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21.022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Model in Technician Colleg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Literacy
DIAO Cui
(Guangdong Lingnan Industry amp; Commerce First Technicia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and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of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in society is increasing dayby day. As the main batlefield forcultivating technical and skiled talents,vocationalcolleges urgentlyneed toreformtheir accounting teaching mode.Thearticle elaborates onthe connotationofprofessionalcompetence ofaccounting students intechnicalcolleges,and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majors in technical collges in China,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requirements,single teaching methods, insuficien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andteaching abilityofteachers,and inadequate cooperation mechanisms between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isues,the article proposes specific reform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training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 technical colleges.
Keywordsprofessional literacy; technician college; accounting major; teaching model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技工院校為代表的職業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技工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脫節、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不足等。以職業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不僅強調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的掌握,還注重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適應現代企業管理需求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因此,本文以職業素養為導向,探討技工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革新策略,這對于提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均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技工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主要內容
會計專業是現代社會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會計專業人才對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技工院校會計專業學生不僅要具備會計專業的知識與技能,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具體如下。
1.1 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基本素質之一。會計人員的職責是為企業、社會和國家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這需要會計從業人員具有高度的職業誠信和職業操守。因此,技工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應該從一開始就培養起高度的責任感與職業道德意識,始終堅持真實、準確、完整地記錄和報告財務信息。無論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在學習過程中,都要時刻保持對工作結果的嚴謹態度,避免任何對數據和信息的篡改或隱瞞,以確保財務報表的可靠性。此外,會計專業的學生還應培養對國家財經法規和行業規范的高度遵守的意識,熟悉國家關于稅務、審計、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始終能夠做到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開展工作。
1.2專業技能
會計專業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一方面,會計專業學生必須掌握扎實的會計理論基礎知識,包括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學、稅務管理、財務管理,等等。另一方面,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良好的會計核算能力,能熟練運用會計準則和相關法規進行財務核算與報表編制。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會計和自動化財務管理已成為主流,會計專業學生需具備較強計算機操作能力,能熟練使用各種會計軟件與信息管理系統,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數據分析能力。尤其是在會計信息化管理領域,會計專業學生必須能夠運用先進的財務軟件、ERP系統、數據分析工具等進行賬務處理與財務報表的分析,從而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求。
1.3團隊溝通協作能力
會計人員的工作不僅在于單獨完成賬務處理,還需要與企業其他部門的人員進行協調與合作。因此,會計專業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團隊溝通能力,能夠準確傳達財務信息、解答同事和上級的疑問,并就企業的財務狀況提出合理的建議。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不僅要與財務部門的同事合作,還要與銷售、采購、人力資源等其他部門進行溝通,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此外,為了提高團隊工作效率,會計人員還應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能夠在團隊中充分發揮個人特長,協同完成財務報告、預算編制等工作,確保信息流暢、工作有序。
1.4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
會計工作不僅是按照規定的工作流程進行賬務處理,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解決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因此,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財務人員工作中經常需要面對各種突發情況,如資金調度問題、財務差錯問題、審計發現的問題等。面對這些問題時,會計人員需要能夠快速分析問題、找出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此外,會計專業學生還應具備一定的戰略思維能力,能夠從全局出發,對企業的財務狀況、資金流動、成本管理等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議。
1.5自我管理和職業發展意識
隨著會計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技工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夠主動學習新知識,能夠適應行業的不斷變化和技術更新。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學生應具備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能夠高效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與工作任務,保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此外,會計專業學生要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如成為財務經理、審計師、稅務顧問等,并為此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2當前技工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內容與職業素養要求脫節
目前,技工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仍然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多以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等傳統學科知識為主,忽視了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溝通協作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助于學生掌握扎實的會計專業技能,但是學生在面對實際工作中的復雜問題時,卻缺乏應有的職業敏感度和應對能力。
2.2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缺乏實踐性
雖然技工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越來越豐富,但是教師在教學時依然依賴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則通過記筆記、做題等方式被動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既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不利于培養其實踐能力。特別是會計實操、財務分析等方面的實踐訓練相對匱乏,導致學生進入職場后經常出現專業技能不足、實際操作經驗匱乏的問題[3]。
2.3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不足
教師是教學質量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然而,部分技工院校會計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一方面,一些會計專業教師對行業實際需求變化了解不足,尤其對會計行業的新技術和新發展了解不及時,導致教學內容無法與時俱進,所教授的內容也缺乏行業的前沿性和實用性。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注重知識點傳授、忽視職業素養培養的問題,尤其忽視了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團隊溝通協作等方面職業素養的培養。
2.4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實踐平臺不足
技工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缺乏與企業實際工作環境的接觸,導致其職業素養難以得到全面的鍛煉。一方面,一些技工院校雖然開始與企業進行合作,但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比較有限。部分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只停留在為學生提供基本的實習機會,缺乏針對學生職業素養的系統性培養和多層次實踐平臺的建設。雖然會計專業學生能夠在一些企業進行短期實習,但這類實習往往缺乏有效的專業指導,更多的是簡單的觀察和輔助性工作,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復雜的財務決策和財務管理,也無法接觸到現代化的會計信息化工具和技術。
3職業素養導向下技工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3.1優化課程設置,增強實踐性與職業素養導向
當前,一些技工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過于傾向于基礎理論與技術操作,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為此,技工院校應根據行業需求調整會計專業課程結構,增加職業素養導向的內容。首先,院校應在會計基礎課程之外增加職業道德與職業技能相關的課程,如財務管理中的職業判斷、職業倫理、企業風險管理等內容。其次,應將課程設置與實際工作技能相結合,增加如財務分析、預算管理、稅務處理等實踐性較強的模塊,這些模塊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模擬訓練等方式進行4。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定期更新課程內容,使其緊跟行業發展趨勢,融入如數字化會計、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的應用,使學生能適應快速變化的行業需求。
3.2創新教學方法,增強互動性與參與度
為了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互動性和參與度。首先,教師應積極利用項目式教學(PBL)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其職業素養。在具體的會計項目中,教師可讓學生分組開展案例分析、設計財務報表和進行財務預測等工作,通過項目實踐提升其綜合能力。其次,加強模擬訓練與情境教學,在模擬的商業環境中讓學生體驗財務決策的全過程。例如,通過搭建虛擬企業,讓學生參與從會計核算、稅務籌劃到財務報表分析的完整工作流程,培養其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最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通過MOOC、在線課堂等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資源,使學生能夠靈活掌握課程內容,及時補充課堂上未能覆蓋的知識點。這些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3.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的專業水平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優化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首先,技工院校應為會計專業教師提供更多的行業交流與進修的機會,讓教師保持對行業變化和技術發展的敏銳度和前瞻性,掌握最新的財務管理技術和行業動態。而且教師通過參與行業研討會、財務實踐培訓等活動,也能夠豐富自身的行業實踐經驗,從而將實際案例和最新發展融入課程教學。其次,技工院校應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定期開展教學方法培訓,提升其課堂管理、互動式教學和案例分析的能力。再次,技工院校應提高對教師職業素養的要求,包括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與道德觀念,這有助于教師在課堂上實現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最后,技工院校可通過引入行業專家和企業講師,形成校企結合的教學團隊,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行業需求。
3.4強化校企合作,構建多元化實踐平臺
校企合作是培養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技工院校應加大與企業合作的深度,建立多元化的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一方面,院校應通過合作企業提供的實習基地,安排學生到真實的工作崗位進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還能夠感知到工作中對職業素養的要求,實現職業倫理、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學校可以根據企業需求定制課程或專題講座,邀請企業高管、財務專家為學生提供行業前沿知識與實戰經驗。此外,技工院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企業項目或參與企業的財務決策過程,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聯合企業開展“企業財務決策模擬”“稅務風險管理”等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進行操作。通過這種多元化實踐平臺的建設,學生能夠接觸到行業最前沿的技術和工作流程,提升其實際操作能力與綜合職業素養。
4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技工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是一項系統、長期的任務,也是當前技工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方向。因此,技工院校對此要加強重視,動員全體教師做好統籌規劃,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強化校企合作,豐富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方式和渠道,使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蔡素露.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會計人才的措施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5,28(5):226-229.
[2]徐明飛.中職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創新研究[J].投資與合作,2025(2):208-210.
[3] 羅靜.中職會計人才培養中創造教育思想的融入途徑[J].生活教育,2024(36):109-111.
[4] 王微.工匠精神融入大數據與會計人才培養實踐路徑[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2(4):60-64.
[5]姜瑋.職業能力培養下的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策略[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4(1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