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有了尖叫表情包,土撥鼠就變成了一種只會“啊啊啊”的動物。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土撥鼠只是一類動物的俗稱。土撥鼠雖然無論哪一種都會尖叫,但族群中只有一種是可以傲視動物界的語言天才,它們就是草原土撥鼠(草原犬鼠),其語言系統的復雜程度或許僅次于人類。

草原土撥鼠是一種社會性較強的群居動物,愛好是打洞。它們對自己的房產非常上心,打的洞一般長5~10米、深2~3米。洞的內部設施齊全,有托兒所、夜間休息室和冬季休息室,還有靠近地面,用以監控捕獵者動向的情報室等。外部一般會有五六個開口互相通連,逃命的時候無論從哪個入口進入,都能迅速回到家。由于開口較小,所以草原上的肉食動物們只能對著洞口一籌莫展。而熱心的草原土撥鼠有時候也會收留其他草食動物,例如兔子。
豪宅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只土撥鼠建成的。草原土撥鼠的地下宮殿設施這么齊全,得益于其群居的特性,類似于人類中的大家族,一片洞穴可能住了一幫親戚。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聚在一起要做什么?當然是聊天了。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科學家研究發現,草原土撥鼠的語言系統非常復雜,其語言能力要遠強于人們普遍認為很會“說話”的鸚鵡。
因為鸚鵡雖然能學人類說話,但這只是得益于其自身特殊的鳴管和鳴肌,造就了善于模仿的發聲部位。就算它們能與人類對答如流,也不過是來自經年累月的訓練和機械模仿,其本身很難明白所說內容,也較少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在草原土撥鼠的語言系統里,“尖叫”的變化很多,表意性也很強。
作為一種草食性動物,草原土撥鼠給人的印象就是弱小可憐,遇上天敵時也只會一溜煙地逃跑。
在逃跑的過程中,集體性較強的草原土撥鼠會大聲通知自己的伙伴。也正是因為這樣,科學家們才發現了草原土撥鼠的“尖叫”各有不同。
人們通過比對發現,草原土撥鼠的報警聲能對應到每個不同的物種。面對人類、狼、家養狗等不同物種,草原土撥鼠都有特定的尖叫。

據生物學家推測,草原土撥鼠的詞匯量能達到100個,可以支撐報警以外其他的日常交流。
而且,不同地域的草原土撥鼠也會有口音上的細微差距,也就是所謂的“方言”。但或許草原土撥鼠自己并沒有發現。
不過,雖然草原土撥鼠的語言系統較其他動物的高一個檔次,但草原土撥鼠的智商比不上猩猩之類高智商動物的。以與人類有同一個祖先、基因組相似度高達95%的猩猩為例,它們雖然智商更高,但并沒有在語言系統上有所發展。它們之間的交流更多地依靠肢體動作。
而在交流方面很“聰明”的草原土撥鼠,更多的還是依靠自身的語言系統。
(小小摘自微信公眾號“狂丸研究所”,Raven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