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義務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利用繪本進行心理健康教學已成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受到學習心理課程的樂趣,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教師不再單一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家長紛紛將學生送入各類補習班。這不僅減少了學生的休息時間,還導致學生壓力過大。如果長期處于緊張的學習狀態,會削減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抗拒情緒,甚至出現心理緊張、心理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雖然部分學校已增設心理教育課程,但并沒有為學生帶來直接的教育和引導效果。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單一、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缺少對學生心理動態的關注。一旦學生的心理壓力長期得不到舒緩,他們便難以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當前越來越多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發生轉變,致力于為學生傳授知識,使其掌握應對心理危機的方法,學會識別和管理情緒,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參與學習活動,為未來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二、心理繪本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供教學素材
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小學生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較為薄弱。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他們會出現情緒低落、情緒失控、焦慮不安等心理狀態,這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教師應積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路徑,采用心理繪本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素材,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使其學會客觀看待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勇敢面對各種挑戰。
(二)提升學習興趣
心理繪本具有畫面精美、色彩鮮艷、情節多樣、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等優勢,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心理繪本中的主要故事情節和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場景非常貼近,可讓學生回憶起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學習主人公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斷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教師可根據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心理繪本,學會正確看待問題,降低心理問題對心態的影響
(三)促進綜合能力發展
隨著小學教育模式不斷改革,教師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力度,挖掘心理繪本中的教育元素,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學習路徑,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增強他們的心理韌性。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需拓展心理健康教學路徑,將繪本融入其中,實現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有機統一。教師還要加強與家長溝通,提供繪本推薦和共讀指導,鼓勵他們積極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從而形成教育合力,最大化發揮心理繪本的育人功能。
三、心理繪本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措施
(一)妙用繪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驅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心理繪本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其生動有趣的圖片、簡潔凝練的語言、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需采用引導式教育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繪本內容,習得更多心理學相關知識和道理。
以《我的情緒小怪獸》繪本教學為例,它講述了一只由紅、黃、藍、綠、黑五種顏色混合而成的小怪獸的冒險故事。教師可以幽默的話術吸引學生注意,帶領他們學習小怪獸控制情緒的方法。教師可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如:“小怪獸遇到了什么事情,為什么一會兒變黑,一會兒又變紅呢?”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討小怪獸的情緒變化過程及其產生的原因。在聽到教師的提問后,學生會更加迫切地想要了解繪本中的圖片變化。當學生對繪本圖案產生興趣時,教師可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小怪獸為什么總是變化顏色。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幫助學生了解多種情緒控制方法,又能引導學生學會識別和調節個人情緒,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分享情緒體驗,引導他們合理表達情緒,維護心理健康。
(二)巧用繪本,采用情境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不斷發展,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展現不同人物的鮮明性格和情緒變化,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故事情節,提升情緒識別和分析能力。
以《小烏龜富蘭克林和小寶寶》繪本教學為例,它講述了二孩家庭中常見的困擾和孩子們之間的沖突,并提供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動畫,并配合音效渲染故事氛圍,增強教學的臨場感。隨后,邀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分享個人看法。隨著計劃生育政策放開,許多家庭迎來了二孩。如何一視同仁地對待兩個孩子,營造家庭和諧溫暖的氛圍,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小學生處于思想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受到家長的忽視容易對家庭產生拋棄感,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教師需借助繪本教學,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維護自身心理健康,從而提升繪本教學的實用性與針對性。
(三)活用繪本,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情感教育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重要舉措。它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礎上以學生為核心設計教學策略,創設多樣化的繪本教學形式,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大部分學生在順境中成長,缺乏應對挫折、困難的經驗,他們難以排解學習和生活中產生的消極情緒。心理繪本既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又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夠讓學生代入劇情角色感受情節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習主人公調節情緒的方法。
以《胡蘿卜被偷吃了》繪本教學為例,它講述了農場主弗瑞德發現胡蘿卜被偷吃后雖然情緒低落但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與伙伴一起商量解決辦法,最終抓到偷吃胡蘿卜的賊,并做好防護措施的故事。教師既可組織角色扮演,鼓勵學生扮演喜歡的角色,深化對繪本內容的理解,也可邀請學生分享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心得。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還能疏導學生心理壓力,使其學會正確地看待困難,逐步成長為具有良好情緒調節能力的個體。
(四)精選繪本,汲取繪本內容精華
小學生對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熱愛觀察和模仿,易于接受新知識。心理繪本篇幅短、圖片多,情節富有童趣,契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能夠滿足學生多樣的閱讀需求。在開展繪本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挖掘情節發展的規律和線索,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預想故事情節,再給予適當啟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情感訴求科學篩選圖片精美、句式短小的優質繪本,引導學生通過圖片進行深入思考,體驗不同人物處理各類情緒的過程,逐步培養情緒管理技能。
以《啊嗚啊鳴老虎》繪本教學為例,它通過短小的篇幅、精妙的構思講述了誤闖進城的主人公小老虎因饑餓與想家鳴鳴哭叫后在其他小動物幫助下順利回到媽媽身邊的故事。教師可引導學生分別從小老虎和其他小動物的視角看待故事情節,養成遇到困難及時尋求幫助和伸出援手幫助別人的習慣。
(五)實用繪本,實現價值引領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育情況制訂針對性教學計劃,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師既要在繪本教學中融入更多教育元素,又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構建關于情緒的認知圖示,逐步提升情緒識別和調節能力。
以小學二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例,教師可引入繪本BirdColours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幼兒認識顏色及鳥類特征。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繪本內容,重點講解各種顏色,并鼓勵學生組織語言復述故事內容,再設計繪本游戲,讓學生深入了解瀕危鳥類的生存現狀,養成保護動物的習慣,在放松學生心態的同時,讓學生心理想法發生轉變。
四、結語
心理繪本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教師要積極篩選優質的心理繪本,開展深入淺出、形式多樣的繪本教學實踐,不斷豐富繪本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積極向上的性格,學會勇敢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挑戰,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學習各種知識,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新時代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BY[2023]G06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