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異常就等于得了乙肝嗎?這確實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問題。
“大夫,您看看我這肝功化驗結果怎么樣?有乙肝沒?”一天下午,我剛打開診室的門準備上班,一位心急的患者就緊跟著我進了診室,他把一張化驗單遞到我眼前,急切地問道。
我先看了一眼化驗單,然后溫和地對他說:“您這是肝功能檢查單,上面提示膽紅素、轉氨酶、膽汁酸等指標都正常。但這不是乙肝兩對半的檢查結果,沒辦法判斷您是否有乙肝。”
患者一聽,著急地說:“啊?這兩項檢查有什么不一樣嗎?”
我耐心地解釋道:“它們是有區別的,是兩個不同的檢查項目,反映的是不同的問題。”實際上,在我的門診,將肝功能檢查與乙肝兩對半檢查相混淆的病人不在少數,很多人還經常因為要再抽一管血或再扎一針而對醫生抱怨。想到這里,我便請他坐下來,順手拿過一張紙,一邊寫寫畫畫,一邊對他講起相關的知識來。
? 一、什么是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主要是通過一系列血液檢查項目,了解肝臟的健康狀況。其中包括檢測白蛋白、直接膽紅素、天冬氨酸氨基轉氨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膽堿酯酶、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移酶和血清總膽汁酸等指標,根據這些指標來推斷肝細胞是否發炎或受到破壞、肝臟的合成功能是否正常、肝內小膽管中的膽汁排出是否通暢、膽紅素代謝功能是否正常等。
為什么肝功能檢查很重要?肝功能檢查有助于及早發現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對于肝病患者,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可以跟蹤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肝功能檢查的指標那么多?有什么意義?
人體血液中的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膽堿酯酶等都主要是在肝細胞內合成,當各種原因的疾病導致肝臟功能受損時,其合成上述物質的能力就會相應減弱,輸送到血液中的白蛋白和膽堿酯酶的量就會減少,而原本存在于肝細胞內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則因肝細胞的破壞而被釋放出來,擴散至血液中,就會引起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升高。
天冬氨酸氨基轉氨酶除了在心肌和骨骼肌細胞中合成外,在肝細胞中也有大量合成。所以肝細胞破損時,天冬氨酸氨基轉氨酶也會被釋放出來,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同時升高。
直接膽紅素和總膽汁酸在肝細胞中合成后,會被排出至肝細胞之間的一種叫毛細膽管的管道中,形成膽汁。這些毛細膽管相互交錯,像樹枝一樣匯聚,把膽汁運送到較大的膽管,再排出到腸道或膽囊,參與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這些密密麻麻的毛細膽管腫脹發炎,“管道”就會變窄,膽汁難以順利排出,其中的膽紅素和膽汁酸便從毛細膽管擴散到血液中,引起血液中直接膽紅素和總膽汁酸含量升高。
所以,肝功能檢查的指標,反映的是肝臟的基本功能和病變情況,能幫助醫生判斷病情。
? 二、什么是乙肝兩對半檢查?
乙肝兩對半檢查,主要檢查的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標志物。通俗來講,乙型肝炎病毒進入人體后,其所攜帶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原這三種物質,會刺激人體產生對應的對抗性物質,分別被稱為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體和乙肝核心抗體。在這三對物質中,由于乙肝核心抗原無法在血清中檢測到,所以被稱為乙肝兩對半。
通過檢測乙肝兩對半各項指標,醫生可以初步判斷被檢測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是否具有免疫力,以及感染狀態分期。乙肝表面抗體是保護性抗體,主要是在成功接種乙肝疫苗后,或在不被覺察的自然狀態下感染乙肝病毒又恢復后產生。慢性乙肝患者經治療實現臨床治愈 (乙肝表面抗原轉陰)時,也有少數患者可檢測到乙肝表面抗體的存在。綜合其他四項指標,對判斷乙肝病毒感染后的病情狀態或階段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需要注意的是,乙肝兩對半結果需結合HBVDNA定量、肝功能指標、影像學表現綜合判斷,檢查需要在正規醫院進行,結果的解讀也應該由專業醫師來完成。
可見,肝功能檢查和乙肝兩對半檢查就是兩種不同的實驗室檢查手段,具有不同的疾病診斷意義,無論是患者還是普通人,一定不能搞錯了。
本文編輯李永歡審核專家戰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