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3-0107-04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指出:學生應在語言學習中發展思維,在思維發展中推進語言學習;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作為學習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必要手段?;诖耍⒄Z教學實踐中應當精心策劃契合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發展規律與個性化需求的思維訓練項目。通過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在強化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過程中,同步實現思維品質的培養與提升,從而實現綜合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本文以Youmusteat!對話課為例,探討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智慧提問,從發散性、邏輯性、創造性、批判性、靈活性五個方面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一、運用頭腦風暴式提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課堂導人在一節課中尤為重要。運用適當的提問方法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啟發他們對話題的思考,從而為進一步學習新內容做好鋪墊。本課主人公Nina在教材中曾經多次出現,通過對散落在教材不同單元的課文進行學習,學生對Nina有比較分散的、多方面的了解。因此,課堂伊始,教師通過頭腦風暴式提問“WhatdoyouknowaboutNina?”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儲備,促使全班學生集思廣益,從“外貌、職業、年齡、國籍、個性特點、興趣”等多個方面對Nina進行描述。這種從不同方面描述一人或一物的回答過程,促使學生大腦在思考時呈現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讓他們的思維視野更廣闊,既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又向學生交代了文章的故事背景——因為Nina是一名愛美的模特,所以加班之后又累又餓的她仍克制自己不進食,促使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內涵。
二、運用提綱挈領式提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在初步了解故事背景后,學生需要進入正文學習。本課內容為“主持人Daisy與模特Nina在拍了一整天廣告后,又累又餓的情況下面對工作餐到來的對話”。教材很好地保留了對話的生活化和真實性,因此兩人的對話內容顯得隨意、散亂。但大多數學生在閱讀這類語篇過程中面臨著顯著挑戰:所獲取的信息在腦海中呈碎片化無序狀態,需要調用相關內容時,難以迅速、有效地進行篩選與提取,陷入茫然無措的困境。這其實是學生思維缺乏邏輯性,無法對較復雜的信息進行有條理地處理的表現。因此,教師通過提綱挈領式提問(圖1)“Whatare Nina's problems?What'sDaisy’s advice and persuasion?”,將文章理出清晰的骨架脈絡,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填充文章血肉。學生只有通過閱讀文章,收集、整理、提取信息,才能回答教師的兩個問題。這一過程清晰地向學生展示了如何有條理、有邏輯地對文章信息進行分類、歸納和提取。今后學生再次遇到此類情況,思路也能更加清晰、有條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運用開放式提問,增強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小學生思維是豐富多樣的,而英語課堂也是流動生成的,具有生成多種資源的可能。教師可利用提問,促進課堂生成,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因此,正文學習完畢后,教師并未正步于此,而是創造性地提出了開放式問題“What'syouradvice forNina?\"并根據學情提供預設語言支持(圖2),幫助學生克服語言表達障礙,使其能夠更完整地展現自己的思考內容,避免因語言能力不足而限制思維表達。這一設問鼓勵學生不必接受文中Daisy的建議,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面對“愛美節食的模特Nina在結束一天工作,又累又餓卻不肯進食\"的情況,學生各抒己見,建議五花八門。出于愛美而節食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提建議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又有創作的空間。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火花不斷閃現。甚至有學生另辟蹊徑給出了“建議Nina別浪費工作餐,大吃一番,圓潤也是另一種美”“建議Nina尋求營養師幫助,合理搭配膳食”等創造性建議。而這些建議得到教師高度的贊許,接下來學生更愿意大膽說出不同見解。通過課堂觀察發現,這一設問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為學生創造了自由表達空間,提升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圖3)



四、運用適時追問,引發學生質疑,提升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本課講述了模特Nina 因認為“Beingthin isbeautiful.”而過度節食的故事。但是,“美”就一定人反了:是美嗎?為了引發學生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教師適時地在文本學習后,追問:“Does beautymeans being thin? Look at people in the pictures,arethey beautiful?”與此同時,教師播放一系列“最美公眾人物”的宣傳照——為救學生而毀容的最美山村教師、身殘志堅為人類科學做出突出貢獻的霍金、體態圓潤卻因自信和演技為人們所追捧的好萊塢女星、兢兢業業堅守崗位被稱為最美勞動者的清潔工等。顯然,大部分學生的回答:“Yes,they are beautiful!”此時,教師并沒有草率結束討論,流于形式下結論,而是二次追問:“Are theythin?Why are they beautiful?”學生給出了“Becausehe is confident. She is hardworking.She is kind.Heis persistent.\"等不同的對美的定義。此時,教師第三次追問:“Think it over now,what is beauty?”并引導學生得出結論:“There is not only outer beauty,but also inner beauty.”通過三次追問,教師幫助學生通過分析、類比、綜合等思維活動,將原本孤立的信息整合,促使學生站在新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更深刻地審視“美”,通過理性地分析這些公眾人物的“美”,產生理性的思考,對原有的觀點、認識——教材主人公Daisy眼中的\"美\"產生質疑(例如有學生提出“Nina isn't beautiful.She isnot confi-dent.”),從而提升思維的批判性。在公開課的課后反思中,教師還可以由課本延伸到生活,第四次追問:“Are you beautiful?”促使學生在認識到“美”的本質后,能夠審視自己是否也是一個“美”的人,夠不夠自信?夠不夠努力?夠不夠堅持?審美是否過于狹隘,不能包容不同的審美標準?等等。在中高學段英語教學中,這樣的追問方式不僅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更能引導其建立批判性思維框架。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式追問下,對既有知識體系展開深度解構,在完成意義協商的過程中通過持續的意義重構實現思維模式的自我校正,逐步實現從被動應答向主動質疑的認知轉型,不斷提升思維的批判性。
五、運用情境式提問,促進學生學習的遷移,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本次授課對象為六年級學生,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他們積累了一定的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然而,在知識整理歸納層面,大部分學生仍存在明顯短板,既難以快速提煉語言運用規律,也缺乏將已學知識靈活而廣泛地遷移到新語境,從而進行新學習的能力。長此以往,知識積累與思維能力發展之間的差距將逐漸拉大?;诖耍處熢谡n堂教學中,需強化對學習遷移策略的系統性指導,通過針對性訓練,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切實提升思維的靈活性與應用能力。本課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文中“Nina’sproblemandDaisy's advice 之后,教師提問:“Can you give Ninasomeadvice?\"要求學生也給予Nina一些建議。如何給一位“又累又餓卻為愛美而節食”的美女模特提建議?在這一問題情境下,學生開始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例如低熱量飲食仍然保持好身材的常識;“建議他人多運動,少吃肉,多吃蔬菜瓜果”的英語表達法”等,給出了一系列建設性意見:“Nina,you can eat some vegetables,somefruits and some milk.You can do more exercise.Youcan swim twice every week. You can run every night.You can do Yoga.Etc.”此時,swim,do Yoga,eatvegetables等已學英文表達法被不斷調用,實現了學習的遷移。除了基于課文的情境式提問,為了讓學生實現更多學習遷移,包括對本課新知“Youcan/must...\"功能句的遷移,教師還創設了“老塞咖啡館——心事墻;校園之聲——為你排憂解難”等更為真實的情境并在情境中適時提問。老塞咖啡館是校園周邊真實存在的一家咖啡館,同學們十分熟悉,這樣的情境能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
“老塞咖啡館—心事墻”情境中,教師呈現 出其中兩位顧客的心事便簽。便簽1:David's problem—'m18 years old.'m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girl.I want her to be my girlfriend. What can I do? 便簽2:Bob's problem—The final exam is coming.I want to get high scores. But I'm tired of learning. What canI do?并 提問:“Can you give them advice?\"兩張心事便簽的心靈困惑貼合學生生活 實際,甚至也是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學習強度高的 他們正遭遇的。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 能主動回顧已學的相關內容。一部分學生還根據 已有的生活經驗,靈活地寫出了“David,you can send roses and chocolates to the girl. You can write songs for her.You must be a better self first,and then you will be atractive.”“Bob,you can gain some good learning methods from classmates.You must adjustyourattitudetowardsstudy.\"等課文中未出現的 表達法。
相較于前兩個情境,“校園之聲——為你排憂解難”的情境就更真實了。該情境中,學生可以自由提出目前遭遇的困難,并尋求其他學生的幫助。教師通過提問“Can you give your schoolmates someadvice?”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現場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困難。例如,有一位同學求助:“Ihavetohavelunchatschool.ButIdon'tlikethefoodinourschoolcanteen.WhatcanIdo?”在如此真實的情境中,同學們紛紛開動腦筋,調動所有已知已學,給出好建議。有位同學建議:“You can bringsome gooddishes to school from yourhome.\"這一真實情境下的提問,將學生置身于更為豐富多彩的“難題解決”情境中,他們即將解決的難題形形色色,方方面面,更能促進他們實現多方面的學習遷移,幫助他們靈活地在舊知與新知之間轉換,并促進舊知到新知的遷移,舊經驗到新難題的運用,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提升思維的靈活性。
六、結論
綜上,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不必為了提高思維品質而孤立地訓練思維,而應鉆研教學內容,挖掘出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英語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內容,并通過提問引導他們在理解知識本質的同時發展思維。此外,提問時也應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注重多樣化提問,輔助以示范和引導。教師通過高效、多樣的提問,給予學生更為多樣的思維方法和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切實落實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倡導的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實現了學生思維品質和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鄧黎莉.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4(1):14-20.
[3]JuliaAlexander.新概念英語青少版(1B)[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4]黃慧玲.用過渡性的語言讓“五步教學”環環相扣[J].小學英語教學設計,2012(1):21-22.
[5]楊亭,周琳.深度學習下的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研究[J].英語教師,2024,24(2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