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典作品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設置不夠明確,閱讀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學生普遍缺乏閱讀興趣。基于新時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需求,探索提升經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目標不明確
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置往往過于籠統和宏大,未明確具體的閱讀層次和能力培養重點。部分語文教師對經典閱讀的認識仍停留在傳統的知識傳授層面,過度強調學生對作品字詞句的理解和背誦,忽視了對學生語文素養、審美情趣、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1]。同時,教學目標的設定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不同學期、不同年級的閱讀目標缺乏連貫性和遞進性,學生難以在閱讀實踐中循序漸進地提升能力。教學目標的碎片化和隨意性,導致學生閱讀興趣逐漸喪失,無法真正領悟經典作品的內涵與價值,也難以從經典閱讀中獲得持久的精神滋養。
2.閱讀認知淺表片面
教師對經典閱讀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入,局限于對文本知識的講解,忽視了經典作品的豐富內涵和現實意義。部分教師未能充分挖掘經典作品與學生生活、時代發展的聯系,未能引導學生從多元視角審視和解讀作品,導致學生形成片面甚至錯誤的認知。此外,教師對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缺乏系統把握,未能通過橫向比較和縱向梳理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文學經典體系。經典閱讀教學中視野的狹隘和思路的單一,不僅影響了學生對經典的理解深度,也阻礙了他們開闊視野、拓展思維的步伐。
3.閱讀教學方式單一
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主要是被動接受知識,很難真正理解和內化經典作品的精髓。同時,閱讀教學方式單一,缺乏情境創設和活動設計,難以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關注不足,未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造成經典閱讀教學的低效。
二、提高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激活學生閱讀興趣
為激發學生的閱讀經典的興趣和熱情,教師應精心選擇與初中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經典作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文學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在與經典作品的對話中獲得情感共鳴和心靈滋養。同時,教師應注重挖掘經典作品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導學生將閱讀與自身成長、時代發展相結合,在經典閱讀中獲得智慧啟迪和人生感悟,從而提升閱讀的興趣和動力[2]。
例如,在教學《艾青詩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詩人的生平和創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深沉的愛國情懷。也可以鼓勵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詩歌進行朗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詩歌中表達的情感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相結合,談談自己的感悟,在交流分享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提升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2.教授科學的閱讀方法
單純的興趣驅動難以保證閱讀的深度和持久性,教師要傳授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經典作品的能力,為其終身閱讀奠定良好基礎。一方面,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文本解讀方法,如字詞句的理解、段落大意的把握、文章結構的分析等,夯實學生閱讀的基礎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方法,探究作品的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語言特色等,深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和美學價值,并在與不同風格流派作品的對比中,拓展審美視野,提升文學素養。
例如,在閱讀《昆蟲記》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釋疑解難,理清文本脈絡,整合文本信息,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探究法布爾以“小見大”的觀察視角和“擬人化”的語言特色,感受其熱愛自然、崇尚科學的情懷。教師也可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探討,解讀作品蘊含的“敬畏生命、熱愛自然”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科學精神。
3.強化師生對話交流
在經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自身的閱讀熱情感染和帶動學生,與學生分享閱讀心得、交流閱讀體驗,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愛上經典、走近經典。對于學生閱讀中的困惑和疑問,教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點撥,助力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此外,教師還應通過閱讀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在分享和探討中深化對經典作品的理解,讓閱讀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
例如,閱讀《簡·愛》時,教師可以先拋出“如何看待簡·愛的愛情觀和婚姻觀”這一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平等”“獨立”等話題,感悟作品弘揚女性意識的思想內涵。教師還可以設計“我與簡·愛面對面”的情境活動,讓學生代入人物角色,與同學展開對話交流,以加深對人物命運的思考,實現情感體驗的升華。
4.創設豐富多樣的活動
為提升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內外閱讀活動,為學生搭建閱讀平臺。比如整合課內外資源,組織誦讀會、讀書會、演講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快樂。也可以利用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校內外資源,組織研學游學活動,讓學生在文化探索中感悟經典的厚重與深邃。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數字化閱讀空間,整合網絡閱讀資源,讓學生能“隨時、隨地、隨心”地閱讀經典。此外,教師要注重閱讀實踐活動與寫作訓練、口語交流等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讀、寫、議”的良性互動中不斷積淀語文素養,釋放閱讀潛能。
例如,在閱讀《水滸傳》時,教師可以組織“尋訪水滸故事”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梁山泊等水滸故事發生地,了解小說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淵源,體會經典作品的藝術魅力。也可以開展“水滸人物大家談”研討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人物,搜集資料,撰寫研討提綱,在小組內開展頭腦風暴,交流閱讀心得。
三、結語
提升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協同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讀懂經典、熱愛經典、傳承經典。同時,學校要優化課程體系,完善教學評價,為學生營造濃厚的經典閱讀氛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永喜.初中語文教學中應不斷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21(03).
[3]胡月.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