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天然氣全鏈條深冷處理廠全面投產
7月3日,我國首個天然氣全鏈條多工況深冷處理廠在全面投產,工程填補了國內天然氣深度處理與高值化利用完整技術鏈的空白。天然氣深冷處理具有分離效率高、資源利用率高的特點。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鹽亭處理廠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超低溫深冷技術,一次性產出商品天然氣、液態乙烷、液化石油氣等7種產品,每年可處理20億立方米天然氣。
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
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次修訂是礦產資源法時隔29年后的首次大修,是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新礦產資源法堅持問題導向,直面礦政管理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在礦業用地、開采戰略性礦產資源征收土地、探采“直通車”、油氣探采合一、礦業權收回補償等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國家標準驗證點(第二批)名單公布
7月1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國家標準驗證點(第二批)名單,共遴選出35個國家標準驗證點。其中,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成為我國石油裝備領域首個國家級標準驗證平臺。國家標準驗證點是提高標準科學性、合理性及適用性的標準驗證機構,是標準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石油布局可控核聚變
中油資本近日發布公告,擬出資6.55億元,與控股股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參股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昆侖資本有限公司進行增資,用于投資可控核聚變項目。此次增資合計出資金額為32.75億元。據了解,核聚變能是顛覆性的核能技術,一旦攻克將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盡的能源。
我國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用
7月2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青島煉化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用,這是我國首個實現工業運行的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與前期投用的樁基式水面光伏聯動,成為目前中國石化規模最大的水面光伏電站,整體項目年發綠電1670萬千瓦時,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4萬噸,相當于多植樹75萬株,對漂浮式光伏在沿海、淺海地區全海水環境的推廣具有重要示范效應。
厄瓜多爾暫停石油出口
當地時間7月3日,厄瓜多爾國家石油公司宣布,跨厄瓜多爾管道系統因不可抗力進入緊急狀態,并暫時停止石油出口。近日受暴雨影響,該國納波省埃爾查科鎮的洛科河水流量增加。為保護基礎設施和環境,國家石油公司預防性暫停管道系統兩條輸油管道運行。這導致國家石油公司生產大幅下降,7月前兩天減產132505桶。
本刊速遞
第九屆“感動石化”人物發布活動在京舉行
7月8日,中國石化第九屆“感動石化”人物發布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川維化工竇玉芹、江西石油蔣含宇和九江石化彭淑清夫婦、中原油田楊相杰、上海海洋石油局陳忠華、湖南石化曾北岳、新疆石油劉祥奇、青島煉化簡建超、石工建汪宏輝、勝利濟陽頁巖油團隊等10名人物和團隊獲得“感動石化人物”稱號。
在42年的改革發展進程中,中國石化始終堅持以“愛我中華、振興石化”為己任,榜樣模范輩出,先進典型涌現,此次獲評的10個人物和團隊就是其中的部分代表。
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侯啟軍在致辭中說,中國石化自成立之日起,為黨分憂、為國擔當、為民奉獻的紅色基因就深深熔鑄于血脈。40多年來,廣大石化干部員工始終胸懷產業報國的赤子之心,接力拼搏、接續奮斗,積極投身為祖國找油、為民族爭氣、為人民美好生活加油的生動實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廣大干部員工要以“感動石化”人物為鏡,學習他們對黨忠誠、信念如磐的政治品格,勇攀高峰、矢志創新的進取精神,銳意攻堅、敢為人先的無畏氣魄,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執著堅守,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切實把這份感動轉化成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干好本職工作、投身火熱實踐。
據悉,“感動石化”人物評選自2013年創辦以來,以“放大人性之美、樹立行業標桿、汲取榜樣力量”為主旨,共選樹出閔恩澤、陳俊武等78個人物和團隊,以及10項高質量發展成果,已成為“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石化黨建品牌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典項目、亮麗名片。
(文/齊鐵健)
構建油氣田地面工程高質量發展新生態
6月26一27日,以“人工智能·綠色低碳——構建油氣田地面工程高質量發展新生態”為主題的“2025石油石化企業油氣田地面工程創新交流大會”召開。會議指出,油氣地面工程作為油氣田勘探、開發、生產全生命周期的關鍵環節,在“十四五”期間取得了顯著進步。技術人員開拓進取,在標準化設計、重大科研攻關等方面成果豐碩,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智慧油田建設穩步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廣泛應用,形成了一系列先進經驗,充分彰顯了石油石化企業的責任擔當。
會議認為,油氣行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新建產能資源品位差、老油田進入特殊階段、數字化應用滯后、安全環保壓力大等問題制約著油氣田地面高質量發展。這些難題的解決,既需要先進技術支撐,也離不開科學管理保障。
會上,業內專家、企業代表和技術骨干齊聚一堂,圍繞CCUS與低碳未來、提質增效促進老油田改造、數字化與智能化引領油氣田未來、綠色技術助力行業低碳轉型、新材料與新技術賦能油氣田可持續發展等主題,共同探討油氣田地面工程的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
與會專家認為,大會搭建了行業交流的高端平臺,展現了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在技術創新與綠色發展上的堅定決心,強調人工智能與綠色低碳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油氣田地面工程未來的主旋律。
(文/陸曉如)
數字
4000億立方米
日前,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至中衛段全線貫通投產。至此,我國天然氣一次管輸能力已突破4000億立方米。
10.8億千瓦
國家發改委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分別達到5.7億、10.8億千瓦,占全部裝機比重 45.7% ,已超火電裝機比重。
2.15億個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國家能源局核發綠證近2.15億個,環比下降0.59% ,涉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12.71萬個。