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7-267-02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斗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沖鋒號。要堅持一體推進“三不腐”,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絕不姑息,充分彰顯了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的強大恒心和韌勁。
廉潔風險防控是反腐敗工作的基礎,對一個企業來講,廉潔風險防控涉及物資采購、項目管理、外協外包、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工程管理、市場開拓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多個領域,本文以物資采購中的環節之一的供應商管理為中心,著重分析供應商管理領域廉潔風險防控的難點及對策。
一、國有企業供應商管理領域典型的違規違紀問題
(一)在供應商管理工作中出現異常情況或不合規問題
在實際供應商管理工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不合理或不合規的現象,這些異常情況背后往往隱藏著廉潔風險隱患。
1.采購前期有較強的供應商選擇傾向。一是,提出采購需求時,設定指向性的采購指標,導致滿足采購指標需求的供應商極少。二是,故意拆分標的、規避招標、應招未招,或者中途更改了采購方式但中標供應商始終是同一家。三是,不執行規章制度,先私自進行采購或外協外包,后補審批及競價談判等流程、補簽采購或外協外包合同。四是,以單一來源采購為由選定某個特定供應商,但單一來源采購的理由、依據并不充分。
2.對特定供應商給予特殊“優待”。一是,供應商的資質明顯不符合本單位供應商準入的要求,但仍將其破格納入本單位合格供方名錄。二是,在雙方談判時放寬付款條件。三是,在同等條件下,選擇了非最低價供應商。四是,在代理商價格高于生產廠家、且本單位可自由選擇的情況下,不選擇從原生產廠家采購而是選擇了某代理商。五是,違規啟用本單位黑名單內的供應商。六是,采購價格存在明顯異常,采購單件和大批量采購的單價一致或采購價格明顯高于市場公允價格。七是,無任何特殊原因,不按合同約定、提前向供應商支付貨款。八是,在供應商評價時,給予特定供應商名不副實、過高的評價。
3.配合特定供應商搞虛假驗收。一是,物資到貨數量、品種、規格型號與訂單數量不一致,存在少收、錯收等問題。二是,產品到貨驗收標準或操作規范不明確,導致未確認產品質量即入庫或使用。三是,未執行開箱驗收有關要求,物資需求部門人員未參與需開箱驗收物資的到貨驗收。四是,弄虛作假,辦理虛假到貨驗收、入庫手續等情況[]。
(二)異常或不合規情況背后可能存在的典型違紀問題
1.黨員領導干部實際控制的公司與本企業發生違規關聯交易。近年來,“影子公司”這一腐敗形式的案件時有發生,部分黨員領導干部通過以親屬或特定關系人的名義注冊成立公司、私下入股或者入干股(自持或他人代持)等方式來實際控制企業或者參與企業經營,再利用自身工作便利、職權或影響力,為本人、親屬等人謀取利益。主要謀利方式有:一是,操作“影子公司”與本單位發生關聯交易,通過單一來源等采購方式,以高于市場的價格進行采購,直接謀取利益。二是,簽訂虛假采購合同套取國有企業資金歸個人所有。
2.黨員領導干部與供應商之間長期進行利益輸送。由于供應商的刻意“圍獵”和少數黨員領導干部自身的不堅定,導致部分黨員領導干部與供應商之間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濫用權力、放棄原則,收受供應商給予的“好處”后,給供應商大開方便之門,甚至長期維持利益輸送。實踐中,這種違紀行為不只是發生在黨員領導干部身上,也發生在普通采購員身上,采購員作為重要崗位人員,也可能存在利用工作便利對供應商“吃拿卡要\"等廉潔風險隱患。
二、國有企業供應商管理中廉潔風險防控的難點
(一)缺乏科學有效的供應商準入管理體制機制
很多國有企業缺乏供應商準入有關的規章制度,未明確供應商的準入標準,因此在供應商準入時人為因素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供應商的資質審查與評估流于形式,極易引發一系列風險和問題。一是,增加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風險。不具備資質供應商的履約能力得不到保障,可能無法按照合同要求保質保量提供生產物資,進而影響到企業的項目生產進度,給企業信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二是,與供應商發生業務的真實性得不到保證。可能存在給企業提供虛假信息甚至是虛假產品的現象,易引發國有資產流失風險。三是,信譽較差的供應商還可能存在行賄“圍獵”、以次充好、變相哄抬價格等方式牟取利益的問題,后續工作中引發一系列廉潔風險隱患。
(二)缺乏“優勝劣汰\"的供應商退出機制
很多國有企業未形成優勝劣汰的供應商退出機制,多年來供應商信息庫“進多出少”,導致一系列風險和問題的發生。一是,在庫供應商是歷年來招標競價準入的積累,由于不同時期供應商準人的標準不一,導致在庫供應商的水平參差不齊。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和市場競爭情況的不斷變化,企業對供應商的要求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對于擬選擇的在庫供應商或者參與投標的供應商資質、能力及運營情況是否滿足企業要求,所供產品的設計、原材料、制造、質量檢驗是否符合項目需求,缺少準確詳細的信息支持。二是,某些供應商憑著不合規手段踏過企業的準入門檻,成功進入供應商名錄后便“一勞永逸”,背靠國企,與國企有關人員內外勾結,形成利益鏈條,損害國有企業權益,危害國有資產安全。
(三)缺乏一體化信息化管理手段
很多國有企業在開展供應商管理工作時,普遍缺乏對信息化手段的應用,統一采購平臺的建設亦較為滯后,導致在實踐中發生供應商檔案不完整、數據不透明、消息不互通、數據鏈不完整等問題,還存在人工重復錄入、匯總數據等現象,供應商管理長期處于無序、雜亂的狀態。在這種瀕臨失管失控的狀態下,不僅無法提高采購工作效率,還非常容易引發廉潔風險隱患,如:個別人員利用業財不相融、信息不對稱的漏洞,與供應商通謀,私下簽訂虛假合同套取資金;靠人工來錄入匯總的數據極易因工作交接不到位而導致有關資料的丟失,在違規違紀案件發生后,審查調查人員在對案件事實進行追溯時,面臨著重要的證明材料丟失的困局,給審查調查工作的開展帶來極大的不便。
(四)內外利益勾連,違紀行為隱蔽 性較強
“影子公司”是依法注冊的公司法人,披著合法的“外衣”,在進行利益輸送時通常會通過看似“合規”的外包裝進行遮掩,使得證據收集的難度增大,審查調查人員僅僅通過表面的書證材料很難證實存在利益輸送事實。而且個別黨員領導干部、采購員和供應商之間在長期利益的捆綁下,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合作”及“信任”關系,形成攻守同盟,甚至有人愿意將違紀所獲的房產、股權等大額財物交由供應商“朋友”保管和代持,試圖通過這樣的偽裝來規避阻礙審查調查、逃脫法律制裁。
三、針對廉潔風險防控難點的對策 (一)強化源頭把控,嚴把供應商準 入關
一是,建立完善供應商準入管理規章制度,對供應商準入標準進行明確規定并制定可量化的指標,如:明確對供應商注冊資本、實繳資本、參保人數、經營資質等要求。在開展準入工作時,依規認真開展審查,逐項進行銷號,不斷提升準入管理的標準化。二是,收集國有企業領導干部、重要崗位人員的親屬及特定關系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與本人關系、所在單位、身份證號、聯系方式等,整理匯總形成《關聯交易信息比對庫》,在審核新增供應商時,將供應商高管信息與信息庫中的人員信息進行比對,有效防止中層干部、重點崗位人員親屬及特定關系人所辦企業與本單位開展違規關聯交易。
(二)完善考核機制,加強供應商負面行為管理
一是,明確供應商考核標準,賦權一線,直接收集一線使用人員對供應商的逆向反饋,考核得分與款項支付密切掛鉤,同時對扣分項目要求進行詳細說明,確保評估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二是,建立、完善供應商負面行為管理制度,制定供應商負面行為清單,明確負面行為定義及管理要求,設置違規禁入標準。規范處理流程,將負面行為供應商處理規則納入采購文件,確保后續處理有據可依,對于違約進行按照合同約定追究違約責任,對供應商負面行為處理依規公示。負面行為處理及審批流程通過系統固化;納入禁止合作名單的供應商通過系統校驗,并限制其處罰期間在禁止合作品類的采購項目再次中選。
(三)建立清理機制,定期集中清理供應商
要結合企業實際,制定供應商清理原則,定期對供應商信息庫中的無效、低效供應商進行集中清理。一方面,可以清理掉超過兩年未合作、因企業業務調整而不再采購、非必要的代理商等低效、無效的供應商,降低供應商信息庫管理成本,保證供應商信息庫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清理掉以下三類容易引發廉潔風險的供應商:一是公司注冊資本低,實繳資本、參保人數為零或無法核實。此類公司是皮包、空殼公司的可能性非常大,公司實力不強且更容易存在與本單位發生虛假業務等廉潔風險。二是公司注冊時間和與國有企業簽訂時間較為接近。一來公司新成立彼此還存在一定的信任風險,二來存在“量身定做”的可能,更容易引發廉潔風險。三是在供應商信息庫中,同一法人、同一聯系人對應了多家供應商,說明現有供應商信息庫中存在關聯供應商,容易引發圍標串標風險。
(四)加強內部監督,提升信息化水平,筑牢風險管理“三道防線”
一是,建立完善廉潔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將風險管理的各項要求融入到企業管理和業務流程中,壓實相關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的風險管理責任。二是,紀檢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的力度,形成定期開展供應商管理專項監督檢查的工作機制,對于采購及供應商管理過程中的違規違紀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及早發現、及早制止、及早糾正,防止小錯發展成大錯。對發現的違規違紀行為更要深挖細查,嚴肅查處“靠企吃企”“違規關聯交易”等違紀行為。對涉嫌違法犯罪問題一律移交司法處置,絕不姑息。三是,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構建包括供應商管理在內的采購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采供雙方數據實時透明、消息及時互通、流程高效協作的目標。
四、小結與展望
國有企業作為黨全面領導下的企業,反腐敗工作刻不容緩。國有企業人員腐敗行為易發多發的供應商管理領域,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缺乏科學有效的供應商準入管理體制機制、“優勝劣汰”的供應商退出機制和信息化手段落后以及違紀行為隱蔽性較強等諸多難點問題,本文從強化源頭把控、嚴把供應商準入關;完善考核機制、加強供應商負面行為管理;建立清理機制、定期集中清理供應商;加強內部監督、提升信息化水平、筑牢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四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這四方面解決對策更偏重于日常供應商管理層面,對違規違紀案件的審查調查屬于紀檢監察機關執紀審查問責工作體系,下一步可做進一步專題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劉涵儀.基于廉潔風險防控視角的國企采購業務內部控制優化問題研究——以Y公司為例[J].江西財經大學,2023(06)
[2]王耕,朱江,李亞光,等.國有企業供應商管理難點及對策探析[J].中國市場,2020(17):174.
[3]李超,苗文偉,李利軍.現代供應商管理在國有企業的應用實踐研究[C].2021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勞動成果發布會.
(作者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24)
[作者簡介:趙雅卿(1991一),女,山西定襄人,碩士,畢業于山西大學,工程師,從事紀檢監察工作;耿志剛(1982一),男,山西古交人,碩士,畢業于山西財經大學,工程師,從事紀檢監察工作。]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