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原產于北美,屬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果實飽滿亮麗,口感酸甜適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活性成分,被稱作“水果皇后”。
藍莓設施基質栽培具有生長快、結果早、成熟期提前,能防止多種自然災害和減輕土傳病害,提高鮮果商品率等優點,為我國未來藍莓種植的主要方式。省縣職業高級中學引入并示范了藍莓設施基質盆栽,通過多年實踐探索,系統總結了川北地區藍莓設施基質盆栽關鍵技術。
1 品種選擇
藍莓是一種落葉性或常綠性的灌木或小喬木果
樹,分為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兔眼藍莓和常綠藍莓4種類型。常綠品種是設施栽培的主要類型,常見品種的生產性能和果實品質特點見表1、圖1。
2 栽培基質準備
2.1 基質選擇與混合
藍莓設施栽培基質可選用椰糠、樹皮、松針、鋸末、稻殼、腐葉土、草炭土、有機肥、珍珠巖、蛭石、河沙等材料。常見配方有: 40% 椰糠 +40% 草炭土 +20% 珍珠巖, 40% 椰糠 +20% 蛭石 +40% 珍珠巖, 50% 腐葉土 +30% 松針 +20% 河沙, 40% 草炭土 +20% 珍珠巖 + 40% 樹皮, 60% 鋸末 +20% 稻殼 +20% 有機肥等。
2.2 pH值調節
藍莓適宜在pH值為 4.0~5.5 的環境中生長。如基質 pH 值較高,可添加硫黃粉調節。一般每 m3 基質添加 1~3kg 硫黃粉,可使 pH 值降低約1個單位。
2.3 消毒處理
基質在使用前須進行消毒,以防止病蟲害滋生。常見消毒方法有高溫消毒和藥劑消毒。高溫消毒是將混合好的基質堆成高 30~50cm 的堆,用塑膜蓋嚴,在夏季強光下暴曬15\~20d。藥劑消毒是每 m3 基質用 400~500mL 的福爾馬林 40% 的甲醛溶液),加水稀釋50\~100倍,噴灑在基質上,用塑膜蓋嚴,密封 2~3d 。揭膜,定期翻動,待氣味散后即可使用。
3 營養液準備
藍莓設施基質盆栽配合水肥一體化系統,可以實現水肥管理標準化、省力化和集約化,提高產量和品質。生產中可以購買商品水溶性藍莓專用復合肥,也可自制配方肥料。藍莓在不同時期營養成分需求不同。營養生長期施用高氮型硫酸鉀復合肥,生殖生長時期采用高鉀型硫酸鉀復合肥,根據需要適時加入中微量元素肥料。
自制配方肥料的方法是:根據計劃產量,利用下列公式計算出周年大量元素的需肥量:需肥量 (kg)= 計劃產量 (kg)× 每 kg 產量的營養元素需要量 ÷ 肥料的營養元素含量 (%)÷ 肥料的純度 (%)÷ 肥料利用率(%) 。計劃產量根據樹齡樹勢和管理水平合理確定。 1kg 藍莓果實的需肥量是: N8~15g,P2O53~6g K2O10~18g 。設施基質栽培條件下的肥料利用率約為 65%~75% 。根據公式計算每年的需肥總量,按規律分期施入。根據需要施加適量的鈣和鎂等中量元素和少量的鐵、硼、鋅、錳等微量元素水溶肥。
4 栽培管理技術
4.1 苗木定植
藍莓栽植時期通常在春季和秋季,秋季定植的成活率高于春季。選用容量25L及以上的圓形PE花盆。將基質裝入盆中輕輕壓實,基質距盆口 3~4cm 。優質藍莓苗木要求株高 50cm 以上,有1~4個分枝,根系完整結實。種植前修剪掉纏繞盤曲、老化、過長的根。刨開基質,放入種苗,輕輕壓實,澆足定根水。株行距為 (0.6~0.8)m×(1.5~2)m □
4.2 水肥管理
藍莓施肥有5個關鍵期,分別是萌芽前期、花后、果實膨大期、果實轉色期、采果后,早春萌芽前期和果實轉色期最為關鍵。開花前控水控肥,促進花芽分化?;ê蠹肮麑嵟虼笃诒WC水肥充足,促進果實發育。
藍莓設施基質盆栽的灌水應做到少量多次?;ㄆ谝m度控水,不宜澆水過多。膨大期每日澆水 5~ 6次,每次 盆,控制基質含水量 65% 270% 、EC值1.0~1.2,冬季適當少澆或不澆。灌溉水用 0.1% 的一水檸檬酸將pH值調節至 4.5~5.0 。
4.3 溫度和光照管理
不同品種的藍莓不同生育階段需要的溫度條件不同。營養生長期的適宜溫度為白天 20~25°C 夜間 10~15°C ,花期的適宜溫度為 15~25°C ,夜間 10~ 15°C 。藍莓喜冷涼氣候條件,生長季節高溫對生長、結果不利,果實轉色期持續高溫 (gt;30°C) 易導致果實變小、風味品質下降。溫度過高,可進行通風、噴霧、蓋濕簾降溫。藍莓在營養生長期、果實膨大及轉色期需要光照時數 gt;10h ,如光照不足時可進行人工補光。果實膨大期光照強度要求在 2000lx 左右,光照過強應適當遮陽。
4.4 整形修剪
幼樹整形修剪以擴大樹冠、培養樹形為主。盡可能多保留枝葉,增加養分制造,盡快擴大樹冠。選留4~5個分布合理的健壯枝培育成主枝,在枝條 50cm 以上時輕短截。主枝上抽生的二級枝位置合理不作處理,長放后即可形成結果枝,實現快速成形、早結果。
成年樹整形修剪以冬季修剪為主,輔以花果期和采后修剪。冬季修剪主要是疏除交叉枝、過密枝或較弱枝,對保留的主枝在 50cm 左右短截?;ü谛藜舭ㄩ_花期修剪和結果期修剪?;ㄆ谛藜粼诨ㄑ棵劝l后期進行,樹體上部的健壯結果枝保留 3~ 5個花芽后短截;中下部枝條,保留頂端花芽,其下部花芽間隔疏除,每節保留2~4個花芽。結果期修剪在坐果后和著色期進行。在花謝后10d左右疏果,疏除弱果、畸形果、密生果,保留長勢健壯且飽滿的果,旺枝多留果、弱枝少留果。果實著色期修剪主要是處理好新枝。強旺枝上抽生的新梢中重度短截,中庸枝回縮到健壯新梢抽生處并對新梢適當短截,衰弱枝中短截]。
修剪前要用 75% 酒精對枝剪和手部消毒,修剪后噴灑 46% 的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80倍液保護剪口。
4.5 花果管理
藍莓設施栽培條件下的花芽分化期通常在6—10月,新梢停長后開始。 8~12h 的短日照能促進花芽分化?;ㄑ糠只倪m宜溫度為 17~25°C 。在花芽分化期,適當的低溫 可以促進花芽分化。
藍莓除部分品種能自花傳粉外,多數是異花蜂媒傳粉植物,花期蜜蜂授粉效率高、效果好,能顯著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一個蜂箱約100頭中華熊蜂,可以滿足約 300m2 的藍莓授粉需求。
5 病蟲害防治
5.1 灰霉病
藍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侵染所致,通常在花和果實發育期出現。花感病后先呈水漬狀壞死,然后在壞死處出現黑色霉層;果實感病后出現腐爛現象;葉片感病后形成壞死斑,濕度大時壞死處出現黑色霉層[4。低溫高濕可增加灰霉病發生風險。綜合防治措施: ① 發現枯枝、染病植株,及時移除,減少病害傳播機會。 ② 注意通風排濕,將空氣濕度控制在 65% 之內。 ③ 自開花前7\~10d開始,用異菌脲、啶酰菌胺、腐霉利、嘧霉胺等噴霧預防,每10~15d預防1次。 ④ 出現灰霉病后,及時增施磷鉀肥,壯苗抗病,并使用吡唑醚菌酯、氟唑菌?;旌戏乐?次,每次間隔7d。
5.2 枝枯病
藍莓枝枯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由擬盤多毛孢屬(Pestalotiopsisspp.)、葡萄座腔菌屬(Botryosphaeriaspp.)、鐮刀菌屬(Fusariumspp.)等多種病原引起[4]。枝條發病部位產生褐色病斑(圖2),后期病斑表面出現黑色顆粒狀物,枝條逐漸變成棕色、干枯死亡,葉片脫落,病情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對藍莓的產量和品質影響極大。綜合防治措施: ① 購置健康苗木,栽植前對苗木進行消毒處理,減少苗木帶菌。 ② 發病早期剪除病枝,帶出設施外集中處理。 ③ 設施增加防蟲網,防止昆蟲傳播病害。 ④ 發病初期,用吡唑醚菌酯、咯菌腈、苯甲·丙環唑、戊唑·咪鮮胺等交替葉面噴霧,或用苯醚甲環唑和三乙磷酸鋁混合灌根。
5.3蚜蟲
蚜蟲刺吸花蕾、花、嫩梢和果實,造成花蕾或花失水、畸形,新梢伸長受阻,嚴重時稍尖彎曲。綜合防治措施: ① 使用防蟲網,懸掛黃色粘蟲板,減輕蚜蟲危害。 ② 葉面噴灑吡蟲啉、吡蚜酮、氟啶蟲酰胺等防治。
5.4 薊馬
薊馬以銼吸式口器銼破藍莓的葉片、花和果實表皮,吸食汁液。降低葉片功能,影響授粉受精,導致落花,果實發育不良、表面形成疤痕、品質降低。防控措施:用噻蟲嗪、乙基多殺菌素、虱螨脲等防治。
6 成熟采摘
當藍莓果實呈紫紅色,即可采收。手工采摘可最大程度保留果粉的完整性,采收時剔除病果和弱果,并進行分級。根據果實的成熟度,可分批采收。采摘后的果實立即在 5°C 下冷處理,以降低田間溫度和呼吸強度,減少損耗,增加果實硬度,延長貨架期。
參考文獻
[1]李亞東,劉成,魏鑫,等.2024年中國藍莓產業發展報告[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25,47(1):1-14.
[2] 楊斗龍,李戈,潘靜,等.藍莓設施栽培技術要點[J].云南農業,2023(9):45-47.
[3] 董金勇.藍莓修剪技術要點[J].果農之友,2022(9):2.
[4] 祝友朋,韓長志.藍莓主要真菌病害發生情況及防治措施淺析[J].南方農業.2022,16(17):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