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形式,近年來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與廣泛關注。在這股音樂劇熱潮中,不少作品嘗試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融入現代創作,以期創造出獨具民族特色、又與時代審美相契合的藝術形態。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瑰寶的竹笛,以其圓潤柔美的音色與豐富細膩的表現力,成為許多現代音樂劇青睞的樂器,在人物塑造、情感渲染、氛圍營造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中國傳統竹笛演奏技巧概述
(一)氣息控制與音色變化
在竹笛演奏的藝術世界中,氣息控制是演奏者駕馭音色變化、詮釋音樂情感的關鍵法寶,當氣息輕盈而靈動時,竹笛便吐露出歡快明朗的音符,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喜悅與激情;而當氣息深沉而綿長時,竹笛又會流淌出憂傷婉轉的旋律,宛如在傾訴心中的惆帳與哀愁。要想真正掌握氣息控制的奧秘,長音練習和音階訓練必不可少,長音練習猶如一張細膩的砂紙,打磨演奏者氣息的勻稱與持久;音階訓練則如同一位敏銳的指揮家,引領演奏者在不同音區間靈活調配氣息。通過刻苦練習這兩項基本功,演奏者方能在實踐中收放自如,將內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氣息之中,賦予竹笛以鮮活的生命力。
(二)指法技巧與音域拓展
指法技巧是竹笛演奏的另一個重要維度,吐音、顫音、滑音等常用技法的高級使用,無不依賴于指法的精湛與靈活,演奏者通過對指法的不懈訓練,使手指在音孔上的運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富于變化,由此營造出豐富多樣的音樂層次感。除了基本指法,一些特殊指法技巧的運用,更是竹笛音域拓展的利器,打孔音技法通過在演奏時變換不同的打孔組合,能夠產生別具一格的音響效果,為作品增添奇妙的色彩;泛音技法則猶如一位魔術師,讓竹笛在本已有限的音域中,開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中國傳統竹笛演奏技巧在現代音樂劇創作中的運用
(一)與戲劇情節的契合
在現代音樂劇創作中,音樂與戲劇情節的完美融合是作品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而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竹笛演奏技巧常常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成為銜接音樂與情感、烘托戲劇沖突的重要紐帶。
例如,在音樂劇《梅》中,婉轉低回的竹笛聲仿佛在傾訴梅蘭芳的深沉愛戀,竹笛音色的變化,與人物情感的起伏形成了默契的呼應,使得戲劇沖突更加立體鮮明,讓觀眾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又如在音樂劇《聶小倩與寧采臣》中,竹笛顫音技巧的巧妙運用,成為塑造凄美意境的一大法寶,當聶小倩與寧采臣生死離別時,竹笛顫抖的音符仿佛在泣血呻吟,將人鬼殊途的悲慟表現得淋漓盡致,微微顫動的樂聲,像是淚水漣漣,又像是心如刀割,與人物的悲歡離合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令人印象深刻。這種以竹笛技巧渲染戲劇意境的手法,能夠直擊人心,引發觀眾的共情,使作品的感染力和藝術魅力得到極大提升。
(二)融入現代音樂元素
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碰撞中,悠揚婉轉的竹笛音色與時尚前衛的現代音樂元素巧妙融合,便能創造出獨具魅力和沖擊力的嶄新音樂語匯,賦予作品以別樣的時代氣息和藝術感染力。這種跨越時空的創新嘗試,既是對傳統藝術的繼承發展,也是現代音樂劇創作理念的生動體現。
以音樂劇《金沙》為例,該劇將竹笛演奏與電聲樂器巧妙結合,形成了一種極富現代感的音樂風格,當空靈典雅的竹笛旋律與電子合成器營造的夢幻氛圍交相輝映時,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異度空間。而當激昂高亢的竹笛演奏與動感十足的鼓點節奏相互應和時,又讓人感受到了穿越時空的澎湃激情;再如在音樂劇《寶玉》中,劇中的竹笛演奏中的滑音、顫音等技巧,更是為人物情感的抒發平添了幾分柔美與纏綿,當裊裊余音與動人心弦的流行旋律交織在一起時,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便被賦予了鮮活的時代氣息,能引發當代觀眾的情感共鳴。
(三)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
熟練運用傳統竹笛演奏技巧,能夠通過聲音這一最具滲透力的媒介,將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人生的悲歡離合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舞臺上的每一個角色都鮮活立體、富于生命力。
在音樂劇《景邁有嘉木》中,作為景邁山村委會主任,而香一方面希望借助旅游開發振興村子,另一方面又擔心過度商業化會影響茶文化的傳承,當她徘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時,竹笛時而激昂奮進、時而柔美沉郁的旋律完美詮釋了她內心的掙扎與困惑,特別是在與巖坎因民宿改造而發生爭執的戲份中,竹笛急促緊張的節奏與她的情緒變化形成鮮明呼應,將一個立體豐滿、可親可感的鄉村女性形象展現于舞臺之上。相比之下,竹笛婉轉柔美的音色則成為塑造知名博主施遠方這一人物的點晴之筆,當他為化解村民糾紛、助力景邁鄉村振興而四處奔走時,竹笛明快流暢的旋律又恰到好處地烘托出他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為這一人物形象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三、傳統竹笛演奏技巧在現代音樂劇中的創新發展
(一)融合多元文化元素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日益頻繁,這也為傳統竹笛演奏技巧在現代音樂劇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種跨文化的藝術探索,既是傳統竹笛演奏技藝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音樂劇創作不斷突破自我、拓展疆域的重要路徑。
以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為例,該劇在創作中巧妙融合了中西方多元文化元素,既有中國傳統戲曲、民樂的風格,又吸收了搖滾、Rap等現代流行音樂的表現手法。其中,竹笛柔美的滑音、顫音等技巧,與電吉他勁松有力的節奏形成鮮明對比,既有交融的和諧美感,又有強烈的戲劇沖突。劇中竹笛的演奏充分汲取了西域音樂的精髓,將其特有的自由節奏、即興裝飾等表現手法融入演奏中,形成了極富異域風情和藝術感染力的音樂語匯。此外,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還大膽嘗試將竹笛演奏與戲劇表演相結合,讓竹笛演奏者化身為劇中人物,與演員同臺演繹,形成戲中戲的獨特藝術形式。當悠揚的竹笛聲與人物的臺詞交相呼應時,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大唐盛世的長安城中,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藝術享受,而這種將音樂創作與戲劇表現深度融合的創新之舉,正是傳統竹笛技藝在現代音樂劇舞臺上煥發勃勃生機的生動寫照。
(二)開拓前衛先鋒的表現手法
在追求藝術創新的道路上,一些勇于突破傳統桎梏的現代音樂劇大膽嘗試前衛先鋒的表現手法,而傳統竹笛演奏技巧在這一過程中也實現了自身的革新與蛻變。這種不拘一格、勇于創新的探索,既是音樂劇藝術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昭示著傳統竹笛演奏技巧在新時代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例如,在音樂劇《兵馬俑》中,竹笛時而幽咽凄切,時而激越高亢,與電子合成的音響效果、演員的朗誦聲形成鮮明對比,極大地增強了竹笛演奏的表現力和張力,尤其是在反映秦始皇兵馬俑復活的橋段中,竹笛的多重音技法與電子音樂的合成效果交相輝映,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一個神秘莫測的遠古世界。而這種大膽解構傳統、突破常規的藝術表現手法,正是現代音樂劇創作對于竹笛傳統技藝的一次全新詮釋。
又如在古詩詞沉浸式音樂劇《詩躍五千年》中,通過將傳統竹笛演奏與現代電子音樂、多媒體技術相融合,營造出時空交錯、虛實相生的獨特意境。劇中,竹笛時而幽咽凄切,時而激越高亢,與電子合成的音響效果、3D全息投影形成鮮明對比,極大地增強了竹笛演奏的表現力和張力。尤其是在反映先秦詩歌的片段中,竹笛的多重音技法與現代舞蹈演員的肢體語言交相輝映,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上古先賢吟詠詩章的意境之中。《詩躍五千年》還將竹笛演奏與詩歌朗誦巧妙結合,讓竹笛化身為詩人情感的“代言人”。劇中竹笛時而溫婉柔美,營造出《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浪漫意境;時而悲愴沉郁,渲染出《離騷》里“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傷情緒。竹笛極富穿透力的音色,與演員鏗鏘有力的朗誦聲形成默契的呼應,將詩人跌宕起伏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現。這種將傳統竹笛技藝與前衛先鋒的舞臺表現手法相結合的創新之舉,不僅開拓了竹笛演奏的嶄新境界,也為現代音樂劇藝術的多元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范例。
(三)注重互動體驗與情感共鳴
在當今生活節奏快、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現代觀眾對音樂劇的欣賞已不再滿足于單向度的被動接受,而是越來越注重參與式的互動體驗和情感共鳴。而傳統竹笛演奏所特有的親和力與感染力,恰恰為現代音樂劇創造了沉浸式的舞臺效果,為演員與觀眾情感互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借助竹笛溫潤細膩的音色和委婉動人的表現力,現代音樂劇將傳統竹笛技藝與現代舞臺藝術巧妙融合,以“近距離”的方式拉近了藝術與生活的距離,讓觀眾在劇場中獲得身臨其境的美感體驗。
例如,在互動式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中,竹笛甚至化身為劇中“貓”的配音樂器,與演員形成精妙的默契配合,每當“貓”在劇中傾吐心聲、宣泄情緒時,竹笛都會即興加入演奏,通過顫音、泛音等技巧模仿貓咪的叫聲,引發現場觀眾會心地微笑。而在“貓”化身人形、開啟尋找真愛之旅時,竹笛又會奏出浪漫溫馨的主題旋律,烘托出夢幻唯美的意境,讓觀眾沉浸在甜蜜的愛情氛圍中。竹笛演奏的穿插互動,不僅拉近了人物與觀眾的心理距離,也為整部音樂劇增添了別樣的趣味性和參與感,提升了觀眾的審美愉悅體驗。
四、結語
傳統竹笛演奏技巧與現代音樂劇創作的融合,不僅為民族音樂瑰寶在新時代的傳承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也為音樂劇藝術的多元繁榮注人了勃勃生機。未來,隨著人們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強和全球化交流的持續深入,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探索前衛創新理念,必將成為傳統竹笛技藝與現代音樂劇共生共榮的必由之路。可以預見,經過藝術家們的不懈努力,這種跨界融合的藝術形式定能綻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譜寫出嶄新的華章。
(作者單位:依力亞爾·買買提,喀什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祖麗皮亞·艾孜提,喀什市第五中學)
參考文獻:
[1]王文成.竹笛演奏藝術特征與技巧運用的探討[J].文學藝術周刊,2025(5):48-50.
[2]彭曦怡.音樂劇作曲技巧與創新——從經典到現代的演進[J].中國音樂劇,2024(5):25-27.
[3]邢豪.傳統音樂元素在現代音樂劇創作中的運用[J].中國音樂劇,2024(5):54-56.
[4]王典.竹笛演奏的藝術特征與技巧運用[J].藝術評鑒,2024(12):93-98.
[5]盛鈺斐.竹笛在現代音樂中的運用[D].青島:青島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