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經》中“白茅純束”的記載,到現代廣東的竹蔗茅根水,白茅根的藥食兩用特性已傳承3000年。相較于其他苦口的中藥,白茅根則十分甘潤、鮮甜,在炎熱的夏天,南方地區的人們常用白茅根泡水代茶飲,以達到清熱解暑的自的。接下來,我們就從植物學特征、藥用價值、膳食應用及注意事項四個方面來詳細了解白茅根。
植物學特征
白茅是一種禾本科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地,常見于路邊、荒地、山坡等向陽干燥處,白茅根為其干燥根莖。白茅根一年可采收兩季,分別是春季和秋季。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凈、曬干后,揉去須根及膜質葉鞘即得白茅根。它的表面呈黃白色至淡黃色,具有縱向皺紋及稍突起的節。在傳統經驗里,條粗、色白、味甜的白茅根品質為佳。
藥用價值
1.利尿、退黃。據《本草綱目》記載,“白茅根甘,能除伏熱,利小便”,可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水腫、熱淋澀痛等癥。現代研究證實,白茅根含有的鉀離子、薏苡素及蘆竹素等成分,能夠增加腎小球濾過率,抑制腎小管重吸收,促使體內多余水分排出。臨床數據顯示,白茅根煎劑可使實驗動物尿量增加 40% 一60% ,且作用溫和,不易導致電解質紊亂,特別適合用于慢性腎炎、水腫患者的輔助治療。白茅根還具有利濕、退黃的作用,對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及身體浮腫等癥均有調理和緩解作用。
2.正血、抗菌。白茅根中的鞣質與維生素K能夠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且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民間常用鮮白茅根榨汁,用以治療鼻蛆、牙齦出血,對兒童流鼻血尤其有效。白茅根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對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福氏、宋內氏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3.清熱、生津。白茅根的甘甜滋味源于其富含的葡萄糖、果糖及多糖成分,能夠促進唾液分泌、緩解口干咽燥,可用于治療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等癥狀。夏季用鮮白茅根煮水喝,可以有效預防熱射病。此外,有研究顯示,白茅根多糖具有a-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可以輔助調節餐后血糖。


膳食應用
1.白茅根竹蔗馬蹄水。取鮮白茅根50克、竹蔗200克、馬蹄6顆、胡蘿卜1根,所有材料切段后放入鍋中,加2升水煮沸,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成。此道膳食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夠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咳嗽、咽干等癥狀,特別適合夏季戶外工作者飲用。
2.白茅根粥。取干白茅根30克、粳米200克,淘洗干凈后放入鍋中,加2升水煮1小時左右至熟,濾去白茅根即可。此道膳食具有清熱生津、健脾養胃的作用,適合熱病煩渴、胃熱嘔吐的人群食用。
3.白茅根綠豆湯。取干白茅根20克、綠豆50克(提前浸泡)、陳皮3克,一同入鍋煮熟即可。此道膳食具有利尿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濕熱型痤瘡。
4.白茅根金銀花茶。取鮮白茅根40克、干金銀花5克,加1升水同煮15分鐘,去渣后加20克冰糖調味即可。此道膳食具有清熱解毒、清咽利喉的作用,適用于病毒性感冒、急慢性扁桃體炎等。
5.白茅根燉肉。取鮮白茅根50克、豬瘦肉500克,前者切小段,后者切片,一同放入砂鍋中,加蔥、姜、適量清水后用大火燒沸,再用小火煲至肉熟爛,除去蔥、姜、白茅根,加入精鹽、味精即可。此道膳食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適用于肝膽濕熱、膽道結石、脅痛隱隱等癥。
注意事項
盡管白茅根具有諸多益處,但在使用時也有禁忌。白茅根性寒,脾胄虛寒者應慎用,以免加重脾胄的寒氣,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此外,溲多不渴者也不宜使用白茅根,因其利尿作用可能會加重尿頻的癥狀。對于孕婦這類特殊人群,更需嚴格遵醫囑使用,避免因不當使用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總之,白茅根作為一味藥食兩用的物質,既可口又能保健治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利用,為身體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