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研究背景
數字經濟通過數字工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平臺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創新的平臺和行業,而實體經濟依賴于大量數據資源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為數字經濟提供了新的場景、需求和支持。兩者的融合發展為實體經濟的資源、產業結構重組和競爭優勢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持,為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很多學者圍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展開了大量研究,認為“數”“實”融合發展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兩者融合發展不僅能夠推動構建發展新格局,形成國家新競爭優勢,更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及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
首先,“數”“實”融合發展對于改變生產方式、提升生產效率、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數”“實”融合發展能夠顯著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并且“數”“實”融合的發展可以促進傳統零售向新型實體零售的轉型升級,促進新型實體零售增長。數字經濟正在通過五個途徑深度融入各行各業各領域,全方位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第一,平臺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第二,數字貿易為貨物和要素交易開辟了新的途徑;第三,數字設施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新型基礎設施;第四,數字化轉型帶來了實體經濟的新一波擴張;第五,數據資源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云南省也相繼出臺《“十四五”數字云南規劃》(云政發[2022]26號)《云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云政發[2022]27號)和《關于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云政辦發[2022]32號)等新一輪發展舉措。由此可見,數字經濟能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增加企業資本積累,同時相關政策為加快云南省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政策助力。
二、數實融合的內涵
數字經濟是典型的融合類經濟,通過數字化、智能和平臺融合,使得價值疊加、數據共享在數字經濟中被充分激發,從而讓數據要素和傳統生產要素的融合,并促進一二三產業的數字化發展,從而實現傳統產業鏈的全面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以基礎設施的融合、發展環境條件的融合和數字部門的技術支撐為前提條件的。
三、云南省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現狀及問題
當前,建設“數字云南”、實現數字化是歷史責任,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近年來,為推動云南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省委、省政府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做出建設“數字云南”決策部署,著力打造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廣泛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場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優勢產區批發市場建設等方式,實現農副產業與市場流通、存儲的有機銜接,構建一、二產與三產業間的聯系紐帶,促進“農業 + 加工業”“農業 + 服務業”融合。
同時,云南省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云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明確提出實施8大行動26項工程,為云南省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數字經濟的發展為云南省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動了農業生產智能化、工業制造智能化和服務業數字化,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也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云南省經濟發展注人了新活力。其次,數字經濟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云南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路徑。通過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云南省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了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提升整體競爭力。
總體上,云南省一二三產業在數字賦能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政策方面的支持,這為下一步產業在數實融合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在實施層面仍然有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如下:當前,云南省產業數字化轉型面臨著核心技術欠缺、企業轉型意識不強、資金不足等痛點。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產業數字化建設目標進行整體設計,著力解決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數字經濟競爭力不強,數字化要素保障不足,市場主體參與度不高,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率較低,產業數字化轉型政策體系不完善、市場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依然突出。
在農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方面:一是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表現為云南省的農業數字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例如農村地區的網絡覆蓋率和質量仍需提升,這限制了數字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和推廣。二是農民數字化素養不足,大部分農民對數字化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有限,這導致他們在使用數字化工具進行農業生產、管理和銷售時面臨困難。三是數字化與農業生產融合度低,表現為云南省的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依賴傳統方式,數字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融合度不高。
在工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方面:一是數字化轉型成本高,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進行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人,包括技術設備購買、人才培訓等方面,這增加了他們的經濟壓力。二是數字化人才短缺,工業數字化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進行操作和管理,但目前云南省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不足,制約了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三是產業鏈數字化協同水平低,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數字化協同水平較低,信息流通不暢,導致生產效率難以提升。
在服務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方面:一是服務業數字化水平不均,在服務業中,不同行業的數字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一些傳統服務業如餐飲、零售等數字化程度較高,但一些新興服務業如文化、旅游等數字化水平還有待提升。二是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在服務業中,涉及大量用戶數據的處理和應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日益突出,需要建立健全的數據安全保護機制。三是數字化服務創新不足,雖然云南省的服務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服務創新方面還存在不足,缺乏具有競爭力的數字化服務產品和服務模式。
四、云南省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機制
第一,明確發展目標與定位。云南省應基于其獨特的地理、氣候和資源條件,明確一二三產業數實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和定位。其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實現數實深度融合,云南省需要加大在信息技術、交通物流、能源等領域的投入,提升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第二,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在農業領域,推廣智慧農業技術,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在工業領域,鼓勵企業采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提高生產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在服務領域,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利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第三,促進產業協同創新。通過合作研發、技術轉移等方式,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形成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創新體系。第四,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針對云南省一二三產業數實深度融合的需求,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建設實訓基地、開展職業培訓等方式,培養一批具備數字化、智能化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和團隊,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第五,加強政策保障與監管。云南省應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一二三產業數實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云南省一二三產業數實深度融合機制的操作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與配合。通過明確發展目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協同創新、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以及加強政策保障與監管等措施的實施,推動云南省一二三產業實現數實深度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玉溪師范學院)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項目“云南省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研究”(基金項目編號:2024J0910)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