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7-0087-04
層疊籠養雞作為一種現代化、集約化的養雞方式,具有很多優點。一方面,層疊籠養采用多層設計,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飼養更多的雞,極大地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增加了肉雞養殖數量,與平養相比可增加 75%~100%[1-4] ,并配備了自動喂食、飲水、通風等設備,大大減輕了飼養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飼養效率;另一方面,層疊籠養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方便飼養員對雞群進行分群、合群以及觀察等日常管理,同時也有利于疾病的預防和控制。這一養殖方式實現了糞便與雞完全分開,保持了雞身干凈,減少了染病率以及死亡率,改善了雞的生長環境;同時縮短飼養周期,提高了生產性能[2。但層疊籠養也有諸多弊端,其一就是需要投人較大的資金,包括設備購置、安裝調試等費用。這對于資金有限的養殖戶來說是一個負擔;其二是雞易患籠養雞猝死綜合征。由于籠養環境相對封閉,雞只還容易受到以球蟲病為代表的寄生蟲病和其他疾病的侵襲[1-4]。總之,層疊籠養雞憑借空間、飼養效率方面的優勢,能夠在規模化養殖中攤薄單位成本。在此基礎上,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降低雞群染病率與死亡率,減少因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進一步降低飼養成本,增加養殖收益。
1寄生蟲病防治
在層疊籠養這一飼養方式下,由于雞群密度較大,寄生蟲病的傳播風險明顯增加,因而對寄生蟲病開展防治非常重要。雞容易感染的體內外寄生蟲種類繁多,包括雞瘧原蟲、雞住白細胞蟲、雞隱孢子蟲、雞蛔蟲、雞球蟲、雞組織滴蟲、雞線蟲、雞絳蟲、雞虱、雞皮刺螨等。在層疊籠養中,飼養對象多為蛋雞,而球蟲對蛋雞危害較為嚴重,因而該部分以球蟲病為例,介紹相關防治措施[1,3]。
1.1球蟲病
雞球蟲病是由艾美耳球蟲等寄生蟲引起,對雞群危害極大。雞感染后,盡顯萎靡之態,表現精神不振,羽毛松亂,不愛活動,縮脖閉眼,打蔫;采食減少,吃料慢,病情嚴重的小雞會出現刨料現象;雞冠肉髯蒼白,逐漸消瘦,貧血癥狀明顯。病雞糞便存在過料現象,伴有橘黃色或胡蘿卜絲樣物質。感染盲腸球蟲的病雞,糞便顏色呈棕紅色,逐漸發展成血便。對疑似病雞進行剖檢,有明顯的腸道病變:盲腸球蟲導致雞盲腸充血、水腫,小腸球蟲主要導致雞小腸和十二指腸充血、水腫。如不及時治療,雞球蟲病可能導致雞群大量死亡。
1.2防治措施
1.2.1日常清糞糞便清理是養雞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不僅關系到雞舍的環境衛生,還直接影響到雞只的健康和生產性能。每天定時清理糞便,保持雞舍內干燥清潔,不僅能夠預防雞球蟲病,對其他傳染性疾病也能夠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在層疊式籠養模式下,糞便清理方式主要包括幾種: ① 刮板式清糞機:優點是結構簡單,維護方便,使用壽命長,能夠實現自動定時清糞,減少人工干預,清糞效率高,提高養殖效率,保持雞舍的清潔衛生。最重要的是適用于不同規模的層疊式籠養雞舍。缺點是噪音較大,可能對雞群產生一定的干擾;對雞舍地面要求高,要求地面平整、坡度適宜,以便雞糞順利流入糞溝; ② 輸送帶式清糞機:優點在于能將雞糞完全清理出雞舍,避免雞糞在雞舍內堆積,減少疫病發生,同樣實現自動清糞、減少人工勞動強度;輸送帶式清糞機可根據雞舍的具體情況進行定制,適應不同規模的層疊式籠養雞舍。缺點是成本較高且依賴電力;③ 抽屜式清糞:優點是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和維護且成本低。缺點是自動化程度低、適用范圍有限。糞便的清理頻率應根據雞只的飼養密度、糞便產生量以及雞舍衛生狀況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一般建議每天至少清理一次,以保持雞舍的清潔和衛生。在炎熱季節或雞只生病時,應適當增加清理頻率,能有效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和積聚,降低病原體傳播的可能性。
糞便清理工具應選用耐用、易清洗和消毒的,如不銹鋼刮板、塑料輸送帶等。在清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注意保持個人衛生,避免將外界病原體帶入雞舍[2-3]。清理后的糞便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糞便對雞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達到減少異味、殺滅病原體的目的。糞便清理后,應及時開啟雞舍內的通風設備,降低有害氣體濃度,保持舍內空氣新鮮。
1.2.2預防性投藥預防性投藥是防控雞球蟲病的重要手段,可在雛雞8~10、20日齡和50日齡時開展預防性投藥。地克珠利、妥曲珠利、磺胺類藥物、球速凈、球蟲粉、獸用中藥制劑等,對雞球蟲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需特別注意,產蛋期禁用磺胺類藥物,以免影響雞蛋品質與雞群健康[1]。為避免部分抗生素在雞蛋中殘留,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危害,在蛋雞產蛋期推薦使用獸用中藥抗球蟲藥物等。
1.2.3治療性投藥一般情況下,發現雞有球蟲感染癥狀時,應立即將病雞與健康雞隔離,使用磺胺氯吡嗪鈉等敏感藥物治療。飲水給藥時,通常提前控水 2h ,讓雞群在 4h 內飲完含一天用藥劑量的水。藥物治療一般以3~5d為一個療程。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根據雞群的具體病情、日齡、體重等因素進行適當調整,嚴格按照藥物的使用說明和相關規定進行操作,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4免疫接種球蟲疫苗接種是預防雞球蟲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免疫接種時,注意免疫前后的1~3d不要給雞群使用任何藥物和消毒劑,以免削弱疫苗效力,進而影響免疫效果。
1.2.5帶雞消毒在防控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帶雞消毒工作。因為做好帶雞消毒工作,能夠營造一個相對潔凈的養殖環境,有效降低雞舍內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數量,防止其他細菌與球蟲形成混合感染進一步加重球蟲病癥狀,從而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4]。
綜上所述,在層疊籠養模式下,雞群飼養密度大,球蟲病傳播風險高。因此,對雞球蟲病的診斷及防治需要綜合考慮飼養管理、藥物防治和免疫接種等多方面因素。通過加強雞舍環境管控、預防性和治療性投藥以及及時隔離治療等措施,可以有效切斷傳播途徑,降低發病率,預防和控制雞球蟲病的發生和傳播。
2病毒性傳染病防控
籠養雞同樣會受到新城疫、禽流感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常見病毒病的侵襲,其防控的主要措施依然是科學合理的疫苗免疫,同時配合改善飼養環境、嚴格消毒,可以降低病毒感染雞群的機會,從而對病毒性傳染病的防控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
2.1提高免疫力
科學合理的疫苗免疫,能夠使雞群獲得特異性免疫力,有效預防相應病毒的感染。除疫苗接種之外,在飼料中科學添加特定藥物,是增強雞群免疫力、抵御疾病侵襲的重要輔助手段。如維生素E、維生素A、黃芪多糖等藥物,能夠促進免疫器官的發育,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這些藥物可以從第一周開始使用,兩周內完成,期間分兩個療程進行,每次 3~5d, 0
2.2改善環境和嚴格消毒
層疊籠養方式,雞群飼養密度較大,病毒病的傳播風險相對較高,因此需要全面開展病毒病的防治工作。在雞入舍養殖之前,應對籠、食槽、飲水器、門窗、屋頂和墻壁等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消毒處理,以消除潛在病原。消毒結束后,封閉雞舍一天,確保消毒藥物充分發揮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病毒存活概率。雛雞入籠后,工作人員進出雞舍應做好全身消毒,同時每天清理地面的糞便、積水、雞毛、灰塵等污染物,降低對雛雞呼吸系統的不良影響。雛雞入籠一周后,對籠中所有雛雞選擇合適的消毒液進行帶雞消毒,選擇無氣味、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為好,并交替使用含有不同成分的消毒劑,以減少病毒和細菌產生抗藥性[3]。消毒頻率根據季節和天氣情況而定,如冬天一周一次,春秋一周兩次,夏天可一日一次。消毒用水應在雞舍預溫后使用,噴出的霧滴越細越好,從而有效殺滅空氣中的病毒,保障雞群健康。
育雛前7d,先將舍內溫度調節26℃左右;
育雛前3d,將舍內溫度升至33~35℃左右,并保持適宜濕度,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隨著雛雞生長,需要逐步降低舍內溫度,適應其生長發育的需要。籠養雞由于飼養密度較大,且籠內空氣流通程度不如散養環境,所以籠中溫度應適當低于散養溫度標準,避免雞只因溫度過高而出現熱應激等問題,有利于雞只的健康和生長。不過,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還需要根據雞的品種、健康狀況以及季節等因素,靈活調整溫度,以確保雞群生長良好。
3細菌性傳染病防治
3.1雞禽霍亂(巴氏桿菌病/禽出血性敗血癥)
病雞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排出異常糞便,最后可能倒地抽搐而死。對尚有食欲的病雞,肌肉注射硫酸慶大霉素,同時配合口服補液鹽飲水。該病的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如保持雞舍清潔、合理控制飼養密度、提供優質飼料和飲水等;氣溫突變時,要遵循相關規定和在獸醫的專業指導下,及時投喂合適的藥物預防;在飼料中添加適量復合維生素,可以幫助雞群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增強體質;加強消毒衛生,能減少環境中的病原體數量,降低雞群感染疾病的風險。
3.2雞大腸桿菌病
各年齡段的雞均可感染大腸桿菌病,其感染癥狀因飼養管理水平、環境衛生狀況等因素而異。針對大腸桿菌病的防治,主要從接種疫苗、改善飼養環境、消毒保潔等多方面開展。日常飼養管理中,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注意雞舍的通風、干燥,降低飼養密度;定期使用消毒劑對雞舍及用具進行徹底消毒;科學調整日糧結構,注重飼料品質。發病及時診斷和開展藥敏試驗,選用對雞大腸桿菌病敏感藥物進行治療。通過上述綜合措施,有效防控雞大腸桿菌病,保障雞群健康生長。
3.3沙門氏菌(雞白痢)
雞白痢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在雛雞群體中流行最為廣泛,危害也最大[4]。患病雛雞精神萎頓,絨毛松亂,剖檢可見卵黃吸收不良。針對沙門氏菌的預防,加強飼養管理非常重要。適當提高育雛室溫度,同時對育雛室、飲水器、料槽等器具進行全面消毒,及時清理糞便,保持育雛室內清潔干燥、空氣良好,降低雞群感染風險。治療時,可在獸醫指導下,選用阿莫西林等合規藥物,拌入飼料或讓雞只飲水服用,進行針對性治療[5]
有條件的雞場,可以將本場分離到的細菌制成特定的滅活苗給雞群免疫,更具針對性。日常養殖中,用藥物預防細菌性疾病,建議采取多種抗菌藥物交叉或輪替使用,不可長期使用一種藥物,以降低細菌產生抗藥性的風險。
此外,對層疊籠養雞細菌性傳染病的預防,還應注意:引進雞必須進行產地檢疫和進場檢疫,待隔離觀察證明無病后方可混群飼養;實行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從源頭防止引進帶菌雞,降低不同批次雞之間交叉感染的概率;提供優質全價營養的飼糧和清潔的飲水,并對全場定期清掃消毒,從多個傳播途徑上預防細菌性傳染病的發生[。
4小結
為了有效防控層疊籠養模式下蛋雞疾病的發生,養殖人員應加強日常飼養管理,以便察覺雞群異常狀態,同時保持圈舍清潔衛生,定期消毒并及時清理糞便,減少病原體滋生。除此之外,為雞群提供全價飼料,確保其獲得充足營養也非常重要,嚴格按計劃開展免疫接種工作,增強雞群的抗病能力。通過這些措施,構建起多維度的防護體系,降低雞群發病風險,助力蛋雞養殖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德江,唐建宏,李朝國.層疊式籠養蛋雞球蟲病的防治[J].湖北畜牧獸醫,2012(6):30-31.
[2]嚴康.肉雞層疊式籠養技術[J].農家致富,2019(10):38.
[3]倪慧勇,劉華格.層疊式自動化控制蛋雞舍應用效果[J].中國畜牧業,2020(19):55-56.
[4]付豪,魏述鋒,魏述永.雞場當前主要細菌性疾病及防治措施[J].家禽科學,2025,47(3):35-39.
[5]賀學龍.雞白痢的發病特點、傳播途徑及其防控措施[J].家禽科學,2023,45(1):36-38.
[6]靳安紅.雞常見細菌性腹瀉的病因與防治措施[J].家禽科學,2024,46(5):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