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5-0076-04
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匯和語法規則。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記憶此類知識的過程單調乏味,因此,增強英語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豐富性是提升英語教學效果的必要選擇。在“五育”融合的大環境中,將英語教學與美育教育相銜接,既能使學生感受精神之美、減輕心靈壓力,更能使學生在美育學習當中產生英語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利用美育教育增強英語知識的吸引力,從而激勵學生實現高效學習。
一、鑒文本之美:探索文本魅力,激發語言興趣
(一)結合詩歌解讀,提升發現美的能力
美育教育需要通過特定載體向學生傳達美學內涵和審美技巧,使學生在主動發現美和欣賞美的過程中形成健全三觀與完整審美意識。大多數詩歌韻律清晰、內涵深刻,能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審美體驗。在詩歌閱讀中,學生不僅能直觀體悟其語言之美,更能在深入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感知其情感和意境之美。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7Section A3a詩歌MomKnowsBest,從第一人稱的角度,描寫了詩人在自己成長過程中與母親的對話,學生在閱讀這首詩歌的過程中,能深刻理解到母親對孩子的無限包容和深愛。這首詩歌以極具韻律感的語言描繪出了具有吸引力的畫面,刻畫出了大量真實生動的生活場景。在文章的審美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賞析詩歌之押韻,在體會詩歌節奏的基礎上,引導進入作者所營造的生活畫面。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同類型但不同體裁的詩歌作品,與學生進行對比賞析。比如,教師提供《HopeIstheThingwithFeathers》,這首詩歌傳達了詩人對生存希望的追尋和探索,以朗朗上口的韻律給困境中的人帶來無限鼓舞。如此,學生在詩歌審美鑒賞中不僅提升了語言感知敏銳度,更增強了文學鑒賞素養和情感鑒賞能力。
(二)結合語篇分析,培養鑒賞美的能力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銜接美育教育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探索文本語言魅力,激活學生審美興趣和閱讀期待。教師要結合閱讀理解教學使學生探討文本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念,使學生在嘗試分析文本語言之美的同時感知其內涵之美。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9閱讀課SadbutBeautiful。在文章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語篇閱讀作為美育銜接的基礎,在與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及文本主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文本細節信息,感知審美內涵。具體而言,教師可通過以下教學過程展開文本解讀和審美教學:
首先,教師與學生共同概括文本各段落大意,并鎖定各個段落的關鍵詞。隨后,按照文本敘述順序,以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如在閱讀第一段時教師向學生提問:WhywasImovedbyit?在閱讀第二段時,向學生提問:Howdid you knowAbinglivedinpoverty?在閱讀第三段時,向學生提問:Whatisthe author's feeling about ErquanYingyue?由此,引導學生以分析總結的方式體會文本主要內容。
其次,在概括文本大意后,教師引領學生完成對比、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在正式進入閱讀活動后,教師以層次遞進的學習任務,帶領學生思考。具體學習任務如下。
學習任務一:Based on the details of the text, how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felt? Why do you come to thatconclusion?
學習任務二: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with e-motion,complete theblanks:
(1)ABing's life gets worse and worse,but he (2)When people think about their own sad or painful experiences,they
最后,學生需要以小組討論完成任務,并分享觀點。這一環節可以采用開放式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打開思路、盡情想象。這既能使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品味語言之美和情感之美,更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推理能力,使其感受邏輯思維之美。
在對語篇細節信息進行審美感悟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形成了語言理解與應用能力,更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增強了對語篇語言之美、情感之美、邏輯之美的感悟和理解能力,為學生形成美學素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二、建情境之美:搭建審美情境,充實語言體驗
(一)結合教材美育素材,延伸審美情境
教師應結合教材中現有的美育元素拓展審美素材,以發展學生多元思維和審美創造能力。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涉及大量的電影元素,是開展美育教育的重要素材。比如,八年級上冊Unit5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B 3a 部分是電影《花木蘭》的英文影評,九年級Unit11Sadmoviesmakemecry也是以影評為主要體裁的。結合此類教材內容搭建審美情境,能使學生在鑒賞電影藝術的過程中提升感知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以八年級上冊Unit5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電影《花木蘭》解讀視頻,要求學生在感知電影深層意義的基礎上,完成一篇英語影評撰寫。首先,教師以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影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并引導學生嘗試用英語描述畫面。其次,教師安排學生展開簡單的角色扮演活動,選擇電影中“Hua Mulanisathome”的場景和“HuaMulanfightsbravelyonthebattlefield”的場景,分別展開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中的場景對比,使學生感受花木蘭成長蛻變當中所經歷的情感沖擊,由此能使學生感受情感張力的審美情境,從而在解讀影評時能深入剖析人物情感特征及性格特征。在以上直觀審美情境和角色扮演情境的沖擊下,學生的想象力、感知力被重新激發。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和所營造的情境以想象構建了文化場景,因而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更深的認同。
(二)立足教材語言內容,搭建審美情境
搭建審美情境能使學生在親自體驗當中提升審美素養,也能形成對美好生活及健康價值觀的追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結合教材語言內容搭建審美情境,既能充實學生課堂語言體驗,又能使學生在審美感悟當中形成積極的價值態度。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5Doyou wanttowatchagameshow?主要向學生分享了電視欄目,要求學生能夠在了解電視欄目編排設計的基礎上,形成語言表達能力和規劃管理能力。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入情感感悟和審美鑒賞活動,在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比如,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動物保護的公益廣告視頻,以此搭建直觀的語言情境和情感感悟情境。讓學生討論:Howdid the advertisementmake you feel?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公益廣告的理解發表感受。通過這一直觀的語言情境,學生能主動從情感解讀的角度解析教材文本,這不僅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立體的語言學習和審美情境,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語言背后所傳達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精神,由此提升學生發現美和感知美的能力。
三、現文化之美:拓展教學資源,深化文化理解
(一)結合文化對比分析,培養文化理解能力
結合英語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感知不同國家的文明成果,并對比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涵養學生文化品格。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9Have you everbeen to a museum 緊扣博物館這一核心大概念延伸教學內容,所以在完成語言知識教學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國內外博物館的展覽主題及不同展品的圖片,借此呈現東西方文化傳承及文化特征方面的差異。一方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總結不同展品的文化特征,并嘗試解讀其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教師可要求學生嘗試用英語簡單介紹不同產品之間的文化差異,涵養學生審美認知能力。在本課的文化對比教學中,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了西方文化特征,更使學生在文化對比分析中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由此,在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儲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多元審美認知。
(二)融合傳統文化理解,培養文化審美能力
審美理解不僅是對外在語言和韻律的感知,更是對內在文化品質和情感內容的解讀。因此,教師可在英語教學中由文本理解延伸至文化解讀。在完成文化遷移的同時,培養學生文化審美能力。換言之,教師要在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理解與認同感的同時,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文化觀念。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取材于我國傳統神話故事《愚公移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背景深入解讀,并組織角色扮演活動,開展文化鑒賞教學。
一是背景深入解讀。教師向學生詳細介紹愚公移山的歷史背景及文化背景,包括在古代我國的地理環境,以及古代勞動人民對大自然的初步探索。引導學生思考:WhatisthesignificanceofYuGong'smove?由此促使學生深入感受古代勞動人民堅韌不拔和敢于挑戰的精神。同時,幫助學生體會故事所蘊含的審美價值,為正式進人文本解讀做好準備。
二是角色扮演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角色扮演活動,重現愚公移山的故事場景,學生分別扮演愚公、智叟及愚公家人等不同角色。學生需要以英語展現人物間的對話,比如,愚公堅定地說Iwillnevergiveup.通過親身體驗故事內容,學生可以加深對愚公決心及毅力的理解,同時也能感受愚公移山所帶來的情感震撼。
在以上背景解讀、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既掌握了基礎語言知識,更建立起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一方面,學生在接觸傳統神話故事的過程中,通過了解其文化背景,建立起了對神話故事深刻內涵的初步感知。另一方面,學生在親自扮演、沉浸感知的過程中,深入領略了傳統文化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更重要的是傳統神話故事中所傳達的人生觀和奮斗精神也使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態度。
四、品內涵之美:延伸內涵解讀,提升審美認知
(一)品讀人物形象,豐富審美體驗
人物品讀鑒賞是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關鍵所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文本中的人物品格出發由表及里地延伸內涵解讀,在深化學生主體內涵認知的同時,豐富學生在英語學習當中的審美體驗。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3Immore out-goingthanmysister,應使學生學會對人物的外貌和性格展開對比,并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只是外在形態和性格特征存在較大的差異。為了讓學生快速深人文本內涵解讀,教師可以從人物形象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設置學習活動,豐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審美體驗。比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兩個不同的動漫人物形象,再向學生提問:“Take a close look at these two anime characters.Canyoufindanydifferencesbetweenthem?”這一間題能為學生細致觀察提供依據,也能在調動學生好奇心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課文內涵及人物形象的解讀。由此,學生在閱讀分析課文的過程中也能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形成對人物外貌、形象和性格描繪的初步把握。此時,教師再次展示班級兩名同學的真實畫像,讓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展開對比描繪。最終,學生在真實表達分析的過程中完成對人物形象的深人感知和鑒賞,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針對性、多樣性的人物品讀活動設計既讓學生的思維順利延伸,更實現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審美體驗的豐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文章內容和教學重點對人物形象分析展開針對性設計,讓學生在多元交流思考和深人體驗當中形成對人物的個性化認知,并獲得更多體驗美和感知美的機會。
(二)延伸真實情境,升華審美感知
延伸真實情境是升華學生審美理解的關鍵,教師要從英語教學內容出發,延伸生活體驗,讓學生實現從理論感知到實踐延伸的轉化,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Unit1 You and me,本課教學內容隸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范疇,涉及人際關系、人際交往以及學會介紹自已和介紹他人,學生要在本單元學習當中學會介紹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他人的性格特征,最終增進與同學間的友誼。此外,本單元屬于初中階段英語學習的起始課,大多數學生對彼此并不熟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打造真實的自我介紹情境,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掌握自我介紹的句型和語法知識。在此之前,教師率先向學生示范:“Hello everyone,I'm your English teacher this term.My name is ZhangLin.Nowyou canintroduceyourselves.\"在教師示范結束后,邀請學生自主構思自我介紹內容以及對他人的提問,最終在學生完成自我介紹和簡單的相互問候之后,教師鼓勵其使用英語撰寫一段簡單的自我介紹,并完成朗讀分享。通過上述活動,學生便能在真實的生活對話情境當中學習特定詞匯和語法知識。這種方式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讓學生在學習實踐當中學會人際交往、感悟友情價值,最終達到升華學生審美感知的目的。
五、結論
美育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銜接會因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解讀視角的不同而產生差異。美育作為“五育”融合的核心要素之一,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而服務。因此,初中英語教學要結合學科特征滲透美育教育,在關注語篇之美和情境之美的基礎上滲透文化要素。通過延伸文化審美理解,促進學生審美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梁曉清,梁瑞青.指向“五育融合”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途徑探究[J].英語廣場,2024(25):129-132.
[2]王藝術.“五育并舉”理念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亞太教育,2024(12):78-80.
[3]王宇欣.“五育融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英語廣場,2023(24):126-129.
[4]李彩君.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美育[J].亞太教育,2023(5):66-68.
[5]宋曉英.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英語實踐類作業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2(2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