類價值、時代理念都有闡述。三是格局高遠,“登頂”“淬煉”“星河”“沃土”“雙向奔赴”等核心意象,將具體事件高度象征化,指向深層精神價值與時代理念核心,給人以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