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已被應用于各行各業,也成為了教育在改革發展中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迫切需要應信息化時代之需,即將教育信息化作為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于教學環境、教學資源、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等方面發力,加速推進人才培養路徑創新,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由宋銀麗著寫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一書,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為核心,介紹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內容、實現方法,探討了高校信息化教學應用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及信息技術在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梳理了信息素養培養與提升的路徑,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提供了有益參考。具體而言,其參考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闡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的重要性。該書在介紹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內容時,闡明了教育信息化與高校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即教育信息化作為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其發展質效直接關系到社會進步,而作為孕育新理論、產生新科技、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搖籃,高校理應走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前端,引領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大方向,并利用信息化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同時,該書還剖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的重要性。一方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可有效破解傳統教育難題,不斷拓展教育教學創新空間、為人才培養體系開辟新路徑、為全面提升人才競爭力注入新動能。這將更好地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為奮力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例如,信息技術可推進“空中課堂”“雙師課堂”“融合課堂”等建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針對性。另一方面,構建積極響應信息技術發展以及深度契合信息化時代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有利于我國更好地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搶占全球科技競爭與產業發展制高點、贏得更多戰略主動權與發展空間。例如,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可為社會輸送具備必要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且兼具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有效填補信息化產業高速發展下的人才缺口,推動社會數字化轉型進程。
二是提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的路徑。該書不僅闡明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的重要性,還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實現方法、高校信息化教學應用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章節中,探討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的路徑。其一,打造信息化教學環境,即高校要從設備、設施、技術、場地等方面予以信息化教學必要的保障。如建設一批可實現微課、慕課錄制、課程網絡直播互動等教學功能的智慧教室;建立包含課堂簽到、課堂測驗、課堂評教等功能的數字題庫、在線評分、考試數據分析等系統,使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時調整教學策略。其二,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如對紙質教材、教案、練習題庫、試卷庫、實訓指導書等傳統教學資源進行整理、分類和數字化處理,使其成為易獲取、可共享、可交互的電子資源;構建包含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社會服務、行企資訊、文化素養、課程思政等模塊的教學資源庫,滿足師生的多樣教學需求。其三,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如根據教師信息素養的實際需求,堅持系統性與專題式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適時組織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培訓,以融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為培訓切入點,帶動教師角色轉換,推動信息技術與專業教學在高校的深度融合。
綜上,該書理論詳實、措施具體,可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指明方向。在科技與教育深度交融的時代浪潮中,期待此書能引發更多教育工作者對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推動高校以教育信息化為引擎,持續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出更多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