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農村,畜禽散養作為很多農民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保證農產品供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特殊的散養模式使其在疫病防控方面面臨著很多困難,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在農村地區存在大量畜禽散養戶,疫病防治問題突出,所以對潁泉區農村畜禽散養戶在疫病防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尋求有效地解決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農村畜禽散養戶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
1.1養殖戶的疫病防控意識不強
安徽省阜陽市穎泉區農村畜禽散養戶疫病防控意識普遍不強,這種狀況已成為疫病傳播中的一個重要隱患,大部分養殖戶對疫病危害性認識不到位,主動防控意識不強,常把養殖重點集中在畜禽數量增加及短期經濟效益方面,忽略了疫病預防工作。有的養殖戶認為自己飼養規模不大、畜禽活動范圍受限、患病概率不高、抱有僥幸心理而敷衍采取疫病防治措施,在知識儲備方面,養殖戶對疫病防控知識掌握不足,對于常見畜禽疫病癥狀、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知之甚少,不能及時鑒別畜禽疫病早期跡象。畜禽稍有異常表現,養殖戶很難覺察,更談不上有效地隔離與防控措施了,致使病情悄悄波及養殖群體。另外,一些養殖戶對疫苗接種缺乏科學認識,出現了接種時機不合適、用量不夠等現象,使疫苗不能起到應有的預防作用。
1.2養殖環境和設施有瑕疵
潁泉區農村畜禽散養戶養殖環境及設施存在著缺陷,給病害的滋生及蔓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就養殖場地選址而言,很多散養戶養殖場地隨意性大,沒有進行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一些養殖場靠近居民生活區、水源地或者交通要道等,缺少必要的保護距離,易受外界環境污染,加大疫病傳播風險。同時養殖場周圍排水系統不夠健全,污水及雨水不能及時排放,使養殖場地長時間處于濕潤狀態,給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提供溫床,從養殖設施上看,大部分散養戶養殖圈舍環境差、建設標準不高、圈舍結構不盡合理、通風采光條件較差,畜禽久居狹窄潮濕、空氣流通不暢等環境,易造成體質減弱和免疫力下降,進而增加感染疫病概率。圈舍保溫、隔熱性能亦差,夏熱夏悶、冬冷冬濕,不能給畜禽提供一個適宜生長環境而影響其健康成長。另外,養殖設施老舊老化,缺少消毒、防疫所需的器材,比如消毒池、紫外線消毒燈,不能有效地對養殖環境及畜禽消毒防疫,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生存擴散于養殖環境。
1.3疫病防控技術運用不到位
潁泉區農村畜禽散養戶對疫病防控技術的應用存在著明顯的缺陷,極大地制約著疫病防控效果的提高,疫病診斷技術方面,大多數養殖戶對診斷知識、技能掌握不到位,不能對畜禽患病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畜禽出現發病癥狀后,養殖戶常憑經驗做出簡單的判斷或盲目用藥,既耽誤病情,又會使畜禽對疫病產生耐藥性而加大后續處理難度。并且,農村地區沒有專門的疫病診斷機構與裝備,養殖戶很難得到精準的疫病診斷結果而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從而使疫病快速蔓延至養殖群體,疫苗接種技術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一些養殖戶對于疫苗種類、適用范圍、接種方法及注意事項等缺乏足夠認識,出現盲目或誤接現象。比如選用了與本地疫病流行特點不相適應的疫苗或接種時沒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比如接種劑量不準、接種途徑不對等,造成疫苗免疫效果差。另外,受農村地區冷鏈運輸及貯存條件限制,疫苗運輸及貯存過程中易發生溫度失控現象,從而影響疫苗活性并降低免疫效力。
2農村畜禽散養戶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2.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防控意識
鑒于潁泉區農村畜禽散養戶疫病防治意識薄弱,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宣傳教育體系,有關政府部門要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共同組成專業宣傳團隊到農村基層進行宣講。通過開展疫病防控知識講座、印發圖文并茂宣傳手冊和播放科普視頻,對養殖戶常見畜禽疫病癥狀、傳播途徑進行宣傳,著重闡述了疫苗接種、消毒滅源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主要知識,以加強養殖戶對疫病防控意義的理解,杜絕他們存在僥幸心理,之后利用新媒體平臺拓寬宣傳渠道,提升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開設官方微信公眾號、短視頻賬號,定期發布畜禽疾病防控知識、最新疫情動態、防控技術要點等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案例,讓養殖戶易于理解和接受,建立線上交流群組,邀請專家在線解答養殖戶的疑問,及時回應他們在疾病防控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氛圍。
在基層組織中,養殖大戶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組織村干部、養殖大戶參加疫病防控專題培訓,使其成為疫病防控知識的傳播者和示范者。鼓勵養殖大戶交流自己的成功防控經驗及疏于防控而造成虧損的經驗教訓,用身邊的事情教育周圍的群眾,并帶領其他養殖戶改變觀念,積極學習掌握疫病防控知識。另外,還把疫病防控知識融人農村文化教育活動之中,比如在農村文化節、科技下鄉中開設疫病防控宣傳版塊,形成了全社會重視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的良好風氣,有效促進了養殖戶防控意識與責任感的增強。
2.2提升養殖環境和基礎設施
改善潁泉區農村畜禽散養戶養殖環境并完善基礎設施,是有效預防和控制疫病發生的重要依據,關于養殖場地的規劃問題,政府要組織專業人員科學規劃農村養殖區域,引導養殖戶進行合理的區位選擇。遵循養殖場地要遠離居民生活區、水源地和交通要道以及選擇地勢較高、通風好、排水便利的原則,保證養殖場地衛生條件及防疫環境優良。與此同時,要整治現有達不到要求的養殖場,并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措施鼓勵養殖戶遷出或者改建養殖場地,增強養殖設施建設投資與扶持力度,一方面指導養殖戶按標準化養殖的要求對圈舍結構進行改進,增加圈舍通風、采光、保溫、隔熱等功能,給畜禽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大力推廣新型環保養殖材料和規范化標準化養殖圈舍建設。另一方面要有齊全的消毒和防疫設備,例如養殖場門口要有消毒池和消毒室,并且圈舍要有紫外線消毒燈和噴霧消毒設備,定期做好養殖環境、畜禽和養殖器具等的徹底消毒工作,切實殺滅病原微生物。同時建設標準化糞污處理設施并推廣使用沼氣發酵和堆肥處理技術,實現畜禽糞便及污水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減少養殖廢棄物污染環境和疫病傳播的風險,加大農村養殖區域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政府要統籌規劃,改善農村地區排水系統、污水處理設施以及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等,保證養殖污水以及生活污水能得到有效治理,避免出現污水橫流現象。加大農村道路建設與養護力度,改善養殖區域交通條件,為養殖戶提供畜禽、飼料運輸便利,還為防疫車輛、人員提供了便利。另外還應建立養殖環境監測機制,對養殖區域內空氣質量、水質、土壤環境進行定期監測,發現環境問題并及時解決,營造畜禽養殖外部環境。
2.3加強技術培訓和推廣應用
加強技術培訓和推廣應用,是提高潁泉區農村畜禽散養戶疫病防治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要建立多元化技術培訓體系,政府部門與高校、科研院所、農業企業等單位共同為不同養殖規模、養殖種類及養殖水平養殖戶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開展線上與線下結合培訓,線下組織集中培訓班,現場輔導,觀摩學習,并請專家技術人員下鄉,面對面向養殖戶講授疫病防控技術、養殖管理經驗;線上采用網絡課程和直播教學,便于養殖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培訓內容涉及疫病診斷、疫苗接種、用藥、飼養管理和疫病監測預警,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增強養殖戶實際操作能力,加速推廣疫病防控新技術新方法,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強化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充實技術推廣人員、提升推廣人員專業素質與服務水平等。建立專項新技術推廣工程,集中推廣應用生物安全防控技術、疫病快速診斷技術和新型疫苗研發與應用等先進技術。通過設立示范養殖場、示范戶等形式,演示新技術新方法應用成效,使養殖戶對新技術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及防控效果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調動其采納新技術的熱情。同時鼓勵科研機構、企業同養殖戶合作,科研成果直接用于養殖生產,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新技術轉化應用步伐。
2.4完善防疫監管和服務體系
完善防疫監管和服務體系,是確保潁泉區鄉村畜禽散養戶病控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在監管體系建設上,健全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厘清部門對畜禽疫病防控的權責,構建以農業農村部門為主導,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生態環境等多個部門相互配合的聯合監管機制。強化養殖運輸屠宰銷售全過程監督,強化執法,打擊非法養殖、出售病死畜禽、非法使用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的不法行為,規范畜禽養殖市場秩序。并且也要健全疾病監測網絡在農村地區貫徹落實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合理地布設不同的疾病監測點,定期進行疾病監測以及采樣,及時地掌握疾病的發生情況以及發展趨勢,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應對策略,并且也可以融入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提高檢測工作的及時性。
結語
農村畜禽散養戶的疫病防治工作是一個系統而又長期的任務,事關農村經濟發展、食品安全以及公共衛生安全,本文根據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農村畜禽散養戶在疫病防控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以上系列針對性解決措施的實施,可望逐步提高散養戶疫病防控工作水平,減少疫病發生的風險,促進農村畜禽養殖業向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和社會安定和諧作出貢獻。
收稿日期:2025-06-12
作者簡介:王陽明(1973一),男,漢族,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