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7-0134-03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養雞生產中廣泛流行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發病率高達 100% ,可導致病雞生長緩慢,淘汰率提高。單獨發病時死亡率較低,若與其他病毒或細菌混合感染,病雞死亡率將大幅上升,給養殖場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的養雞產業均受到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影響,因此,深入研究該病的診斷方法及防治措施,對保障養雞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概述
1.1 病原學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呈球形,直徑約 80~120nm ,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基因組長度為 27.5~28kb ,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組最大的病毒之一。其基因組結構主要包括以下關鍵區域:5'端非編碼區,負責調控病毒的復制和轉錄;開放閱讀框ORF1a和ORF1b,編碼病毒復制酶復合體,參與基因組復制和亞基因組mRNA的合成;3'端結構蛋白基因,依次編碼纖突蛋白(S)、小膜蛋白(E)、膜糖蛋白(M)和核衣殼蛋白(N)[l。其中,S基因的突變可導致病毒毒力、傳播能力及抗原特性發生改變,進而影響疫苗的保護效果[2]。
1.2流行特點
雞是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主要宿主,但并非唯一宿主。目前,在火雞、鴨、鸚鵡等禽類體內也分離到了該病毒,且與雞體內分離到的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3]。該病毒可感染所有日齡的雞群,但雛雞相較于成年雞更易感,且死亡率更高。病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主要與感染的毒株類型及發病程度有關,若繼發感染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疾病,會引發更多并發癥,進一步增加死亡率。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不僅能通過直接接觸及病雞排泄的糞便傳播,還可通過被污染的飼料、水源、工具等媒介間接傳播。當空氣中病毒濃度較高時,還能通過氣溶膠經呼吸道傳播。該病毒主要感染上皮細胞,所有血清型均能侵襲宿主體內的多種上皮組織,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其感染過程具有特定模式:最初在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上皮細胞內增殖,引發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等典型呼吸道癥狀,同時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隨后,病毒進入血液循環形成病毒血癥,擴散至各靶器官進行二次復制,最終引發一系列病理變化和臨床癥狀。
2診斷
2.1臨床癥狀
雛雞感染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后,發病初期會出現輕微的呼吸道癥狀,其他癥狀不明顯。發病中期,病雞常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怕冷,呼吸道癥狀加重,出現咳嗽、打噴嚏、氣管啰音等。發病后期,呼吸道癥狀逐漸減輕,但腹瀉癥狀明顯,排出含有大量尿酸鹽的水樣白色稀糞,肛門處羽毛被糞便污染,嚴重時糞便在直腸內滯留,導致直腸過度膨脹而死亡。病雞感染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腎臟受損,并出現脫水癥狀,如皮膚干燥、羽毛雜亂、眼窩深陷等。成年雞感染后癥狀相對較輕,呼吸道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蛋雞產蛋量下降、蛋品質變差。
2.2病理變化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腎型)主要侵襲腎小管上皮細胞,引發腎臟病理損傷。剖檢病死雞可見腎臟腫大、色澤發白,輸尿管內有大量白色尿酸鹽異常沉積,形成典型的“花斑腎”[4]。部分病例還伴隨呼吸道癥狀,表現為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氣管、支氣管內有灰白色粘液,肺臟充血,并可見白色結節。
2.3血清學診斷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血清學診斷方法主要包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免疫熒光技術、免疫組化試驗等。其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操作簡便、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常用于檢測特異性抗體水平,以評估雞群的免疫狀態和感染情況。免疫組化技術能夠直觀觀察病毒在各組織中的分布及感染情況,是實驗室檢測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有效可靠手段。
2.4病毒分離鑒定
采集病死雞的腎臟、氣管等組織,研磨后加入5倍PBS緩沖液制成混懸液, 12 000rpm/min 離心 5min ,取上清液接種9~11日齡雞胚。接種后雞胚出現發育不良、胚胎縮小等現象,可作為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一個診斷依據。收集 24h 后死亡雞胚的尿囊液進行分子生物學試驗,以檢測是否為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5]。
2.5分子生物學檢測
采集病死雞組織或排泄物,處理后提取病毒RNA,反轉錄為cDNA,結合特異性引物及相關試劑盒建立實時熒光定量PCR反應體系并進行擴增試驗。若樣品擴增曲線為標準的“S”型,且ct值在陽性閾值范圍內,則表明病料中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
3防控措施
3.1加強飼養管理
保持場區及雞舍內干凈、整潔,飼養人員需經常清理舍內的糞便、結塊或發霉的墊料,及時清除變質的飼料和更換新鮮飲水。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調整圈舍通風。冬春季節氣溫變化較大,需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措施的基礎上進行通風換氣,可先將雞舍溫度提高1~2℃,確保通風過程中雞群不受冷應激影響。加強雛雞特殊護理,保障其健康生長。規模化養殖場要適當降低飼養密度,保證雞舍內空氣流通,減少氨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積聚,避免刺激雞的呼吸道,降低雞群患病風險。此外,要根據雞群不同的生長階段和營養需求,科學配制飼料配方,避免長期飼喂單一營養的飼料,在飲水中合理添加維生素及礦物質成分,增強雞群免疫力[]。
3.2生物安全防控
對未發生該病的養殖場,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采用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若確需從外界引進種雞或雞苗,需提前調查供種場所在地的疾病流行情況,防止從疫區引進攜帶病原體的種雞或雞苗。新引入的種雞或雞苗要先隔離觀察30d以上,嚴禁直接混群飼養,隔離期間觀察雞群表現有無異常,并定期抽檢,以便盡早發現潛在病原體,切斷病原傳入養殖場的途徑。若發現病雞,要及時隔離,發病雞舍徹底消毒,飼喂工具及料槽使用消毒劑浸泡。在下一批雞入舍飼養前,要徹底清掃,留出足夠的空欄時間,以便有時間進行全方位消毒,避免傳播給下一批次雞群。病死雞經掩埋或焚燒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
3.3疫苗免疫
蛋種雞一般在開產前需免疫滅活疫苗,提高種雞的抗體水平,確保雛雞出殼后能夠獲得充足的母源抗體。雛雞出殼后7d左右,以點眼滴鼻的方式首次接種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弱毒疫苗,3~4周后加強免疫H52弱毒疫苗。免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疫苗時,要與其他病毒性弱毒疫苗免疫間隔 10d[7] 以上,以避免不同毒株間的抗原干擾,影響免疫效果。
4治療
目前市場上尚無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特效藥。養殖場雞群發病后,一般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生素以防止繼發感染。如在飲水中添加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每 250g 加水 200kg ,連續用藥 5~7d 為緩解病雞尿酸鹽沉積的癥狀,可在飲水中添加復方碳酸氫鈉可溶性粉。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建議結合保肝護腎的中藥復方制劑進行治療。可選用添加在飼料中添的中草藥,其配方: 100kg 飼料中,可添加由 20g 板藍根、 15g 黃芪、 15g 茯苓、 5g 甘草以及車前子、茵陳、澤瀉各 10g 組成的復方,超微粉碎后拌入飼料中,連續使用 4~5d,
綜上所述,一線養殖工作人員需在實踐中熟練掌握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流行特點和發病原因,不斷探索該病的診斷方法及防控治療措施,以保障養殖場的經濟效益,促進養雞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美)DAVIDES主編.禽病學:第14版[M].劉勝旺,李慧昕,陳化蘭,主譯.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
[2]馮晨璐.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感染對雞十二指腸上皮屏障和黏膜免疫的影響[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24.
[3]SURYAMANGK,SOEJOEDONORD,SETIYONOA,et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aviancoronavirusfromhealthyEclectusparrots(Eclectusroratus)fromIndonesia[J].VeterinaryWorld,2019,12(11):1797-1805.
[4] 陳瓊,傅雯婕.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診斷及防治[J].家禽科學,2025,47(2):110-112.
[5]劉力夫.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診斷及中藥治療[J]家禽科學,2024,46(10):117-119
[6] 徐東.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藥物治療及免疫預防[J].現代畜牧科技,2022(5):84-86.
[7]王兆芬.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危害及綜合防治[J]中國動物保健,2022,24(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