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這個沉默的器官,在人體中承擔著解毒、代謝、免疫等多重任務。肝硬化、急性肝衰竭等肝病急癥,常以嘔血、昏迷、黃疸等典型癥狀顯現,若救治延誤,可能危及生命。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癥狀,實則是肝臟瀕臨崩潰的緊急警報。作為長期奮戰在肝病急救一線的醫務人員,我們既見證過因及時識別這些信號而成功挽救了生命的奇跡,也為因延誤救治而釀成的悲劇感到痛惜。本文將從急診角度解析以上提及的三大癥狀的成因、預警信號及家庭應急策略,從而幫助患者構建家庭急救的兩道關鍵防線,把握黃金搶救時機。
第一道防線: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1.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對預防疾病發生至關重要,尤其對于嬰幼幾而言,在出生后及時接種相關疫苗(如乙肝疫苗),能顯著降低疾病發生風險。
2.定期篩查:對于肝炎病毒攜帶者、長期飲酒者、脂肪肝患者等高危人群而言,應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肝臟超聲、甲胎蛋白檢測等,以便盡早發現肝臟疾病進展,為后續的治療和干預爭取寶貴時間,提升治療效果。對于肝硬化患者,強調定期(通常每 1~2 年)進行胃鏡檢查以評估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這是預防嘔血的關鍵。
3.健康生活方式:
① 戒酒:長期過量飲酒會嚴重損害肝臟,可能導致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戒酒是預防酒精性肝病的關鍵措施。② 控制飲食:保持合理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避免攝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時注意避免暴飲暴食,以減輕肝臟負擔。③ 加強鍛煉: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強身體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于肝臟健康。④ 慎用藥物:避免在未經醫師指導下濫服、亂服藥物,以防對肝臟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第二道防線:警惕三大典型癥狀,筑牢家庭救治防線
典型癥狀一:嘔血
臨床案例:
“醫生,我爸吐了一地血!”一名肝硬化患者因
4.初步觀察:用手機拍攝患者嘔血量及顏色(呈鮮紅色或咖啡渣樣色),可供醫生參考。
提醒小貼士:
患者嘔血后若出現冷汗、脈搏加快、意識模糊等癥狀,提示已進入休克狀態,必須爭分奪秒送醫救治!
典型癥狀二:昏迷
臨床案例:
突發嘔血被送到急診室,送來時患者血壓已降至80/50mmHg,生命危在旦夕。急救室醫務人員立即對其進行了搶救工作。
肝硬化引起的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遷曲擴張,這些靜脈如同“吹脹的氣球”般脆弱。任何輕微摩擦(如咳嗽、嘔吐),進食堅硬食物,劇烈咳嗽,甚至用力排便,都可能引發致命性的大出血,1小時內失血量可達1000毫升(相當于兩瓶礦泉水的量)。
家庭救治要點:
若肝硬化患者出現出血情況,需牢牢把握發生嘔血后的60分鐘黃金救治窗口,做好以下家庭應對措施:
1.體位管理:協助患者取側臥位,即頭偏向一側,防止血液誤吸引發室息。
2.禁忌操作:嚴禁擅自服用止血藥等藥物,因其可能誘發肝性腦病,同時切勿讓患者攝入任何水分或食物。
3.緊急聯絡:患者發生嘔血后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并在通話中準確描述患者的疾病史及癥狀,如患者有肝硬化,出現了嘔血等癥狀,有乙肝或丙肝病史,可啟動肝病急救綠色通道。告知醫務人員詳細家庭住址,可縮短救護車到達時間。
“早上還好好的,突然就叫不醒了!”一位多年乙肝患者的家屬說道。該患者可能因過量食用高蛋白食物而導致血氨升高,從而誘發肝性腦病,導致昏迷。這類案例在臨床急診工作中也時有發生。
當肝臟因嚴重肝病喪失了解毒功能時,血氨等毒素會攻擊腦神經,一旦血氨水平升高并突破血腦屏障(大腦的“保護層”,由血管和細胞緊密連接構成,像“篩子”一樣過濾掉血液中的有毒物質),就會引發意識障礙。患者通常會經歷“性格改變 $$ 定向力喪失 $$ 昏睡 $$ 昏迷四個階段的疾病進程(圖1),整個過程可能僅需數小時。
家庭管理要點:
1.留意早期征兆:若肝病患者莫名開始傻笑、睡眠晝夜顛倒、寫字不規整,或伸直雙臂時出現不自主顫抖,可能預示病情惡化。若呼吸帶有肝臭(帶有甜味、霉味或者輕微糞臭的呼氣氣味),需警惕酮癥酸中毒或肝性腦病的發作。
2.昏迷發生后的處理:發生昏迷后,需輕拍患者雙肩并大聲呼喊,觀察患者是否睜眼、有應答反應,以判斷意識障礙程度。若患者無意識,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救援時,將患者調整為側臥位,以確保呼吸順暢;同時,可在患者頭部放置冰袋,以降低腦水腫的風險。
3.禁忌行為:患者出現昏迷后,切勿強行喂水,以防室息風險。
提醒小貼士:
家中可常備乳果糖(需遵醫囑),一旦出現早期癥狀,遵醫囑按劑量服用,有助于降低血氨水平。
典型癥狀三:黃疸
臨床案例:
一位45歲女性患者,在家屬的攙扶下緩緩來到醫院就診。她全身皮膚呈現明顯的橘黃色,尤其是鞏膜黃染如金箔,與蒼白的嘴唇形成鮮明對比。他們隨身攜帶的塑料袋里裝著陶土色大便樣本。患者不時用手抓撓頸部,皮膚因反復抓撓已留下道道血痕。經詢問病史得知,患者為降血脂自行服用了中藥“土三七”,7天后全身開始出現發黃癥狀。
這一發黃癥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導致的皮膚和鞏膜黃染。膽紅素是紅細胞破壞后的代謝產物,正常情況下由肝臟代謝并排出體外。當肝臟功能受損時,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受阻,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進而沉積在皮膚和鞏膜等組織,引發黃染現象,同時可能伴隨皮膚瘙癢、陶土樣糞便等癥狀。
家庭預警信號:
1.密切觀察癥狀:若患者出現眼白發黃、皮膚黃染、尿液呈濃茶色,同時伴隨瘙癢難忍 (膽汁酸沉積)和陶土色大便(膽道梗阻),提示膽紅素水平急劇上升。若黃疸癥狀在24小時內迅速加重,提示病情急劇惡化,應立即就醫。
2.特殊人群:若新生兒在24小時內出現黃疸,應高度警惕溶血性疾病的可能性。
3.觀察大小便顏色變化: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出現“白陶土樣便伴濃茶色尿”癥狀是膽道梗阻的重要預警征象,但并不是出現以上癥狀就一定為膽道梗阻。確診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指標分析。可通過超聲檢查以確定膽道是否擴張,以及采用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或CT進行精準定位。實驗室檢查指標分析,需關注直接膽紅素占比是否大于 50% ,以及ALP(堿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轉肽移酶)是否超過正常值的3倍,同時伴有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最終,確診膽道梗阻需依賴影像特征、生化指標及病理證據多學科評估確診。
提醒小貼士:
黃疸合并發熱、腹痛,可能提示急性膽管炎,需立即遵醫囑治療!
結語:構建肝病急救的全民防線
肝臟的求救信號不應成為生命的絕唱。通過深入了解嘔血、昏迷、黃疸這三大典型癥狀,筑牢急癥肝病患者的兩道生命防線,我們完全可以力挽狂瀾,挽救生命。但請記住,所有家庭救治措施都應是通往醫院的橋梁,而非終點。作為急診護士,我們呼吁更多的患者和家屬了解肝病急癥的相關知識,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肝病的治療不僅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更需要患者和家屬的積極配合。讓我們共同為肝病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特別提示:
本文所有急救措施需在專業指導下實施,建議肝病患者家庭提前制定應急預案,與專科醫生建立緊密聯系,定期進行急救技能培訓。生命無價,防患于未然才是最高明的醫術。
本文編輯任美琪審核專家戰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