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工作中認識;在戰爭年代里戀愛;在艱苦環境下結婚。”1939年冬天,彭真在婚禮上,用這三句話總結自己的戀愛經歷。從那天開始,他和張潔清攜手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
被革命的紅線牽引
1935年的一天,一位大學生模樣的女子走進北平大義社,受姑姑所托,她來給住在這里的魏先生送一份秘密文件。
這名女子叫張潔清,出生于河北霸縣的一個大家族,姑姑張秀巖是李大釗的學生。從少年時代起,她就聽姑姑講紅軍的故事,在姑姑帶領下唱《國際歌》。她也因此對姑姑口中那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社會無限向往。考入北平女子師范學院英文系后,她開始投入革命洪流,貼標語,傳情報,入左聯,無形中接受了黨的考驗。
大學畢業后,張潔清以教書為掩護,擔任交通員。就這樣,她第一次見到了魏先生。
魏先生30多歲,穿著一件大褂,身材瘦瘦高高,樸實堅毅的臉上透著穩健和成熟,此后,他們又有過幾次接觸,只是出于保密需要,很少語言交流。
1937年,在家宴上,張潔清又見到了魏先生——他即將前往延安,應姑姑張秀巖的邀請來家里吃飯。
在姑姑的介紹下,張潔清得知魏先生本名傅懋恭,出生在農民家庭,少年時受盡惡霸的欺凌,因家境貧寒,直到17歲才終于有了上學的機會。五四運動到來時,他積極帶領同學進行反帝愛國宣傳,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短短幾年內便成為山西省第一個中共黨組織的負責人之一,并先后領導了多次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對魏先生的種種壯舉,張潔清肅然起敬。
兩年后,他們又不期而遇。
1939年,張潔清來到晉察冀根據地,為熟悉農村工作,她主動要求先去黨校學習。有一天,她驚喜地發現,前來講課的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書記竟是魏先生,此時,他已改名為彭真。
彭真也注意到了張潔清,經過革命的錘煉,此時,她已經是成熟的共產黨員了。盡管衣著與大家并無二致,但她舉手投足間的端莊和優雅依然非常引人注目。
這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彭真,他坦誠地向張潔清袒露心思,征求她的意見。張潔清答應考慮考慮。
愛情與事業合二為一
一次經歷讓張潔清深受感動。那年冬天,天氣異常寒冷,她得了瘧疾,發高燒,打寒戰,痛苦不堪。彭真看到她被疾病折磨,心疼地說:“搬到我這里來,咱們結婚吧,讓我來照顧你。”
一句簡單、樸實的話,張潔清感受到了濃濃愛意。就這樣,以一副擔架作為花轎,病中的張潔清做了新娘。這年,她27歲,彭真37歲。
病情好轉后,組織上安排張潔清到晉察冀中央局機關秘書處,輔佐彭真工作。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的時期,按照中央指示,彭真即將奔赴延安。去延安要經過好幾道日軍的封鎖線,而此時,張潔清已有身孕,無法同行。
臨走前,彭真百般不放心,他送給張潔清一把小手槍。張潔清沒有一句怨言,她早已想好,如果被日軍包圍,她就開兩槍,一槍給孩子,一槍給自己。
這年冬天,在山西盂縣的一間破房子里,孩子出生了。此時,日軍已經開始了大掃蕩,民兵們把張潔清扶上擔架,往大山里轉移。為了減輕重量,不顧嚴寒的天氣和虛弱的身體,她把身上的被子、毯子全都掀了下去。不料,卻因此受了大寒,留下了關節變形的后遺癥。
1949年,苦難的戰爭歲月終于結束。新中國成立后,彭真擔任北京市委書記,張潔清則選擇做他的秘書。她本是英文系高才生,有知識、有能力勝任工作。
愛情與事業合二為一,她的筆記里,有對他工作、活動的安排,也有體溫、脈搏的變化記錄;每年的11月24日,她都會為他準備一點酒,那天,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
淡淡的馨香、深深的愛戀就這樣滋潤著綿長的歲月。
他在,歲月就在
不久,史無前例的動亂爆發了,愛情遭受了嚴峻的考驗。彭真被撤銷一切職務,被批判,被監禁。張潔清同時被關進了秦城監獄。
三個月的時間,張潔清滿頭黑發全白了,孩子們來探監時,她叮囑孩子們:“要相信你們的父親……”
光陰是冷的,記憶中的芳馨卻足以支撐她挨過七年漫長、跌宕的日子。1975年,彭真和張潔清終于走出監獄,雙雙被流放到陜西商洛。相聚時,凝視著她頭上的白發,他哽咽著說:“你受苦了!”
然而,對她來說,他在,歲月就在,這就是最好的世界。“讓我來照顧你。”這一次,彭真終于有機會踐行結婚時的承諾了,他包攬了全部家務,砌爐灶、買菜、種菜,讓10平方米的小屋充滿溫情。
1979年,彭真重返政壇。工作剛剛恢復,任務繁重,他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后一個熄滅。張潔清不顧病體,繼續做他的秘書,全力支持他。細致入微的愛令彭真深受感動,他不止一次地說:“撒切爾是個女強人,我們共產黨也有女強人,潔清就是一個。”他還對子女們說:“你們的媽媽是大學生,能干、有智慧,是我耽誤了她。”
珍惜著每一個相伴的日子,他心系著她。她喜歡蘭花,夏天的清晨,他總會摘回幾朵,悄悄放在她的枕邊;她腿腳不便,他便常常用輪椅推著她散步;90歲高齡時,他還帶她蕩舟湖上。
五十八年的恩愛令人欣羨,然而,生命的潮水終將要退去。1997年,彭真病重,無法言語。最后的時光,張潔清拉著他的手,他們靜靜對望。彭真此生最不舍的就是張潔清。
見此情景,女兒在彭真耳邊大聲說:“放心吧,我會照顧好媽媽!”彭真這才安然離世。
思念縈繞在心頭,張潔清在85歲高齡,開始整理幾十年來的日記,為《彭真年譜》提供了珍貴的檔案資料。歷經十六年,180余萬字的年譜出版了,彭真紀念館、故居也相繼開放,她的任務完成了,她卻病倒了。2015年,張潔清臨終前,對子女們說:“我要去陪你們的爸爸了……”
前生來世,火一樣的愛,永不泯滅。
編輯 吳元梓 1159492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