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在課程內容部分提出三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其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可根據任務群名稱中的文體關鍵詞確定教學篇目與單元,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因實用性的泛指,在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面臨不少難題。教師要認真學習、思考語文新課標對“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提出的具體教學要求,積極探索設計與實施該任務群教學的方法與路徑,切實發揮其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作用。
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為“科學道理”,安排學習的課文是五篇事理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大雁歸來》《時間的腳印》),寫作訓練的重點為“說明的順序”,綜合性學習以“倡導低碳生活”為主題,綜合起來看,適合開展“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再對照語文新課標對“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第四學段提出的“學習內容”及“教學提示”,可以對接“閱讀敘事性和說明性文本,發現、欣賞、表達和交流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熱愛生活,感恩生活”,“應緊扣‘實用性’特點,結合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進行教學”。基于這樣的認識,下文就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與實施展開探討。
一、創設真實任務情境,驅動學習活動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中的“實用”,不限于運用在一些仿真的學習情境中,更應該重視用于解決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創設任務情境時要以解決真實問題為導向,即情境中的問題要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學生生活中對語言文字運用的需求,且學生能夠通過實踐運用語文知識切實解決問題。
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單元綜合性學習主題創設任務情境:“在全國節能宣傳周即將到來之際,學校初二年級組邀請你參加‘倡導低碳生活’主題宣講活動。請結合課文學習,針對學?;蛏鐓^中出現的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行為,以宣講詞的形式撰寫一篇‘倡導低碳生活’的事理說明文,并進行視頻錄制與展示(播放)?!痹谶@樣的情境任務驅動下,學生既要深入研讀單元內的事理說明文,從中學習表達方法,又要研讀有關“低碳生活”的理念,明確自己與“低碳生活”的關聯,確定宣講詞要表達的觀點,完成宣講詞從撰寫到錄制展示的系列任務。具體任務:(1)明確說明對象,通過查閱資料,整理“低碳生活”理念倡導的生活主張,對照主張發現身邊與低碳理念有抵觸的現象,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理解與發現,深化對“低碳生活”理念的認知。(2)學習說明順序,從本單元課文中學習說明的順序,為宣講詞選擇適宜的內容表達順序。(3)學習表達策略,從本單元課文中選擇最喜歡的一篇,分析其表達技巧,準備遷移到自己的宣講詞寫作中。(4)完成撰寫與展示,基于前面的多項準備進行宣講詞撰寫,并在熟悉宣講詞的內容后進行錄制與展示。
二、基于真實交際情境,開展語言實踐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中,除“閱讀”之外的關鍵詞就是“交流”,教師要重視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對象與場合,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開展交際活動,培養情境交際意識。
本單元課文具有科普小品文的特征,是作者面向大眾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與弘揚科學精神。但是作者創作與讀者感受之間的時空距離難以確定,作者在創作時需要思考如何借助合理的說明順序、適當的說明方法,讓跨時空的交流能夠順利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緊扣說明順序與說明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清晰地進行交流的有效方法與路徑。具體操作時,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單元內的課文進行探究學習:(1)作者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所說明的科學事理,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選擇最有特點的例子進行闡述。(2)為了讓讀者易于接受所表達的科學事理,作者采用了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表達,你最認可哪一篇課文的語言感染力?分析其語言表達魅力源于哪種技巧的運用,并將其作為自己表達的學習范例。在單元任務情境中,這兩個問題能夠聯結多個學習任務,為學生的實踐交流提供了充足的表達機會。撰寫“倡導低碳生活”宣講詞本身就是一項語言表達實踐,學生在理解“低碳生活”理念、搜集生活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人與事、選擇表達順序與表達方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開展交流與討論,取長補短;而最后的錄制與展示,更是一種考驗學生自信心的交流。
三、根據單元文體特質,拓展資源與路徑
在設計“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時,教師需結合單元文本的文體特征,根據學習主題與學習目標,探索適合學生開展學習的資源,對單元學習內容(篇目)進行重組,同時就學生撰寫宣講詞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提供有效的解決路徑。
學習本單元,在根據“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要求創設的任務情境中,學生需要進行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涉及對“低碳生活”這一與時代發展密切相關的新概念的理解。僅憑教材中“綜合性學習”提供的四則非連續文本資料,學生難以形成對低碳生活的科學認識,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需求,提供合適的資源,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與把握關鍵概念,并通過廣泛閱讀增強對生活中的低碳行為的認識與辨別。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人民教育出版社論述低碳生活的專著《寫給青少年的“雙碳”故事》、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科幻小說《零碳中國》等,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閱讀實踐中拓展閱讀資源,避免學生自主上網搜索因資料魚龍混雜導致的認識偏差。在解決認識問題后,教師還應指導學生選擇適宜的表達對象,有關低碳生活的道理有很多,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現實生活中與低碳理念相沖突的典型現象,如亂扔垃圾問題,再針對現象探索能夠對接的科學道理,如垃圾分類也可以減排,將二者結合進行闡述,就能夠順利達成學習目標。
四、實施過程性評價,促進反思與調整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開展的效果,需要教師從信息的獲取與處理、表達與交流這兩個層面進行考查與評價,即重視對學生在學習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各種表現的評價。
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除了依據教學目標研制評價標準,還可以設計相關問題鏈作為學生自主評價的抓手,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實踐進行反思。例如,在“倡導低碳生活”情境的系列學習任務中,你認為難度最大的是哪一項任務?你完成得比較成功的是哪一項?在同伴展示的學習成果中,誰的作品最吸引你?你能從中學習到什么?這些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在自我評價中找準問題與發展方向,以便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切實展現其在參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學習中獲得的發展。
總之,在初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要以“實用”為抓手,通過創設真實情境任務,驅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踐,達成提升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幸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理解與實施[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