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態環境挑戰日趨嚴峻,綠色發展理念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普遍共識。綠色發展理念強調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共生,追求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政府采購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規模極大,對市場具有顯著的引導作用。構建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將綠色發展理念融進政府采購活動中,不但有助于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還能在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的示范效應,引導公眾樹立綠色消費觀念,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備不可忽視的作用。因而,深入分析綠色發展理念下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政府采購在綠色發展方面的現狀與問題
(一)現狀
近些年,在我國政府采購在綠色發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鼓勵和規范政府采購綠色產品與服務。比如,發布了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等,確定了政府采購的綠色導向。結合實際,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在選購辦公用品、辦公設備、交通工具等多個方面,首先選擇合乎綠色標準的商品,對綠色產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還積極推進綠色采購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如開展綠色采購試點項目,提升與供應商的合作,共同推進綠色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二)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在我國政府采購綠色標準存在多部門制定、標準不一致的情況。不同部門根據自已的職責和需求制訂綠色標準,造成同一類產品在不同標準下的界定和要求存在差異,給采購人員和供應商帶來了困惑,也增加了采購成本和管理難度。一部分綠色標準偏重于產品的某一綠色屬性,如節能標準主要關注能源消耗,而對產品的綠色特性,如資源回收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考慮不夠。除此之外,對于一些新型的綠色產品與服務,缺乏相應的標準規范,促使政府采購在這些領域的操作缺乏依據。綠色技術飛速發展,綠色產品與服務的性能和指標也在持續改善。但是已有的政府采購綠色標準欠缺動態調整機制,不能及時反映綠色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導致一些前沿的綠色產品與服務因不符舊標準而無法進入政府采購市場,嚴重影響綠色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在政府采購操作過程中,還存在對綠色標準執行不嚴格的現象。一部分采購人員對綠色標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到位,在采購環節中無法嚴格按照綠色標準進行評審和選擇供應商,使得一些不符合綠色標準的產品和服務仍能夠進入政府采購范疇,政府采購對綠色發展的政策驅動效應明顯減弱。
二、構建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的必要性
(一)推動綠色產業發展
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的構建為綠色產業鏈帶來了明確的市場需求信號。通過制定嚴格的綠色標準,推動企業加強對綠色產品與服務的研發、生產和供應,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企業為了實現政府采購的綠色標準要求,會積極投入資源開展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促進綠色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競爭力的提升,形成綠色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促進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
政府采購涉及諸多領域和很多產品與服務,構建綠色標準體系可以從根源上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綠色標準對產品的節能、環保、可回收利用等特性提出要求,促使企業選用環保材料、提升生產工藝,減少能耗和廢物排出,進而實現資源的節省和環境的保護,助力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的實現。
(三)提升政府采購質量和效益
科學合理的綠色標準體系有利于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升產品質量。綠色標準明確了產品和服務的綠色性能指標,保證采購評審有了更加客觀、準確的依據,可以防止采購過程的片面性和隨機性,保證購買到質量穩定、合乎綠色發展要求的產品和服務。與此同時,綠色產品與服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同樣具有效率高、維護成本低等優點,可以降低政府采購的綜合成本,提升采購效益。
(四)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
政府采購作為公共行為,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和責任。構建綠色標準體系,積極采購綠色產品與服務,展現了國家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向社會傳遞出綠色發展理念和信號,彰顯了國家在綠色消費方面的引領示范作用,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會形象,促進全社會綠色意識的提高。
三、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的框架構建
(一)基礎通用標準
基礎通用標準是整個綠色標準體系的重要前提,主要包含綠色產品和服務的術語和定義、分類、基本要求等內容。統一的術語和定義可以防止在標準執行過程中發生理解上的偏差,確保各方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概念達成共識。合理的分類標準有利于對不同種類的產品和服務進行相應的標準制訂及管理。基本要求則明確了綠色產品與服務應具備的共性綠色屬性,如環保材料的使用比例、能源效率的最低要求、污染物排放的限制等,為實際產品與服務標準的確立提供基礎依據。
(二)產品和服務標準
產品與服務標準是綠色標準體系的主要內容,針對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特征,分別制訂各類產品與服務的綠色標準。產品標準,應包含涵蓋能源效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產品質量等各個方面的指標。比如,針對辦公設備,規定其能耗等級、可回收材料的使用比例、有害物質的限量等;針對建筑材料,明確其環保性能、耐久性、保溫隔熱性能等指標。針對服務標準,應關注服務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影響以及服務質量等多個方面。比如,在物業服務標準中,對能源管理、垃圾分類處理、綠化養護等方面提出綠色要求;針對物流服務,規定運輸工具的能耗標準、包裝材料的環保要求等。
(三)采購流程標準
采購流程標準明確了政府采購過程中與綠色標準有關的各個環節,保證綠色標準在選購實踐中有效執行。包含采購需求的編制、采購文件的制定、供應商的選擇、評審方法的確定、合同的簽訂與履行等各個環節。在采購需求的編制階段,明確要求采購人員依據綠色標準提出具體的采購需求;在采購文件中,詳細說明綠色標準的要求和評審方法;在供應商選擇過程中,對供應商的綠色生產能力、環保措施等進行審查;在審查方式上,選用科學合理的綠色評審指標和權重,保證綠色產品與服務在評審中獲得充分體現;在合同簽訂與履行階段,明確雙方在綠色標準執行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強化對合同履行情況的監督和檢查。
(四)評價與認證標準
評價和認證標準用于對綠色產品與服務進行評價和認證,為政府采購提供可靠的判斷依據。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對產品與服務的綠色性能開展量化評估。與此同時,規范綠色認證機構的資質和認證流程,保證認證過程的公平公正和權威性。政府采購在選擇綠色產品與服務時,可以參考經過認證的產品和服務目錄,提升采購的效率和精確性。評價和認證標準還應包括對認證結果的監督和復查機制,保證認證產品與服務持續合乎綠色標準要求。
四、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的關鍵內容
(一)綠色產品和服務的界定與分類
確立綠色產品與服務的界定標準,是構建綠色標準體系的前提。綠色產品應該是在其生命周期中,對周圍環境影響小、資源利用率大、健康安全的產品。綠色服務則在服務提供過程中,遵照綠色理念,完成能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項目。依據產品與服務不一樣的特征和主要用途,開展合理的歸類,或者將綠色產品分為節能產品、環保產品、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等;將綠色服務分成綠色物流服務、綠色物業服務、綠色咨詢服務等。分類應具備系統性和邏輯性,有利于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二)綠色性能指標的設定
綠色性能指標是綠色標準的主要內容,直觀反映了產品與服務的綠色水平。在設定綠色性能指標時,一定要考慮產品與服務的特點、技術可行性以及市場發展趨勢。針對能耗類指標,應依據不同產品的能源應用情況,制定相應的能耗限額或能效等級標準;針對環境保護類指標,明確規定產品與服務在生產、使用和廢棄過程中對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的污染物排放限值;針對資源利用類指標,關注產品對原材料、水資源等的利用率,以及產品的可回收性和可再利用性。與此同時,指標的設置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鼓勵企業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優化,提升產品與服務的綠色性能。
(三)綠色采購流程的規范
規范綠色采購流程是保證綠色標準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在采購需求確定環節,采購員應當依據綠色標準,詳盡列舉對產品與服務的綠色性能要求,并將其納入采購文件中。在招標或采購公告中,明確說明經銷商采購項目的綠色標準及要求,吸引住滿足條件的經銷商參加投標。在評審環節,建立更專業的評審小組,選用科學的評審方法,對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與服務進行全方位、客觀的評價。評審方法一般包括對產品與服務的綠色性能指標的量化評審,及其對供應商的綠色生產能力、環保措施、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在合同簽署和履行環節中,確立綠色標準的執行條款和違約責任,強化對合同履行情況的跟蹤和監管,保證經銷商按合同約定提供符合綠色標準的產品和服務。
(四)綠色認證與標識制度
不斷完善綠色認證與標識制度,為政府采購提供權威的綠色產品與服務識別依據。綠色認證機構應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和嚴格的認證流程,通過綠色標準對產品與服務進行認證。認證過程應包括產品檢測、工廠檢查、現場審核等環節,保證認證結果的真實性和穩定性。獲得綠色認證的產品和服務,應選用統一的綠色標識,有利于采購人員和消費者識別。綠色標識應具有一定的特點和較高的識別度,同時應加強綠色標識的管理和監督,避免假冒偽劣產品應用綠色標識,維護綠色認證的公信力和市場秩序。
五、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的實施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
政府應制定和完善與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相關的法律法規,確立綠色采購的法律地位和要求,為綠色標準的實施給予法律保障。出臺配套的政策文件,如財政補貼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激勵招標人與供應商積極參與綠色采購活動。對采購綠色產品與服務的采購人給予一定的政府補貼或獎賞,降低采購成本;對生產綠色產品與提供綠色服務的供應商,給予稅收減免、貸款優惠等政策支持,提高競爭能力。與此同時,強化對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保證政策有效落實。
(二)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
通過多種渠道強化對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的宣傳教育,提升公眾對綠色采購的認識和理解。利用政府官網、媒體平臺、行業會議等形式宣傳綠色采購的意義、政策和標準,增強采購人員、供應商以及社會公眾的綠色意識。進行對于采購人員的培訓,使之了解綠色標準和采購流程,掌握綠色評審方法和技巧,提升采購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對供應商進行培訓,助其掌握綠色標準要求,正確引導經銷商改善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積極參與綠色采購市場競爭。
(三)建立監督管理機制
不斷完善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的監督管理機制,強化對采購環節和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采購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采購活動的日常監管,對采購文件的編制、評審過程、合同簽訂等各個環節進行審查,保證綠色標準的執行。創建綠色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抽檢制度,定期對采購的綠色產品與服務開展質量檢驗,對不符合綠色標準的產品和服務,依法予以處理,并追究有關供應商和采購人員的責任。與此同時,創建投訴機制,激勵社會公眾對政府采購的違規操作進行監督和舉報,維護綠色采購市場的公平公正。
(四)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全球綠色發展的大環境下,大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考國際領先的政府采購綠色標準與經驗。參與國際綠色標準的制定和研討活動,強化和國際組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其在綠色采購政策制定、標準體系建設、認證制度實施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同時促進我國政府采購綠色標準與國際標準的接軌,提高我國綠色產品與服務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推動我國綠色產業國際化發展。
六、結論
構建綠色發展理念下的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對于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促進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提升政府采購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盡管當前我國政府采購在綠色發展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通過明確構建的必要性和原則,構建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框架,確定關鍵內容,并采取有效的實施保障措施,能夠逐步完善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實現政府采購的綠色化轉型。未來,隨著綠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對綠色發展要求的不斷提高,政府采購綠色標準體系還需要持續優化和完善,以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游家興,呂可夫,于明洋.市場型政策工具下的綠色創新效果研究——基于政府綠色采購清單的視角Ⅲ}.經濟管理,2023,45(03):148-169.
[2]姜愛華,吳寒雪.國外政府采購中納入碳足跡管理的做法和經驗借鑒Ⅲ].中國招標,2024(09):29-31.
[3]湖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政府采購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支持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一湖北省財政廳亮出2022年政府采購成績單Ⅲ].中國政府采購,2023(03):20-23.
4本刊訊國務院辦公廳: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Ⅲ.中國建材,2024(08):29-29.
⑤]黃妍艷,許熠堃,譚欣晨,等.大數據賦能政府綠色采購研究Ⅲ].高校后勤研究,2024(05):41-44.
[李巧玲完善我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的思考Ⅲ.招標采購管理,2023(06):42-45.
⑦宋麗穎,張仁杰,祝貴儀.逐綠前行:政府綠色采購增進企業綠色治理研究[I].經濟與管理研究,2024,45(07):121-144.
(作者單位: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