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21.01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ourses
HAN Kepeng, TANG Kaijun
(Guizhou Open University/Gui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
AbstractThe purposeofthis study is to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of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ourses,and to reveal its teaching advantag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knowledge imparting, the coreadvantage ofcase-basedteaching lies in its abilitytorelyoncase libraries toconstructrealsituations and stimulate students'initiative in learning; Through project-based teachingdesign,connecting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systems,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abilities; Optimize case implementa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anddemonstratesitsapplicationeffectinpracticalteachingthroughcaseanalysis.Throughanalysis, it furtherverifiesthe significant role of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and studen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ourses.
Keywords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strategy; application research
建筑結構作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至關重要。該課程可幫助學生理解建筑結構設計原理、掌握結構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然而,傳統教學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雖能使學生掌握理論基礎,但在實踐操作與創新思維培養上有所欠缺。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其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工程師需掌握新建筑材料和結構設計理論,施工技能人員需熟練運用新技術。案例教學法通過分析討論真實建筑案例,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學習應用理論知識,有效提升其實踐操作、問題解決與創新思維能力。因此,為提升建筑結構課程教學質量,引入案例教學法十分必要。這一方法在建筑法規教學中已取得顯著成效,能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運用法規,提高工程建設管理能力。同時,案例教學法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創新性思維。在建筑行業對復合型人才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案例教學法為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
1案例教學法在建筑結構課程中的應用價值
案例教學法在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極具應用價值:第一,建筑結構課程的概念和原理抽象,學生理解困難。借助真實工程案例,能讓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結合,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第二,案例教學鼓勵學生剖析不同工程案例的設計思路和結構特點,激發創造性思維,使其兼具創新精神與職業技能。第三,對實際案例的分析討論,能鍛煉學生的結構分析、設計與計算能力,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筑牢根基。第四,案例貼近生活,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習效率。第五,案例教學法通常需要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交流能力。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能助力學生掌握建筑結構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在建筑結構課程中應用價值顯著。
2案例教學法在建筑結構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選擇適宜的典型案例
在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案例的選取對教學成效至關重要。第一,案例需具備典型性。以多功能商業綜合體為例,其功能多元、結構復雜,能覆蓋課程的多個核心知識點。通過分析這類案例,學生可掌握商業綜合體的功能布局、結構設計及施工流程,理解各結構體系的受力與設計原則。第二,案例難度和深度要適配課程內容。案例最好涵蓋框架、剪力墻、框架一剪力墻等多種體系,便于學生系統認識不同結構的特性。第三,案例要與課程知識點緊密相關。借助案例分析,學生不僅能掌握建筑結構材料、荷載計算等知識,還能加深對商業綜合體設計和運營管理的理解。第四,案例應兼具實用性和趣味性。商業綜合體在城市中隨處可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觸,能直觀理解課程內容,提高學習積極性。第五,案例要有交叉融合性,應融入多種結構體系和工程背景。通過分析此類案例,學生可了解各結構體系的優劣與適用場景,提升綜合素養。綜上,在建筑結構課程中,案例的選取要兼顧典型性、適配度、相關性、實用性以及交叉融合性。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選用商業綜合體等案例,幫助學生掌握課程知識。
2.2引導學生分析案例
在建筑結構課程中,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教師需發揮引導作用,帶領學生深度剖析案例,助力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升。以30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高層商業綜合體設計案例為例,教師可從多方面展開引導。第一,梳理工程概況。引導學生了解工程名稱、地點、建設目的及參與單位等信息,幫助學生構建案例的實際工程背景,為后續結構分析奠定基礎。第二,剖析結構特性。教師通過提出“該建筑的結構平面布局有何特點?對結構受力有何影響?\"等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結構平面布局、立面設計的精妙之處,以及荷載傳遞路徑、支撐與連接方式的合理性,讓學生全面掌握框架結構的特性與優缺點。第三,掌握設計原則與施工工藝。借助“該建筑的荷載如何分布?對不同部位的結構構件有何要求?”等問題,促使學生了解結構選型、荷載取值、內力計算的要點,理解構造措施和施工工藝的關鍵,熟悉框架結構設計施工流程與方法。第四,開展案例評價與優化。教師以“該建筑的結構體系設計有哪些優點和不足?如何進行改進?\"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優劣,探尋實際工程問題的解決策略。第五,拓展知識維度。教師結合學情和課程目標,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類似的高層建筑還有哪些其他結構體系可供選擇?它們的優缺點分別是什么?\"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加深對相關結構知識的理解。通過這一過程,教師可系統引導學生對案例展開分析,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2.3組織學生討論案例
在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討論是促進互動、深化知識理解的有效教學策略。以商業綜合體結構案例討論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深入剖析案例。分組階段,教師采用科學分組策略,讓各小組自主挑選商業綜合體項目。討論前,教師介紹案例背景與結構特征,給出討論主題,如“商業綜合體結構設計的核心要素”“不同功能區荷載傳遞路徑考量\"等。討論過程中,學生圍繞結構類型、荷載取值等展開探討,并記錄成果。教師巡視各小組討論情況,把控討論進度,適時提出啟發性問題,拓寬學生思維。討論結束,教師組織小組進行總結匯報。學生匯報案例分析結果、設計原理及改進方案,接受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的提問與評價。教師及時點評總結,指出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優勢與不足,給出改進建議。同時,教師綜合評估學生的參與度、討論深度,給出評價和相應等級,并及時反饋結果,幫助學生認識不足,制定改進策略。綜上,有效組織討論同樣是建筑結構課程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需關注分組討論的形式與內容,開展過程引導與點評,以及對討論效果進行評估與反饋,并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成效。
3案例教學法在建筑結構課程中的應用效果
3.1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建筑結構課程中,案例教學法顯著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專注度。借助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交流觀點,鍛煉傾聽與溝通能力。教師在小組討論時發揮引導作用,保障討論有序、高效地開展。教師通過選取兼具實用價值與趣味性的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契合教學法創新的要求。互動式教學模式強調師生的雙向互動與學生主動參與,促使學生在討論中踴躍表達、深入交流,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實際工程案例的引入,加深學生對課程理論的理解,幫助其掌握課程內容,特別是抽象概念。學生在案例學習中感受到實際工程的復雜性,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進一步提升。學生反饋顯示,案例教學法不僅能提升其學習興趣,讓學習過程更輕松,還能有效鍛煉其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可理解他人思路,反思自身學習。此外,案例教學法在培養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方面成效顯著,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筑牢根基。總體來看,案例教學法革新了教學模式,切實提升了教學效果。
3.2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首先,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顯著增強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該方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相結合,促進了學生對建筑結構設計原理和技術要求的深入理解與掌握。在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得以鍛煉其應變能力,從而逐步提升實踐能力。其次,案例教學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分析案例時,學生需敏銳捕捉問題核心,深入剖析其本質,并積極探索解決之道。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全方位提升了其個人綜合素質。最后,案例教學法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并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訓練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2]。
3.3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第一,案例教學法的實施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設計能力和豐富的企業工作或實踐經驗。唯有如此,教師才能精心挑選適宜的案例,科學規劃教學設計和流程,并有效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準確評估其學習成效。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使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第二,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對實際工程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教師需精通各類建筑工程結構及設計原理,才能精選出具有針對性的案例,為學生提供精確且有效的指導。通過實施案例教學法,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對實際工程內容的了解和掌握方面,實施案例教學法的教師比實施傳統講授法的教師更加深刻,其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工程結構和設計原理的實際應用情況,并將其融入教學。同時,案例能讓教師深入洞察實際工程的復雜多變,從而有效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與靈活應變能力。第三,案例教學法提升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溝通能力。實施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頻繁的互動與交流。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并嚴格監督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成效。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極大增強了教師的互動溝通能力,使他們能在與學生的深入交流中精準把握學生的需求與學習動態,為教學優化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4結論
案例教學法在建筑結構課程中的應用成效顯著,尤其是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增強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及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3。首先,案例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探索分析案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力,使其更專注于課堂。將真實工程案例融入教學,有助于學生直觀理解課程內容,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尤其適用于力學、結構等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的課程。其次,案例教學法助力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在剖析、討論案例的過程中,能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問題相結合,提升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問題解決及應變能力。最后,學生的思維在案例討論中也得到了鍛煉,創新能力得到增強,對其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職業發展意義重大。在教師教學方面,案例教學法推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在實施案例教學時,需精心挑選案例,科學設計教學計劃,實時監督學生學習進度。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與學習動態,為后續教學提供參考。綜上,案例教學法在建筑結構課程中應用效果突出,既提升了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果,又為其他課程教學提供了有益范式,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基金項目:數字化技術賦能背景下高職教師多元評價模式研究(2024YB04)。
參考文獻
[1]余慧慧.案例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3.
[2]徐錫茂.高中數學變式訓練教學實效性策略分析[J].高考,2024(29):40-42.
[3]韓克鵬.建筑力學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4(3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