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同學采用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的方式積累寫作素材,這樣積累素材的方法方便快捷,但短板明顯,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新穎性,運用這些素材寫出的作文常常“泯然眾人”,很難讓人眼前一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發現了一個很好的積累素材的方法 一專注生活與學習,拓展素材來源。想積累更多新穎素材,就要拓展素材來源,找到更多積累素材的方法。只有素材富有新意,寫出的作文才能角度新穎,讓讀者眼前一亮。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如何積累新穎素材,構筑華美篇章吧!
一、專注學習,積累素材
大家都知道素材的重要性,在平時學習課文時也會有意識地積累好詞好句,但在實際寫作時經常出現素材撞車的問題。比如,老師要求同學們寫周末日記,剛好周末下雨,一同學使用“天街小雨潤如酥”這句詩烘托周日下午輕松悠閑的氛圍,另一名同學同樣使用這一詩句表達對春雨的喜愛之情。雖然兩位同學的日記主題不同,但由于使用了相同素材,導致他們的文章具有一定同質性,缺少新意。同質化的素材會降低讀者對文章的期待,拉低文章質量??梢?,采用摘抄課內詞句的方式積累素材,雖然可以豐富素材儲備,但不能滿足寫出高質量文章的要求。筆者發現了一個新的積累素材的角度一—專注。專注于學習生活,細細品味學習生活中經歷的各種場景,就會產生豐富的感受,將這些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是富有情感的優質素材。這樣的素材是對自身經歷的感受和認知,即便經歷相同,但由于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想法、觀點也會不同,所形成的素材自然也就具有個人特色。
當然,同學們也可在閱讀課內外文章、名著書籍時積累素材??蓪W⒌亻喿x文章,從更新穎的角度獲取素材。比如,可專注于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圍與人物角色經歷,將人物的經典語言、人物之間交鋒的經典場景等積累下來作為素材。也可將文中的人物角色性格的設定、故事情節的設計等積累為素材。
專注于學習生活,就會發現學習生活中的素材十分豐富,也就不會再有素材不足的困擾。因此,大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專注地閱讀、專注地感受、專注地發掘,從而獲得更豐富的素材,為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多方來“材”,素材匯聚
想積累更多新穎的素材,還要積極拓展積累的方向與角度。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僅要專注于觀察感悟,從體驗中積累素材,也要專注于閱讀學習,積極轉化素材。
只有從多個渠道積累不同種類的素材,才能擴大素材儲備量,在寫作時才能優中擇優,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首先,可采用主題檢索的方法獲取素材,拓展素材積累渠道。一般情況下,大家積累的素材是“隨意的”“隨機的”。比如在閱讀課文時突然發現某個詞句十分經典,或者出去玩,突然發現路邊的廣告語十分有趣,便將其積累下來作為素材。這樣積累素材比較隨意,沒有系統性與針對性,難以控制素材積累的效率、數量與質量。同學們可嘗試更有針對性的主題檢索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檢索,從網絡、圖書館的書籍中獲得符合要求的素材。收集素材后,對其進行分類,按照不同主題整合起來,便于之后在寫作中使用。
其次,可使用感悟法積累素材,讓素材在真實經歷與體驗中自然生成。觀察感悟法,是一種基于親身體驗積累素材的方法。相較于大家所熟悉的信息搜集法,這種方法強調真實經歷與體驗,要求用心感受學習生活中的人、事與物,獲得直觀的、細膩的感受,感悟學習之路的艱難,感受學習進步的喜悅,體會生活的美好。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可對特定的場景、新奇的社會現象進行認真觀察。比如,可觀察運動會上取得名次同學的表情,想象他們準備比賽的辛苦,感受他們此刻的復雜心情,從而體驗他們的喜悅、興奮等,感受這種歷經千辛萬苦最終獲得成功的滿足感、自豪感。
最后,認真觀察,積累多樣素材。同學們經常參與學校組織的主題班隊會、春游、秋游、夏令營、研學等活動,可認真觀察,把活動中真實發生的事情、看到的物品與現象等,轉化為素材。如可在戶外活動中觀察葉子、小蟲子等,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并結合相關科學知識進行分析,形成科學類素材。也可在黨史學習教育、共青團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如學習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了解歷史遺址的滄桑變遷等。也可使用相機、手機,全程記錄活動的各個環節,回家后反復觀看,觀察視頻中同學與老師的變化,尋找更加精細的寫作角度,
三、用素材構筑華美篇章
(一)借助素材表達情感
不難發現,寫記敘文,流暢地記敘事件并不難,只需按照事件發展的先后順序寫出來即可,但只做到流暢敘事還遠遠不夠,想寫出高質量的記敘文,情感表達是關鍵。想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不僅要將事情記錄清楚,更要將事件中“我”或者其他人的情感表達出來。要淋漓盡致地表達真摯情感呢,就要運用到從各個源頭積累的素材了。在寫作時,應盡可能地運用不同素材豐富作文內容,感受不同素材在輔助表達情感方面的效果。要借助具體的寫作要求梳理素材運用思路,盡可能選擇與作文形式、主題風格相一致的素材,這樣才能寫出情感真摯的文章。
一名同學寫日記,嘗試將日常觀察所積累的素材和閱讀課文所獲得的素材融入文章中,對比兩種素材融入文章所獲得的不同效果。運用觀察所得素材的范例如下:“我最心愛的物品是個玩具小熊,它是我5歲生日時媽媽送的。那天,我覺得媽媽格外漂亮,好像臉上的皺紋似乎都淡了。我的心里也是滿滿的收到禮物的快樂?!边\用課文獲得素材的范例如下:“在我剛剛進入小學時父母便離婚了,媽媽在走前用她分到的一點財產給我買了我喜歡已久的小熊玩偶。那時候我滿眼都是小熊,心里被快樂充滿,根本沒有意識到離別就在眼前。后來,我總是想起幼年時期‘突然出現的小熊’,還有媽媽溫暖的笑容?!笨?,無論是觀察所得素材,還是閱讀時所積累的素材,都因為有了自己的思考,將感受融入了素材,寫出的文字就有了情感內涵。運用這樣的素材寫作,不僅能讓描寫更加細致、生動,還能讓文章富含真摯情感,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二)利用素材打造風格
寫作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永遠會有更高的目標。但無論在哪個階段,寫出優秀文章的基本標準都是要有自己的風格。那么,如何利用素材塑造個人風格呢?筆者認為需要找到獨特的情感傳遞方式,借助多元化素材,展現所要表達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表達風格。當前,很多同學的作文都是“公式化”的。這種“公式化”不僅表現在結構設計上,也表現在素材運用和語言表達等方面。比如,寫看過的景色時,大部分同學會選擇借鑒剛學的課文結構。利用素材表達想法時,通常會以“某某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常言道…”等形式切入。同學們應該打破這種素材使用的思維定式,先確定要表達的思想,再模仿自己喜歡的文章風格,從中提取最喜歡的元素,之后再運用素材敘寫故事、表達情感,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百花齊放春滿園,同學們要利用素材打造自己的作文風格,讓華美篇章成為“思想名片”。
如,一同學想將最喜歡的書籍—一《簡愛》介紹給其他同學,他沒有像大多數讀后感寫作的套路一樣在開頭指出這本書的中心思想,而是劍走偏鋒,將閱讀這本書時所積累的“簡的人物形象”“簡·愛的人設塑造思路”等作為素材,寫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開頭:“一名來自孤兒院的女孩,一位就職于莊園主家庭的家庭教師,一位受到巨大財富與美好情感誘惑的年輕女孩,當這三種人生交織,會引起什么樣的‘化學反應’呢?請大家跟隨我去到‘簡·愛’的世界。”這位同學的作文開頭沒有提到這本書的任何名稱與背景,而是將女主人公的人生線索拆分為“三條分支”,將這三條分支呈現了出來,并且提出了“當這三種人生交織,會引起什么樣的‘化學反應'”的問題,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想一睹為快。這樣寫,卓爾不群,有自己的作文風格。
總而言之,積累素材是寫出文辭優美、語言生動、情感真摯的文章的基礎。對于同學們來說,想提升寫作能力,平時就要注意積累素材。不僅要在課堂學習中摘錄好詞好句,也要主動閱讀課外書籍,關注日常生活,重視成長實踐活動。希望大家能夠堅持積累素材,筆耕不輟,為寫出高質量的作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