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蘇超”(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開賽后,就成為全民焦點,熱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甚至連非傳統球迷群體也關注到賽事,現場觀球人數不斷打破紀錄。7月5日晚,南京隊迎戰蘇州隊,吸引了60396名現場觀眾,單場觀眾人數首次突破6萬。
有人說,“蘇超”是全民煙火味的。球員來自各行各業,騎電動車送外賣的徐州小伙、寫代碼的南京程序員、在鹽城灘涂挖蛤蜊的漁家子弟……每個平凡的普通人都可以為自己的家鄉和城市而戰,低廉的票價、便利的交通,以及節假日賽程安排,不僅降低了觀賽門檻,也吸引著全民觀賽熱情,讓賽事破圈。
其實,“蘇超”也是“青春味”的。
從參賽球員來看,賽場就凸顯出無比生動活潑的青春模樣。“蘇超”13支代表隊、516名球員中,年齡最大40歲,鎮江隊的張國慶是年齡最小的球員——只有15歲,參賽球員平均年齡為24.09歲。學生球員占比近三成(本科和大專學生有85名,高中及中專學生有69名),盡顯青春力量。這群青春洋溢的青少年球員,在賽場上不惜力地奔跑、不要命地拼搶,只為胸前的城市之名、心中的那份熱愛,將“青春熱血”“全力以赴”等詞語具象化了。“蘇超”沒有“垃圾時間”,只有奮力拼搏到最后一刻的信念,這正是青春的動人底色,也應該是足球比賽最本真的模樣。
從出圈過程來看,“蘇超”傳播遵循的正是年輕人熱衷的“造梗”“玩梗”“刷梗”的個性化表達方式。“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的標語,徐州與宿遷的較量被冠以“楚漢千年爭霸”,南通與南京爭奪“真南哥”稱號,泰州對陣南通則成了“贏了吃早茶,輸了做試卷”。常州隊遭遇三連敗時,網絡熱梗隨即升級:“從常州到吊州再到巾州,如今連‘巾’字都保不住,只能叫‘丨州’了!”開賽以來,常州隊雖然一場未勝,但憑借“蘇超十三妹”“恐龍蛋炒飯”“筆畫保衛戰”等網絡熱梗一再出圈,成為蘇超“梗王”。網友們戲稱:“常州輸了比賽,贏了流量。”金句頻出,“玩梗”不斷,“人均梗王”的“蘇超”,以貼近年輕人心態的趣味社交方式火出了圈,為大眾提供足夠豐富的情緒價值。
“蘇超”的“青春味”反映了江蘇各個城市的青春底蘊。自全域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以來,江蘇以產業、科教、人才、營商環境等多方面的優勢,全方位、多層次搭建起年輕人施展才華的舞臺,成為吸引年輕人追逐夢想的沃土。“十三太保”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相對均衡的經濟基礎和差異化的產業發展布局,讓彼此有了平等調侃的底氣和心態;青訓、體教融合的培養模式為青少年足球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讓“學生娃”也能在“蘇超”賽場掀起青春風暴;江蘇在消費、文旅、交通、人才資源上的輻射力,也讓各地接得住“蘇超”的“賽事流量”,將其智慧地轉化為城市發展動能。
更青春的江蘇,定可以孕育出更青春的“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